首頁 科幻

地球上的一百億個夜晚

第五十七章 任務(wù)

  木星擁有在太陽系行星里最為龐大的磁場,縱然是二十一世紀的數(shù)百年或數(shù)千年后依然如此。

  而機器人所在的衛(wèi)星首先是被木星潮汐鎖定。潮汐鎖定的意思是它永遠以同一面面對木星,會給星體帶來些微的摩擦,這點摩擦即對衛(wèi)星的內(nèi)核帶來了極其劇烈的潮汐加熱現(xiàn)象。

  其次,它橫穿了木星強大的磁力線。它的巖石圈便不停地在木星的磁場中切割磁感線,產(chǎn)生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換而言之,這是一個天然的巖石發(fā)電機。而這巖石發(fā)電機足以產(chǎn)生四十萬伏的高壓與三百萬安培的電流。

  這一電流在這群機器人控制衛(wèi)星以后,便被它們所建造的幾乎覆蓋了這一衛(wèi)星全境的地下基地所使用。

  其中沒收集到的少許便會加強極光現(xiàn)象,散作滿天的煙花。

  艙室沿著天梯上升,便處在一片極光爍影里。剛剛脫離衛(wèi)星表面的中性云,就進入等離子通環(huán)。飛躍等離子通環(huán)的瞬間,無線形式的通訊會暫時終結(jié)。而等飛躍以后,通訊恢復,艙室已接近了歲星邊緣的云彩。

  云彩偶然的散逸,會碰到艙室與絲弦的邊緣,輕飄飄地、像是若有若無的霧。

  天空的四分之三被這巨大的月亮占據(jù)。比歐亞大陸更為龐大的云團在自相旋轉(zhuǎn)中,遮蔽了全部的夜色。

  太陽的光線逐漸盈滿天空,那載滿機器人的小小艙室沿著絲線便從上升變作了下降,被霧氣籠罩的天地也越來越廣闊。

  跌宕的風聲像是醉漢神志不清的嘮叨,它驚醒了機器人中最為特別的一位。

  李明都在一種昏昏像是關(guān)機的狀態(tài)中抬起頭,茫然四顧,只見到天地盡頭的極光在宇宙的黑夜里亮得像是城市的燈閃。

  底下漂浮著大片大片可能比月球、比火衛(wèi)一更加龐大的氨冰云。毛茸茸的云層像是一片被太陽照亮才會有的金橙色的大海。而云層的邊緣,無數(shù)的云朵便像是浪潮一樣在海中激烈地翻滾、撕裂與變化。

  絲弦懸在云層的頂端,猶如垂在海面上的釣鉤。

  釣鉤的終點,有一個圓球似的魚餌。

  魚餌一開始還很小,但隨著極速的接近迅速擴大,變成了一個面積可能不遜色于尋常小城鎮(zhèn)的超大建筑。

  而這便是他們要抵達的第三觀測站。

  只一會兒,艙室便沿著釣線進入了第三觀測站中。隨著一陣輕微的碰撞聲,它懸停在第三觀測站的上層。

  A00的指令在這時傳到了每一個抵達第三觀測站的機器人的模塊里。他們紛紛從中走出。李明都看到有像是傘一樣的機器人,徑直從一條小道中離開,它的功能似乎是為了抵御射線,也可能是為了收集陽光。因此它的使命是前往觀測站的表面,像真正的傘一樣撐在觀測站的表面。

  也有方塊狀的機器人。方塊狀的機器人的功能各不相同。

  有的先是靠移動履輪進入第三觀測站的實驗室,然后便像是個真正方塊一樣嵌入到管子與管子的中間,再不動了。它可能負責的是化學物質(zhì)的分析。

  有的方塊,則同傘狀機器人一起,前往了第三觀測站的表面,但它和傘一樣不需要長久停留,而是像刷子一樣,依靠電磁懸浮的原理,在第三觀測站的表面材料上來回洗刷。

  也有蜘蛛形的機器人。蜘蛛形的機器人壓根不像是蜘蛛,它進入可能是第三觀測站的中央后,便把自己的身體一攤開,像是一個靠在地上的米字,然后其他各不相同、也不能合并的管線一一連到蜘蛛的身體上。

  原來,它負責的是連接與運算。

  而李明都同樣很關(guān)注的蜈蚣形的機器人則出了奇。它壓根也不是什么生物機器,而是在觀測站的表面,腦袋嵌入觀測站預留的接口。那一節(jié)節(jié)的身體,便迅速地拉長,接著就垂入云海,像是風箏一樣斜斜地飄揚了。

  人形的機器人這才明白過來,至少這幾個機器存在其他的目的,可能是因為確實相近,但又有單獨移動的需求,因此在節(jié)約的情況下,干脆靠攏了蜘蛛與蜈蚣的形狀。

  但它們壓根不是蜘蛛或者蜈蚣。

  疑問來到了這外表變得漆黑一片的機器人的運算體中,它不安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人形的機器人又要做什么呢?還是說我其實也不是人形的?”

  科技的發(fā)展不是沒有參考來源的。它最大的參考就是廣闊的自然界,飛機學習了鳥類的姿態(tài),流體形狀設(shè)計則學習了魚兒的身體。

  他很快就知道了。

  原因只在于,凡是人類能用的工具,人形的機器人都可以直接使用。凡是人類所可以工作的環(huán)境,人形的機器人都可以直接代替人類。

  無需重新設(shè)計,也無需技術(shù)磨合。

  換而言之,人形的機器人是為了直接代替人類工作,所制造出的某種過度,與那些補充人類工作的其他形狀的機器不在一個競爭的維度上。

  應由人使用的工具,在第三觀測站的第二倉庫里到處都是,掛在柜子上,平躺在陳列架上,而向著他一字排開,里面有類似手槍與電鋸的需要握持與開關(guān)的東西,也有類似鞋子或者衣服的需要穿戴在身上的東西。

  他問機械手這些東西的來源。

  機械手原本是蛇形的機器人,如今只是把自己的關(guān)節(jié)捋直,當做機械手而已。它也是新來的,負責保養(yǎng)這些創(chuàng)造主們的用具,它說:

  “按照紀錄,這些是創(chuàng)造主為了自己設(shè)計的,上面還留有創(chuàng)造主的痕跡?!?p>  李明都撿起一把多功能手槍一看,稍微把玩,即見到這把多功能手槍的槍托上斜斜地刻著兩個漢字:

  “慶華。”

  他不可思議地用機械的身體磕磕絆絆地念出了這兩個字眼。

  漢字的字形已有變化,它的筆畫更加有棱有角,但在這不知道多少年后的某一天,基本還保持了李明都所熟悉的樣子。

  他依舊可以認出來,也能讀出來。

  而一雙像是鞋子可穿戴的輔助移動設(shè)施上,還留有一行可能是持有人所擁有的名字:

  “成政書?!?p>  另一雙鞋子里則寫著:

  “康鼎?!?p>  一雙機械手套里紋著:

  “陸全?!?p>  另一雙機械手套里則寫著:

  “劉志道?!?p>  有些名字是機械刻下的,因為它們的儼然規(guī)整,而有些名字則是人自己刻下的,因為它們的歪歪斜斜。

  諸如此類的痕跡到處都是。從名字,到出產(chǎn)的工廠,從工廠到它們的編號,這全部的一切歷歷在目,好像只發(fā)生在數(shù)年前或十數(shù)年前。

  工具們寒光四射,依舊在等待它們的主人。然而現(xiàn)在的歷史中,并沒有留下人類任何一點的痕跡。唯一能夠找到的只不過是那些柜子上的小盒。

  困惑不堪的年輕人不禁問道:

  “既然這些東西是為了創(chuàng)造主們而生產(chǎn)的,那么,現(xiàn)在……他們都在哪里呢?都在盒子里嗎?”

  機械手不能回答他。而A01正在催促他。李明都揀了一些沒有標志與刻痕的設(shè)備,點全以后,裝進箱子里,或直接戴到自己的身上。這個黑色的機器人頓時重新找回了白色的手腳。

  第三觀測站內(nèi)的重力不大。他半漂浮半跳躍地走出倉庫,沿著小道,走到了他的等候室。

  等候室內(nèi)有舷窗,舷窗的外邊即是木星那遷流變化的云海。在那云海之下,絕無任何生命的痕跡,有的是一片氫與氦的海洋。在它背對太陽的時候,世界一片黑暗,只有閃電發(fā)出隆隆的震響,偶然點亮天際。

  而當它直面太陽的時候,云海如漩,風帶著色彩明亮的冰云,像是浪潮一樣滾滾向前,沒過人間。

  不同高度的木星大氣的色彩是不一樣。白色的風暴處在天地的高處,而棕色的風暴則在天地的低處。有的風暴只會持續(xù)幾個小時,而有的風暴已經(jīng)持續(xù)數(shù)百年了。至于那舉世聞名的大紅斑,至今可能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一千多年了。

  第三觀測站懸浮在一個百年風暴之上。這個風暴是由幾個較小的白云風暴合并而成的,它的強度正在增加,它的壽命卻在縮短,它的顏色逐漸由淺轉(zhuǎn)深,由白轉(zhuǎn)紅,發(fā)著一點可怖的橙色。

  從遠處看,它像是一塊鵝卵石,直到近了,才知道它的廣闊無邊,是見不到盡頭,它的可怕波折,是摧毀一切。

  與探空氣球相似的機器監(jiān)測點被第三觀測站釋放到這個鵝蛋形的風暴里,數(shù)量足有上千。這些監(jiān)測點平日里幾不可見,直到風暴內(nèi)部的閃電忽然震爍天地時,才會隱約地以一個小小的光斑暴露在機器人的電磁視野中。

  那是被機器監(jiān)測點吸收又重新發(fā)出的電荷束。

  在李明都到達之前,61號就已經(jīng)靠在墻邊上在等待下一步的指令了。與李明都相似,它也比原先厚實很多。

  李明都揮了揮手:

  “又見面啦!”

  61號回復道:

  “你好!”

  “看樣子,同為人形的機器,我們要做的可能是差不多的事情,以后我們就是伙伴啦?!?p>  李明都說。

  與他想象的一樣,61號閃了閃電子眼,電子眼如今被外置的頭盔包裹,它沒有回應。

  正常機器人的回復止于你好,這是示意機器運行良好,可以接受信號,也可以反饋信息的標準。對于未知指令,他們不做回復。

  “不知道我們會執(zhí)行什么樣的任務(wù)……”

  人類的靈魂,在機器的身體中蜷縮,有機器人本不應有的擔憂。

  絮絮叨叨的機器和沉默不言的機器同處一屋。舷窗外,那蜈蚣狀的機器,從三號觀測站的邊緣一直飄到云海的極深處。

  歲星已轉(zhuǎn)到了背對太陽的一面。夜色深沉,云層中有幾條黃色的裂縫??p隙里是雷電閃爍的明亮。

  A01很快下達了第一個任務(wù):

  “回收失去信號的機器浮標。”

  李明都渾身一顫,縮著脖頸,知道是要親身下探木星的云海了。61號回了一個收到,它已經(jīng)往外走了。

  躁動不明的靈魂望了望已經(jīng)遠去的同伴,他突然問A01:

  “現(xiàn)在我是在代替創(chuàng)造主使用創(chuàng)造主的設(shè)備,那么創(chuàng)造主以前也是做這種活的嗎?可能比我們更多一些設(shè)備……或者在飛機里?”

  A01卡了一下,它不知道為什么這機器人會有這樣子的疑問。它說:

  “發(fā)送至I24-0386:不能回答,創(chuàng)造主的資料都是絕密。除非他們本人愿意,否則不予公開。這是‘法律’?!?p>  年輕人的靈魂爽朗地笑了。

  機器人追上了61號的步伐,一同往外走了。

  “那我不會輸?shù)??!?p>  61號迷惑地望了這與它相似的機器一眼,它感覺這家伙像極了創(chuàng)造主。

  細細的線牽在兩個機器人的背包上。

  等走過氣壓室,木星的大風便從黑暗里飛過一個機器人和一個勇敢的人的頭頂,正面在撲打他們鋼鐵的身軀。

  傘在第三觀測站的上方,顯示了如今的風速,每小時三百六十公里。通常而言,這個風速的一半在地球上就已是超強臺風,足以拔起樹木與汽車,摧毀鋼筋水泥的建筑,帶動十四米以上的巨浪。

  而在這里,越往下,隨著大氣的稠密,這風速還在持續(xù)變快,最高能超過一千公里。

  李明都無法想象那種風速下,人體會怎么樣。

  二十一世紀的地球環(huán)境再怎么惡劣,也像是自然溫和的撫摸。二十億年前那凍結(jié)的一切冰天雪地,只不過是地球安靜的午睡。如今,他所面對的是一顆醒著的星星。

  “好吧,好吧。”

  年輕人的靈魂不再猶豫,往著無常變化的云的深淵、縱身一躍,好將自己的命運交由自己的勇敢。

  只一瞬間,納米管保險線直拉出數(shù)百米的距離,兩個機器人的全身沒入黑暗的云海中。變幻莫測的大風凝實有力得像是波濤,在猛烈地推動他們的身體。

  隨著噴氣式飛行裝置的啟動,兩道云氣斜斜地在云海中飛馳。機器的身體借之在云海中起起伏伏,與風搏斗,又被颶風推走??床灰姷膬晒闪α吭诨ハ嗖?,而他們則在一次又一次的潛探中越飛越深,掠過更加巨大的風暴的邊緣,幾乎要碰著了那橫過天際的閃電。

  等到61號發(fā)出信號說自己找到那損壞了的信標,寄托著人類靈魂的機器便從云海之中自由自在地探出自己的腦袋。

  他看到那時的太陽正從東方升起,歲星蒼茫的云海便因此金輝熠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