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銀彈攻勢(未重置)
外交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對外政策,以和平手段對外行使主權(quán)的活動。中國古代稱外交為外事,清末稱外務(wù),近代才開始使用外交一詞。近代的外交體系是由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而確立的,從西方擴散到全世界。不過此時才1622年,大明天啟二年。
而對于傳統(tǒng)的中華封建王朝來說,外交從來都是與平等無關(guān)的,朝貢才是最高級的外交形式。中國對友邦的傳統(tǒng)外交政策是“厚其外交而勉之”,明代也一直是奉行“赍寶玉以親外交,市土地以厚與國”的政策。
為了爭取更多的蒙古部落倒向自己的一方,大明與后金都開始了“大撒幣”政策。畢竟國家間最能相互吸引的,當然是利益。
后金于東昌堡設(shè)宴,熱情的招待了蒙古諸侯,雙方把酒言歡。
古木布臺吉獻良馬一匹,遂賜以重五十兩之酒海、孔雀翎蟒緞一疋……賜鑲嵌撒袋弓靶、鐫花腰帶一套、腰刀一把。
初八日,賜古爾布什臺吉貂皮子三件,猞猁猻皮二件……并彩柜、豎柜、碗、碟等器皿具備。
初八日,努爾哈赤命將平虜堡之四百三十四丁賜給蒙古恩格德爾額駙,揀選通曉漢語、心術(shù)公正且守法、謹慎之人,編為十戶。
后金與東北地區(qū)蒙古諸部本就有姻親關(guān)系,所以雙方的外交形式,除了是國事,也帶有一部分家事、私人的形式。后金特意如此安排,這樣更能體現(xiàn)出兩者之間的親密。
大茂堡備御王來賓給前來之二百蒙古人以酒肉,并曰:“爾暫退之,若知爾在此,恐必以兵來攻?!痹撁晒湃思赐恕F浜?,該堡備御率男丁七十人投后金。
二月初十日,寡會接近尾聲,在“銀彈攻勢”的助力下,蒙金雙方的關(guān)系得到了鞏固,努爾哈赤在寡會上開始了他的演講:“著爾率兵往蒙古邊界駐守,有白土廠、清河、石河之人移戶口來者,令攜豕雞等諸物,一并遷往指定處所。
上天眷我,以遼西以外之地畀我。邊外之蒙古,若越入邊內(nèi),我亦以出邊外報之,則我兩國結(jié)怨矣。若愿懷善心行善道,各歸原游牧之地,則我兩國可無事也!”
并且下令曰:“著查點蒙古人之戶口,每口給糧四斗?!?p> 二月十四日,努爾哈赤書諭蒙噶圖曰:“著將右屯衛(wèi)男丁,按漢游擊所得男丁數(shù),賜與蒙古游擊巴布。至於右屯衛(wèi)備御,則計備御之數(shù),賜與男丁。男丁有馀則取之,不足則增之?!?p> 如此一來,后金徹底的將科爾沁等部落綁上了自己的戰(zhàn)車,科爾沁蒙古不但成為了后金的盟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臣屬的關(guān)系。
自此,復州以北,鎮(zhèn)江、長白山以西,大興安嶺以東的土地全部歸為后金所屬。
而與后金與科爾沁不同,明朝與林丹汗蒙古之間的結(jié)盟談判更加露骨,雙方甚至是相互揭短以來壓價。畢竟后金與科爾沁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只不過結(jié)構(gòu)松散,內(nèi)部矛盾較大,需要整合罷了;而明蒙是兩個不相隸屬的個體,本身就存在利益沖突,只是為了對付后金而不得不聯(lián)合起來罷了。
明朝官員的最好設(shè)想是封林丹汗為歸義王,如此一來給予其的一切都可以說成封賞,以求名義上的藩屏關(guān)系,但林丹汗有統(tǒng)一蒙古之野心,怎會愿居于人下,所以這個要求完全談崩了。
而林丹汗則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自居,表示“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邊止我一人”,希望與明成為兄弟之國,這自然也是大明所不能接受的。
最終明朝支付林丹汗每年白銀萬兩,而林丹汗則需派兵2萬幫忙鎮(zhèn)守廣寧。事實上,這在一定程度是一份雇傭兵協(xié)議。
為了讓蒙古倒了自己一方,除了“撤幣”還要展示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值得投效。自己的“撤幣”是為了讓別人替自己流血,而不是當冤種。
為了展示肌肉,雙方不斷相互襲擾,大規(guī)模的低烈度斥候戰(zhàn)不斷,不過一短短旬,雙方就各自傷亡百十人。
就在明金雙方都習慣了每天都死幾個士兵的日子時,毛文龍卻是不甘寂寞,想要給后金整一個恨活。
夏秋多暴雨
最近有事兒,這個是補昨天。今天的晚上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