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把文化打包成故事
第五十五章
“殿下可知道紙鳶?”
李正知道風(fēng)箏這個概念,其實在春秋時期就有了。
后來到了漢朝,才逐漸有了紙鳶這個名字。
到了唐朝,紙鳶就已經(jīng)變成了娛樂活動了。
如今已是春季,長安城西市之中,早已開始售賣起了紙鳶。
“你覺得本殿下連這點見識都沒有?”李顯皺眉道。
紙鳶這種爛大街的玩意他早就玩膩了。
“當(dāng)然不是,既然殿下知曉紙鳶,那我要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李正拿出紙筆,迅速畫出了一張草圖,“殿下請看,上面型如包子狀的就是氣球,下面這個小的方形盒子是裝置碳火的地方,這里需要裝一個風(fēng)箱,用來加速碳火燃燒,從而改變空氣中的成分,使這個大氣球飛起來?!?p> “再下面便是一個大籃子,人可以站在那拉動風(fēng)箱,等到氣球升空后,人便會跟著氣球一同飛向高空?!?p> 李顯一副好奇寶寶的樣子,雖然他一句都聽不懂,但李正的構(gòu)想?yún)s是讓他陷入深深的向往。
人,真的能飛起來?
“你別跟我說那么一大堆,我就問你,怎么弄?”李顯興奮道。
李正笑道,“殿下,您若是能好好上課,我就幫你把這個熱氣球做出來。”
李顯饒有興趣地看著李正,“你敢跟我提條件?”
李正笑道,“殿下,我是太子侍讀,職責(zé)所在,希望殿下不要讓我為難?!?p> 李顯哼了哼,“你能保證這東西真能讓我飛起來?”
李正道,“若是飛不起來,殿下盡管處置我?!?p> 李顯滿意道,“行,不過得有個時限,七天之內(nèi),我要看到這個熱氣球,怎么樣?”
李正笑道,“七天的話,我就需要殿下一樣?xùn)|西了?!?p> 李顯問道,“何物?”
李正指了指李顯的腰間,“您的玉佩。”
這是太子的身份象征,自己只有擁有了這個東西,才能去工部調(diào)用一些資源。
李顯明白了李正的意思,隨即將玉佩取了下來,“拿去,可別弄丟了?!?p> 李正接過玉佩,“謝殿下。”
楊炯贊許地看了眼李正,他沒想到李正還真把這位祖宗給說服了。
這本事,崇文館所有學(xué)士加起來恐怕都不如李正。
“楊司直,那學(xué)生就先告辭了,殿下若是沒有好好上課的話,您告知我一聲,明日我就來陪讀?!崩钫?。
“一定。”楊炯憋著笑。
李顯沒好氣地白了李正一眼,嘀咕道,“啰嗦,本殿下是那種言而無信的人嗎……”
李正笑了笑,叉手行禮后,便離開了太子學(xué)堂。
說實話,他也的確是想出宮看看了。
近一個月都躲在宮里,這日子可不怎么好受。
現(xiàn)在他有了官身,那些人的計劃已經(jīng)完全落空,再加上張二河已死,恐怕也斷了算計自己的念頭。
剩下的,便是要防著那個毒殺自己的人。
此人隱藏的很好,李正到現(xiàn)在都一點線索沒有。
不多時,李正出了皇宮,走在長安街頭。
一股煙火氣撲面而來!
李正心中擠壓的郁氣,也在此刻徹底釋放。
西市,叫賣聲絡(luò)繹不絕。
李正四處尋找材料。
熱氣球所需的東西,無非就是木頭,繩子,還有制作氣球的皮革。
皮革不太好找,李正傾向犀牛皮,這玩意硬不易破損。
不過犀牛雖不是耕牛,但它的皮也多用于軍隊,李正想要搞到這玩意,恐怕得費一番功夫。
可真要是讓他弄出來熱氣球,那這些犀牛皮的價值,可遠(yuǎn)遠(yuǎn)大于幾件皮甲。
這玩意不僅可以當(dāng)升級版的瞭望臺,行軍打仗之時也可探路,從高空發(fā)現(xiàn)敵軍隱藏之地。
有了這玩意,就相當(dāng)于有了空軍!
大唐本就兵強(qiáng)馬壯,要是再加上這玩意,豈非如虎添翼。
無論是西突厥,還是北邊復(fù)叛的突厥,大唐收拾起來還不是輕而易舉。
李正在西市逛了一會,訂了些木材和繩子。
他也囑咐木匠,木材要做成他畫的那種樣子。
繩子也要那種最結(jié)實的,至少也得承受幾百斤重。
搞定這些,便是花了李正幾百文。
這些錢李正都一一記下,到時候跟太子報銷。
“精彩,當(dāng)真是精彩??!那菩薩翻手間就降服了幾個取經(jīng)人,就連大圣都屈服了?!?p> “你聽到最后那句沒有,菩薩來到了大唐,欲尋那取經(jīng)人,你說那個取經(jīng)人到底是誰?”
“這誰能猜得出,想來應(yīng)該是個和尚。”
“該不會是咱們大唐那幾位僧人吧?”
“不無可能,否則這作者為何寫大唐呢。”
“……”
李正還未經(jīng)過東風(fēng)茶坊,便聽到了不少人在討論西游記。
幾乎每走一步,耳邊都會響起這種聲音。
可見西游記的火爆,已經(jīng)算是現(xiàn)象級的了。
其實當(dāng)初李正想把西游記搬出來,除了賺點小錢,還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文化輸出!
無論在什么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輸出都是極為重要的。
強(qiáng)勢文化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逐漸侵蝕弱勢文化,然后慢慢將其吞噬殆盡。
但強(qiáng)勢文化并非是戰(zhàn)爭,而是故事!
大唐之所以吸引各國人才匯聚長安,就是因為這些來過長安的外國人,都會回去講述他們在長安生活的故事。
他們把這里編織成了一個夢,一個讓所有外國人都神馳神往的夢。
所以,外國的諸多人才才會終其一生都想來長安看看。
他們的心中也始終保有一份對大唐的鐘情。
說白了,就是培養(yǎng)親唐派。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他們的國家選擇與大唐開戰(zhàn),他們作何感想?
他們的精英階層會不會積極主動地鼓動百姓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國家做錯了什么,為什么要打一個他們向往的國度。
當(dāng)這些人越來越多時,對唐作戰(zhàn),便自然而然成了不義之戰(zhàn),無論他們有多么好的理由和借口。
那么如何編織好這個夢呢?
詩詞固然很好,也很美,但它的獨特只有大唐人才能讀懂。
而精彩的故事,卻是全世界共通的,只有把文化打包成故事,然后傳向全世界,這樣的輸出才有價值。
西游記便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不過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國家強(qiáng)盛的基礎(chǔ)上,否則這片寶山被宣揚出去也只能遭人惦記,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