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

第81章:龍骨車

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 托孩 2071 2022-01-29 09:00:00

  “擬令。”

  看著這么大的湖泊,趙泰滿腦子都是怎么利用,以此來達到利益最大化。

  話語剛從口中說出,一旁的尤闞就已將筆和本子拿在手上。

  “著人手探明此湖水源之始,泄水幾處,若缺口小令匠人部封堵,此水關乎治下飲取之用,應減少外流。”

  “另探明趙莊飲馬河之水,是否經(jīng)由此處匯聚,若水由此出不可堵截斷流,維系原狀即可,此令下發(fā)當盡快施行?!?p>  尤闞記憶力好,速寫的本事不行,但也一字不落的寫了下來。

  趙泰看過后沒有問題,就讓人下去派發(fā)。

  實際也就是由隨行人員通過步話機,復述給黑山村的情報部,讓他們傳遞給相應部門過來處理。

  接著趙泰沿路來到湖邊的平地上,持刀挑開地面和雜草。

  發(fā)現(xiàn)也就表面有一層泥土覆蓋,下面要么是碎石,要么就直接是石頭層,河沙都沒有。

  不過這也對,飲馬泉是以湖泊的形式存在,泄水口肯定不止一處,哪怕下大雨也不會讓湖泊像河水一樣流動,對岸邊造成沖刷。

  沒有河沙粘土,再正常不過。

  再看這湖邊的山川地形,都是肉眼可見的石山石丘,也就山縫里能長些樹和灌木草叢,沒有大樹的生長條件。

  跟外面一比,這里除了有水,簡直一無是處,連開墾荒地都沒有條件,只能用荒蕪來形容。

  但這正是趙泰想要的地方,空曠不適合種植,正好可以開發(fā)出來居住,建兵工廠和教育場所。

  真要適合種植,土地肥沃的話,趙泰才真的會糾結。

  “但是這里的石頭好像沒那么容易獲取?!?p>  趙泰幾個起落站在一塊聳立卻有明顯侵蝕痕跡的石頭上,看向周圍的石頭層。

  風雨把石山?jīng)_刷得模樣不一,但每一塊石頭表面都有流水槽,裂縫都很少見。

  相比那些躺在地上可以移動的石塊,這些石頭小山更像是總體石山上長出來的塊或刺狀物。

  想要獲取只能硬砸,或是在上面燒火讓它炸開裂縫,無論哪一種都很費力費時。

  幾萬人想要建造房屋,安定的住下,石頭成了必不可少的建造材料。

  伐樹造屋雖然可行,但不牢固,也容易引發(fā)火災。

  “炸藥的事該進行制造了,建磚房雖然更好,但哪有就地取材來得方便。”

  黑山腳下的趙莊磚瓦窯早就增加了三倍數(shù)量,產(chǎn)出除了第一個月是按磚瓦窯的制造總數(shù)來算。

  但在之后每兩天就能燒出一批,錯時磚瓦胚晾干法,讓兩窯的運作毫不停歇。

  為此在磚瓦窯旁邊還建起了一個占地面積不小的晾干棚,防止雨雪天氣導致磚瓦胚毀于一旦。

  就為了這些磚瓦,飲馬河的水被用到了極致,到下游更是已經(jīng)枯竭看不到水的痕跡。

  趙泰因為這個,還讓人建了兩個堤壩。

  上一個堤壩蓄水,把水量和水平面增高,留出兩個出水口并在那建了兩個水車。

  挖建溝渠引水流進趙莊,給磚瓦窯提供用水便利。

  水車當然也是趙泰抄來的,原本水車這東西在東漢就出現(xiàn)了,也就是趙泰現(xiàn)在所處的東漢末。

  這時候的水車叫翻車,也稱龍骨車,類似傳送帶一樣的東西,需要人力驅動。

  翻車的出現(xiàn)始于漢靈帝劉宏,是他讓一個叫畢嵐的人制造。

  后來由諸葛亮改造,用于蜀漢集團農(nóng)業(yè)種植。

  也有人取名叫孔明車的,這很沒道理,畢竟諸葛亮只是改造應用,不屬于他的原創(chuàng)發(fā)明。

  改造后是新的,用他的名字命名很合理?那就沒事了。

  趙泰抄的水車是立起來的筒車,像圓形風車的那種,在有水流動的地方不需要人力就可以自己運行。

  當然也可以用人力,死水處才用。

  不同于那些匠人看不懂,造不出的現(xiàn)代物件。

  筒車的存在讓匠人由衷的心馳神往,建的時候津津樂道,建完運行的時候驚嘆連連。

  提起來就對趙泰一頓猛吹,看那筒車就像是看神物。

  傳出去能利國利民的物件,誰又敢說不是神物,至少這東西只要知道原理就能造。

  抽水泵?那算了,給趙泰發(fā)展十年都不一定能自主造出來。

  大量磚瓦產(chǎn)出,讓趙泰治下的建設能力更上一層樓。

  除了運用在住房建設上,還應用于別的地方。

  例如磁鐵礦附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建造冶鐵爐,木炭更是在開辟道路的時候從沒有停過燒制。

  土地沒有開墾,在大后方?jīng)]有建起來之前,土地暫時被趙泰給拋到腦后,全靠他輸血硬撐。

  在這段時間里,匠人部最忙最苦,同時也是除軍隊以外人員最多的部門。

  完善程度遠不是如刑法,教育,戶籍管理這些部門可比。

  就連情報部,軍隊這些都比不上,這里指的是各部門的人員及制度完善,非按人數(shù)比較。

  畢竟比人,誰能比得過軍隊。

  在建冶鐵爐的同時,趙泰也在道路貫通的第一時間,同意了齊周及匠人部遞交的下一步動向。

  那就是運磚瓦到飲馬泉,規(guī)劃出一片地方建窯燒制石灰,用來建造各種居所。

  水泥?趙泰可沒那么大的精力輸送那么多水泥過來,就像他定下的策略一樣。

  可以比不上后世,但必須要學會自給自足,靠他一個人明顯是不行的,除了技術。

  “這模式有黑心老板的即視感,土地不開墾種植,專搞建設卻只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p>  “比如糧食,布匹這好幾個種類?!?p>  偏偏趙泰設立的是以工代賑制度,按個人干活所得計分,也就是工分一樣的東西,再用工分換物資。

  想換多少都行,趙泰足量提供,用勞動所得換取豐衣足食,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也正因為大搞建設,在這飲馬泉周圍必須好好規(guī)劃一番,這方面趙泰沒有第一時間在另一個世界發(fā)布有獎懸賞。

  因為他這里還沒有探明周圍地勢,水的源頭,泄水口,哪怕是哪有山洞都不能漏掉,必須做到應用合理。

  水要牽引建渠,兵工廠要隱秘安全,那都是要考慮的事情。

  “還有電的問題?!?p>  趙泰看著飲馬泉,想到還未探明的泄水口,水力發(fā)電這四個字就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