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城外,鬼谷行宮。
鄭隱對諸葛靚說道:徐元直仙長出海之前曾來此間,囑我今年今月今日,必將此天機盡毀,不令再現(xiàn)人間。賢弟今日至此,豈非天數(shù)已定,因緣巧合!
皇甫謐與諸葛靚聞聽,贊嘆不已,始信世間果有神仙之事,心中再無疑惑。
鄭隱引眾人來至殿外,借著天光拂去石匣上塵土,見其上寫道:書付本門二十五代掌門弟子諸葛靚,令擇有德者授之,掃滅五胡,復我炎黃,延續(xù)大祚。
諸葛靚知道里面必是天書,一時心如鹿撞,狂跳不已。乃正冠撣衣,恭肅拜領,接于手中。拜罷立起身來,將那石匣輕輕打開,見里面有簡書二冊,其一曰《鬼谷子全書》,其二曰《太公兵法》,皆以古篆書之,一看便是先秦之物。
鄭隱:此便是黃石公親授張子房先師天書,以此底定大漢四百年社稷??酌飨葞熞鄳{此天書相助昭烈帝劉玄德三分天下,可謂治國之寶,兵法之珍。只是少了八陣圖譜,聞說是當年武侯傳于姜維,今不知所蹤,甚為可惜。善哉,善哉!賢弟切勿等閑視之。
諸葛靚依言拜領,納于行囊之中。
皇甫謐:賢弟,此書乃天下奇珍,且休輕忽。籍《鬼谷子全書》以治國,仗《太公兵法》以用兵,皆無往而不利。自即日起,賢弟便受伏龍先生徐元直所托,接掌鬼谷門了。
諸葛靚:小弟隨先父幼讀史書,先秦諸子之著,凡述及鬼谷子仙師者,皆是只言片語,不得其要。如今弟既忝為鬼谷門二十五代掌門,師兄若知其詳,還望不吝賜教。
皇甫謐便向鄭隱施禮:師兄,你是學做神仙的,便告訴諸葛賢弟罷。我一介郎中,卻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弄字畫經典。
鄭隱:愚兄所知仙師之事,亦是從我?guī)煾鹣晌烫幝爜怼?p> 鏡頭閃回,敘述鬼谷門由來。
字幕:鬼谷子王詡,又名王禪,周代魏國鄴城周家村人。
周家村有趙周兩家,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其后趙家破敗,周家濟之,趙公即將其女許配周公之子,以此報恩。
周公夫妻去世,家境敗落,趙公卻悔婚毀約。
周家公子氣惱交加,竟至病亡。趙女至周公子墳前悲號不止,攜墳前一株稻谷歸家,淘米而食,即得身孕,生下同胞雙男。
趙女所生雙胞孿兄弟因系亡人之后,遂以諧音‘王’為姓,長子稱王詡,次名王敖。又因哭鬼得谷,復食谷得孕生子,王禪兄弟故此皆稱鬼谷之子。
因是未嫁生子,趙女被趕出家門,寄居在破廟之中,兩個孩子也就無力撫養(yǎng)。道家祖師老子聞之,即差隨侍童兒化成一虎,將其兄弟二人叼走,把王敖置于曲陽黃石山黃石洞,王禪置于朝歌云夢山鬼谷洞,并委門下弟子隨侍,各修道法。
兄弟二人大道修成,各自開宗立派。王禪為兄,自稱鬼谷門長,專辟縱橫一派,收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為徒,注重外交;王敖為弟,另創(chuàng)兵家門,收白起、李牧等人為徒。
閃回結束。鄭隱說道:是以上代鬼谷派掌門史子眇仙長,與兵家掌門左慈仙長,仍以同門師兄弟相稱,蓋源出于此。
諸葛靚失驚:怪道!若非賢兄說明,世人誰知鬼谷子竟是同胞兄弟二人?
鄭隱:正是。王禪祖師在云夢山時,曾與宋人墨翟一起采藥修道。墨子終生不娶,云游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王禪祖師亦不娶妻,通天徹地,無所不能。論其學問之淵博,舉凡有四:一曰數(shù)學,星象占察,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詞辯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yǎng)性,服食導引,卻病沖舉。鬼谷子是天師道教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另有一個師妹,乃奇門遁甲創(chuàng)始人,擁有九天秘籍,自稱九天玄女,因隱居驪山,又稱作驪山老母。在天師道教之中,老子為博大真人,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
諸葛靚:既然鄭師兄師從于小弟族叔葛玄仙長,則便是另一鬼谷子王敖老祖?zhèn)魅?,亦謂兵家弟子了。怎地適才皇甫道長有云,又說師兄是靈寶道派掌門仙師?
皇甫謐:兵家門弟子不假,靈寶派掌門也是實情,這里面卻也有個緣故。當初兵家門掌門左慈仙師收令叔葛仙翁為關門弟子,本來有意將掌門之位一并傳之。因見其不好兵法,只務煉丹修仙一道,因此便將兵家門解散,將掌門令牌并于鬼谷門下,特許你族叔自創(chuàng)一派,號為靈寶道派。故此葛仙翁便以兵家門傳人身份,兼為靈寶道派創(chuàng)派始祖。開宗立派,非同小可,若無非凡修為,豈能為之哉!
諸葛靚:不知我族叔怎樣開宗立派?愿聞其詳。
皇甫謐笑而不語,鄭隱答道:我?guī)煾鹣晌屉m與賢弟同宗,乃丹陽句容葛氏,但非山東諸城葛氏,實乃故漢下邳僮侯葛艾后裔。仙翁祖父名諱葛矩,曾任安平太守、黃門郎;生父葛焉字德儒,官至散騎常侍、大尚書。
諸葛靚:原來我這位神仙叔父,卻是生在官宦世家,是個公子哥兒。卻怎地放著大官不做,又修成道術,做了神仙?
鄭隱:恩師原本也曾入仕做官,因后來得遇左慈仙師,遂棄官隨仙師至山中學道,皆是修煉升遐之術。其后離開左仙師獨行,曾于海山采藥,孫吳嘉禾二年又在合皂山修道建庵,筑壇立爐,修煉九轉金丹。葛仙翁喜好遨游山川,編撰《靈寶經誥》,精研上清、靈寶等道家真經,并囑弟子世世箓傳,不得荒廢。因其自撰《靈寶經》,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言前人之所未言,故成一代宗師,立下靈寶道派。曹魏正始五年,我?guī)熕资乱蚜耍焓獬上?,得升天府紫闕。我?guī)煂以诮巷@跡,至今吳越之地多有其煉丹飛升之處。這煉丹飛升之術,自秦漢以來多為方士畢生追求,但得其正果者,唯張道陵、許旌陽及我?guī)熑硕选?p> 諸葛靚:可惜,只恨小弟生不逢時,不能當面聆教。
鄭隱:賢弟今有幸被伏龍先生選中,繼承鬼谷門掌門衣缽,夫復何憾哉?
皇甫謐:鄭道長乃當世真仙,早在求道之前,便是一位飽學儒士。在會稽山中得見葛仙翁,受《正一法文》,便入靈寶道派。道長精于煉丹,曾入廬江馬跡山隱居,仁及鳥獸,其寶室中有藏書一千二百九十八卷,涵蓋經、記、符、圖、文、篆、律、儀、法、言,皆為人間所難得一見者。賢弟若要修仙,拜入靈寶門下自是最為合適,只恐伏龍仙師不肯。
鄭隱:正是。賢弟既受鬼谷掌門之位,便肩負治國平亂及平定天下重任,豈能效我等閑散之人以避塵世?何況賢弟懷中這兩卷治世之學,若是學透,則勝過千萬飽學之士,便為當世姜太公、諸葛武侯,又何必羨慕他人?
諸葛靚:我聞身為鬼谷門掌門,手中須有伏龍令牌,方能取信于本門弟子及江湖各大門派。但我出海得見伏龍先生之時,那六枚令牌卻于狂風中失落于深海,奈何?
鄭隱:一飲一啄,莫非天定。當時鬼谷門以伏龍令號令江湖,專為重扶漢室而用。此時要務,卻在于平定即將興起之五胡大亂,挽救我華夏子孫免于滅族亡種之禍,自不能再以伏龍令為號,應號曰“五胡令”方妥。某此來即墨,除轉授《鬼谷子全書》與《太公兵法》,便是指引賢弟,前去邵陵郡東城子龍廟尋找五胡令牌。時不我待,賢弟休要耽擱,你我須就此分別,賢弟即請南下,尋找令牌。若是此令被胡人得去,則我炎黃蒼生萬劫不復!
諸葛靚:播亂天下,欲亡我華夏者,是哪五胡?
鄭隱:五胡者,乃匈奴、鮮卑、羯胡、氐胡、羌胡五族。賢弟速去,休再多問!
說罷,即從座起,向二人施了一揖,飄然出林,轉眼不見。
皇甫謐:仙師之語,不可怠慢。賢弟這便去罷,某此間事情已了,也要前去洛陽,尋個歸宿。咱們若是有緣,后會有期罷!
諸葛靚稱是,于是喚齊二葛,與皇甫謐師徒離了古廟,相攜下山。眾人出得樹林,向來處望去,煞是作怪,那古廟飛檐及石牌門樓,竟然毫無蹤跡,只余松柏森森,荒草搖風。
五人下山尋到坐騎,行至城陽古鎮(zhèn)。諸葛靚因鄭隱仙長臨去時囑咐得緊急,就于馬上拱手,與皇甫師徒告別,引二葛直向西南而去。
主仆三人饑餐渴飲,行至邵陽城中,依照鄭隱仙師所說,直奔東城子龍廟。那子龍廟乃是武陵縣城最熱鬧去處,一問便知,頃刻而至。
三人尚未到子龍廟,卻早見山門前熙熙攘攘,擁擠不動,人山人海,不知是何緣由。
巳牌三刻,廟中鐘磬齊鳴。觀者齊往前擁,便如海水漲潮一般,爭先恐后。
諸葛靚甚是驚奇,伸手扯住身前一個老者,打個問訊:請問老者,此廟中所供是何神祗?今天又逢何典,怎生如此熱鬧?
老者被拽了個踉蹌,不由著惱,回頭見諸葛靚打扮不俗,這才息怒,還禮道:你這外鄉(xiāng)人,不看那山門上寫著“子龍廟”三字?這廟內所供神祗,自然是蜀漢五虎大將趙云老爺。那趙子龍世人誰個不知?因曾經鎮(zhèn)守荊南四郡,有恩于民,故立此廟。
諸葛靚恍然大悟,施禮謝過。那老者要隨人群往里擁擠,又被葛英扯了回來。
葛英:你等全城之人今日都聚來這里,卻為甚事?莫非是趙云爺爺顯靈了不成?
老者慍怒,叫道:小哥,你休要扯我!老兒自一大早就趕來這里,只為趁那百文銅錢賞賜。若是被你誤了時辰,我這下半年的柴米錢,就算泡湯!
諸葛靚聞聽如此,即命葛英松手,回身從馬背褥套中摸出二兩碎銀,放入老者掌中,笑道:老先生許大年紀,不要跟著年輕人挨擠,沒得閃了腰胯,那可不是玩的。某這里有二兩銀錢,皆都送了給你,想是抵得那百文銅錢?
老者:抵得過,抵得過。除了柴米,還可買一頭牛犢。官人如此厚賜,不知有何差遣?
諸葛靚:倒無甚事相煩,只有幾句閑話相問。我等問畢,任老先生自去,再無聒噪。
老者驚道:豈有此理!就為著問幾句閑話,便如此厚賞?官人休得頑笑!
諸葛靚:某家銀子出手,焉有收回之理。此處喧嘩,請老丈借一步說話。
遂令二葛牽了馬匹在后跟隨,向著廟側一片疏林便行。那老者見是如此,知道這二兩銀子果然歸了自己,于是緊走數(shù)步,與三人在前面帶路,離開人群。
四人進了樹林,二葛將三匹駿馬拴在樹上。諸葛靚尋了一塊干燥之處,請老者席地而座,便問:請問老丈貴姓高名?
老者:草木朽材,有甚貴姓高名!我姓魏,排行為六,官人喚我魏六兒便了。
諸葛靚:原來是魏六公公。
魏六兒:不敢,不敢,官人休要折煞老兒。但要我叔祖在世,公公之稱怕也當?shù)谩?p> 諸葛靚:此話何解?
魏六兒:官人,你道俺叔祖究系何人?乃是蜀漢大將,堂堂漢中太守魏公文長是也。
諸葛靚:原來公公祖上竟是魏延將軍!某家失敬。你不在蜀中,卻如何在這里?
魏六兒:我叔祖當年曾與黃忠同鎮(zhèn)長沙,故此遺下一支后人在這里,并未隨劉皇叔入川。但我叔祖在世之際,每年都有祿米金銀送來。彼時邵陵縣尚屬零陵郡管轄,我魏氏亦可謂零陵郡大戶人家。只可恨我叔祖被小人楊儀捏造罪名陷害,滅了三族,若不是當時此地已屬吳國,這一支族人也必定不免于難。自那以后,我家門庭冷落,家族衰敗,以至于此!
葛英在旁聽得不耐煩,插嘴問道:老倌兒,休說那些陳年舊事。我只問你,今日廟前聚了這許多人,究為何故?廟中住持,又系何人?
魏六兒:客官若問今日之事,乃是我邵陵郡守葛悌老爺,去歲中年得子,生了個公子喚作葛洪。今日正好是公子周歲生日,太守夫人虔誠信道,怕公子養(yǎng)不大,要寄名在廟里,拜廟祝為師,做其俗家弟子,故做此番拜師大典哩。太守貼出告示,今日午時前凡來觀禮百姓,均可賞領百錢——故此人多,都來隨喜領賞。若問那廟祝,更是當世活神,便是當今太守本家叔父葛仙翁的弟子,喚作鄭隱仙師。
諸葛靚聽罷,心中雪亮,向魏六兒深施一禮,便要告辭進廟,去尋鄭隱。
正在這時,忽見三人急急入林,領頭小廝沖魏六兒叫道:公公,到處尋你不到,卻在這里跟人閑話。這兩位先生,說有要事尋你哩。我猜公公必在廟前,果然尋著在此。
小廝身后二人上前,與魏六兒見禮。
諸葛靚抬頭看去,見二人一個面如冠玉,一個面如重棗,均在二十余歲年紀。雖然身穿麻布葛衣,但氣度非凡,觀其行止,均有武功在身,深藏不露。
魏六兒見不認識,疑惑道:二位小哥面生,不知有何事,來尋我一個山野村夫?
那面如重棗的后生問道:公公可是蜀漢鎮(zhèn)北將軍魏文長公族孫,魏老先生?
魏六兒:不敢,正是老朽。
兩個少年聞言大喜,急忙跪地叩頭:如此好了,不枉我兄弟這一番苦苦尋找。侄兒關越、趙緒,拜見叔父大人。
魏六兒驚道:我與二位小哥素不相識,怎受得如此大禮?這叔父之稱,又從哪里說起?
關越、趙緒起身,看著諸葛靚主仆三人,欲言又止。
魏六兒:二位小哥有話自管說來,此位亦非外人。
轉向諸葛靚問道:閑話了這半天,還未敢請問客官尊姓大名,仙鄉(xiāng)何處?
一句話出口,在場眾人都笑了起來。
諸葛靚:公公既是魏公文長之后,果然亦非外人。實不相瞞,某乃蜀漢武侯諸葛孔明族侄,祖籍東郡瑯琊,復姓諸葛,單字名靚,今來尋鄭隱仙師公干,有幸得遇公公。
魏六兒喜不自禁道:如此,閣下倒還是我前輩,某應該稱喚一聲叔父。
說罷便要跪倒,卻被諸葛靚一把扶住:公公這許大年紀,休要多禮。
關、趙二人聽了,啊也一聲,同時向諸葛靚跪地拜倒,喜道:原來是諸葛叔祖在此,侄孫拜見,失禮休怪。
諸葛靚急忙雙手相攙:某與二位小哥素不相識,因何行此大禮,又這般稱呼?
趙緒:魏叔父,諸葛叔祖,你二公仔細相看某這兄長,且看他長得卻像哪個?
諸葛靚聞聽說姓關,又見他面相,忽然驚喜道:你莫非是漢壽亭侯關公之后?
關越:叔祖所猜不差,某正是漢壽亭侯玄孫,祖父官諱名平,父諱關樾是也。
諸葛靚流下淚來,哽咽道:我聞鐘會、鄧艾引軍入蜀,龐會殺了漢壽亭侯全家,關彝公蒙難;只以為關家自此絕矣,不想……不想……。
關越亦下淚道:祖父遺下我父一支在荊州,并未入蜀,故此幸存血脈。另還有叔祖關索公當年隨武侯征南,留鎮(zhèn)南中,彼一支人丁旺盛,關家未絕其后。
諸葛靚連連點頭,但仍流淚不止。
趙緒欲止其悲,遂接口道:叔祖眼光甚是厲害。既如此,能否猜到孩兒來歷?
諸葛靚平靜心緒,再仔細將他相了一相:你與關越既是兄弟相稱,且是姓趙。據(jù)某所知,蜀漢驃騎將軍關興乃關公次子,娶趙公子龍之女為妻。遮莫你是趙子龍之后?
關越:叔祖真乃神人,一說就著!
趙緒:叔祖聰智,世人不及。侄孫正是趙公玄孫,祖父趙統(tǒng),父親趙冕是也。我與關越既是結義兄弟,且是姑表兄弟之親。
諸葛靚:你兄弟二人這是從何處來,今家宅居于何處?
趙緒:我等皆隱居于武陵縣城外六十里桃花塢,已歷三世,不為外人所知。當年馬謖將軍往尋其兄馬良骸骨,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源谷,告知諸葛武侯。蜀漢滅亡,諸葛均祖公與伏龍徐元直先生分頭將我等先祖遷于此處,自在過活,不問外間世事。近因我父輩言道,中原即將遭受五胡戰(zhàn)亂,屆時必將禍及江南。于是令我兄弟四人出谷,找尋蜀漢故臣之后,遷入谷中避亂,并傳五胡令于叔祖。我等已將王甫、趙累、黃忠、馬良諸公之后人遷入谷去,魏公公是最后一家。天可憐見,卻在這里遇到諸葛叔祖,豈非天意使然?
諸葛靚問道:你兄弟四人?還有兩個是誰?
關越:一個是葛全,乃武侯孔明公玄孫,其祖父諸葛企;一個是諸渭,諸葛子瑜公玄孫,祖父諸葛謙。因避官家,各取其復姓中一字為姓。他二人負責傳遞五胡令與叔祖,正在廟中等候,不料倒被我兄弟遇到。兀的那不是他兄弟二人來了?
諸葛靚回頭看時,果見二人尋入林中而來,趨拜于地:叔祖,令侄孫尋得好苦!
鏡頭轉換,都城洛陽。
字幕:晉太康六年,初夏。
瑯琊郡守差人飛報入京:瑯琊王司馬伷妻舅諸葛靚,以外出圍獵為名,一夜之間人走家搬,闔府只余空宅,家小百十余口皆無蹤跡。因事關皇族親眷,不得不報。
武帝司馬炎覽奏,沉吟不語。
此時司馬伷已亡故二載,其子司馬繇正在京中,封爵東安公。在朝堂上聞聽親舅不知去向,不由大是驚疑,將一雙惡狠狠目光,落在文武班中一員大將身上。
那員將正是文鴦,天下武藝第一,西征鮮卑立有大功,自遼東任滿回朝不久。
畫外音:當初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據(jù)淮南造反,遣文欽、文鴦父子至江東向吳國借兵,以為后援。其后文欽引吳兵至于壽春,因與諸葛誕異心,被諸葛誕誅殺;文鴦遂降司馬昭,終滅諸葛滿門老少,諸葛靚因在東吳幸免。因有前番血海深仇,司馬繇今日聽聞娘舅全家消失不見,故懷疑是為躲避文鴦而走,由此引發(fā)舊恨。
文鴦自知其仇意何來,但因此事果與己無關,且仗軍功武藝在身,故佯作不知。
晉國滅吳之后,天下無事,兵戈不興。但因武帝司馬炎大封宗室之舉,諸王各據(jù)一方,天下亂象已呈,不斷有諸王不法密報入京。
武帝正要司馬氏宗族自相爭奪殘殺,乃故作不知,并將密報全部付之一炬。只在內宮中日思夜想,如何尋機公布自己實乃獻帝山陽公玄孫,并得朝臣擁戴。
因苦思不得其計,遂漸漸混亂日月,將一班朝政盡付予國丈楊駿,封為臨晉侯。
字幕:楊駿,字文長,弘農華陰人,東漢太尉楊震之后。初為高陸縣令,累遷至車騎將軍,因其女被晉武帝立為皇后,于是得受寵信,與弟楊珧、楊濟勢傾天下,時稱三楊。
尚書褚磓、郭奕進奏:臣聞天子分封諸侯以衛(wèi)王室,為君之屏障;后妃以理祭祀,弘揚宮中教化。今國丈無功于國,以臨晉為爵名,是謂臨于晉室之上耳,此天下將大亂之兆也。且楊駿心胸狹隘,不能付予治國重任。
武帝覽奏,拒而不納。由此后黨專政,請托賄賂之風公行。
晉武帝本來頗多內寵,平吳后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shù)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數(shù)量為歷代之冠。因內宮佳麗并爭皇帝寵幸,武帝于是常乘羊車,恣其所至,則令使該宮嬪妃宴寢。
歷史真相:中國歷代開國皇帝,如司馬炎荒怠縱欲者實屬罕見。究其歷史真相,是因司馬炎肩負恢復漢室社稷重任,見司馬家族人丁眾多,故此大封諸王,使其出朝就藩;但仍有數(shù)十家宗室列于朝班,自己又無得力弼助之臣,故此一籌莫展,方至頹廢如此。司馬懿當初只欲完成孔明遺志,終使劉炎即位;但對自家族大人多之事,卻是未曾料及,亦無計可施,便此離世,故成今日騎虎之局,也是天意,非人力所能奈何。
司馬炎左思右想,放眼身邊皆乃司馬宗族或其舊臣,便為之氣沮志頹,不得舒展。由是武帝怠于朝政,朝廷大事皆歸于三楊,朝堂上皆尚虛夸,再無諍臣。
楊駿貪鄙異常,上行下效,以致朝中奢侈之風大起,公卿貴族競富爭豪,引以為傲。當時在京都洛陽,富可敵國者便有三人:其一乃中護軍羊琇,典掌禁軍;其二國舅后將軍王愷,其三最富者乃是散騎常侍石崇。
字幕:羊琇,字稚舒,出身泰山羊氏望族,曹魏太常羊耽之子。王愷,字君夫,曹魏司徒王朗之孫,名儒王肅第四子,文帝司馬昭文明皇后王元姬胞弟。石崇,字季倫,渤海南皮人,晉開國功勛大司馬石苞第六子,因生于青州,故此小名齊奴。
石崇早年歷任修武縣令、城陽太守、散騎侍郎、黃門郎等職。吳國滅后,獲封安陽鄉(xiāng)侯,累官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南蠻校尉、鷹揚將軍等職,在任上劫掠往來富商,因而致富。
其有別館,建在河陽金谷,又名梓澤,所掠資財盡藏于金谷,世人不知其家產多少。
楊駿用事,征聘石崇入朝,拜為太傅。
石崇聞說王愷家豪富,家里用飴糖水洗鍋,心甚不服,即命家廚以蠟為柴燒飯。有鄰舍好事者聞之,皆說石崇比王愷家闊。
這日散朝之后,王愷在午門外攔住石崇:太傅,我聞你家以蠟為柴,此事有諸?
石崇:確有此事。將軍問此何意?
王愷:某欲與公斗富,可否?
石崇:但憑將軍遵意。但不知以何賭賽?
王愷:太傅到時即知。我之所為,公若能照做無誤,某便認輸可也。
石崇:必要超過將軍方可算贏,何必照做!
二人話頭僵住,就此各自憤憤還家,說比就比,毫不怠慢。來日一早,王愷遂命于府前皆用紫絲編成屏障,夾道四十里,洛陽由此滿城轟動。
石崇聞聽家仆稟報,笑道:雕蟲小技,有何難哉?命用貴重彩緞,鋪設錦屏五十里。
王愷驚于石崇財力強過自己,心懷不甘,遂連夜入宮,向晉武帝請求幫忙。
武帝聞說斗富,即命內侍:將我宮中所藏兩尺高珊瑚樹賜予國舅,與太傅相斗。
王愷大喜,于是便將珊瑚樹搬回家中,撒下柬帖,請石崇及朝中眾官至府飲宴。眾官知道是為斗富,心中好奇,皆都慨然而至。
于是國舅府中大排筵席,公卿豪貴濟濟一堂。
酒過三巡,王愷吩咐停酒,說道:家有珊瑚,舉世罕見。當請諸公觀賞一番,如何?
眾官哄然道:愿求一觀,以飽眼福。
王愷便令侍女:將我府中所藏珊瑚樹捧出,請眾位大人品鑒。
于是兩廊奏樂,侍女以小車將珊瑚載入,陳于堂前。眾人見那珊瑚高逾兩尺,枝條勻稱色澤鮮艷,不由贊不絕口,皆曰實乃世所罕見,真是無敵至寶。便在贊聲不絕之際,只聽座中有人冷笑。眾人視之,見發(fā)笑者正是石崇。
王愷亦冷笑問道:休要只顧哂笑。如此寶物,石公平生可曾見過?
石崇不語,轉眼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便順手抓起,朝著珊瑚樹輕揮。只聽克朗一聲,其樹粉碎,皆為寸斷。眾官見此,無不大驚失色。
王愷滿臉通紅,起身怒道:大丈夫輸贏明白,何至如此惱羞成怒,毀我寶貝!
石崇笑道:惱羞成怒者,公也。無須惱怒,某加倍償你便是。公可派貴府侍從,隨我隨從管家還府,運來還你。但要用高頭大馬,敞軒肆車,小了須不管用。
王愷似信不信,便命本府侍從照辦,備下大車,隨石府管家而去。
不過片時,大車復又進入王府,載來珊瑚樹數(shù)十株。眾官出廳看時,見彼珊瑚三四尺高者六七株,株株條干挺秀,光彩奪目。其至巨者,竟比打碎之樹高出一倍。
眾官皆呆,咂舌不已。王愷因而斂氣屏息,當眾認輸,石崇豪富,洛陽無人不知。
當時座中有御史中丞傅咸,回府連夜寫表,次日早朝時上奏武帝。其表略曰:
臣聞三代以來,君子崇儉以德。今我朝上下崇奢尚侈,甚于天災。如后將軍王愷、太傅石崇者,夸豪比奢,陛下不唯不責,反謂其為榮。如此以往,則社稷危矣!
武帝不以為然,淡淡說道:此風雅事也,先生何必大驚小怪?
自此上自武帝,下至百官,皆以加緊搜刮為務,窮奢極侈。晉朝腐敗至此,亂兆已萌。
字幕:太康五年,陽春三月。
太常張華上表:臣請令各州郡舉薦賢良,使山野飽學之士盡為朝廷所用。
晉武帝:準卿所奏,頒下明詔,即令施行。
詔令一下,天下轟動,由此四海才子如過江之鯽,奔赴洛陽。期年之內,京城大興“太康文學”,直追漢末建安學風。滿城之內,皆說一左、二陸、二潘、三張。
這日早朝,晉武帝便問張華:今我天朝文學大盛,皆卿之功也。朕聞天下名士,皆稱一左、二陸、二潘、三張,是何謂也?
張華:乃齊國臨淄人左思,字泰沖;吳郡陸機字士衡、弟陸云字士龍,滎陽郡潘岳字安仁、侄潘尼字正叔,安平郡張載、張協(xié)、張亢三兄弟。皆才學滿腹,文思過人者。
晉武帝:妙哉,妙哉。左思既位列八人之首,可謂當世奇才。
張華:陛下所言是也。更有左思之妹左芬,才名顯著,不讓其兄。
晉武帝:既是如此,可將左芬炎召進內宮,封為貴人。
左芬奉旨進宮,但因容貌不美,不得司馬炎寵幸,只因文采品德而倍受禮遇。
皇甫謐此時正居住洛陽,多次奉召入朝,出入宮幃,并常向武帝借書覽閱。武帝不耐煩其三番五次打擾,索性以一車書贈之?;矢χk自此離開洛陽,不知所終。
晉太康八年,京兆尹上奏:今有汲郡人偷盜魏襄王陵墓,被臣手下吏役拿獲,得竹書數(shù)十車,皆為蝌蚪文書寫,稱《汲冢古文書》。
司馬炎覽奏大奇,因問:其書所敘何事?
京兆尹:古書之中,內有《竹書紀年》十二篇,敘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和戰(zhàn)國時魏國史事,所記甚詳,并可??薄妒酚洝匪d戰(zhàn)國史事之失。臣捕其盜者,得書不敢私藏,故此獻于朝廷,請旨定奪。
司馬炎大喜:此盛世之兆也。卿功不可沒,并手下吏役,皆有重賞。
京兆尹:臣謝主隆恩。
司馬炎:傳令御史,將《汲冢古文書》收藏于秘府,并命人整理隸定。
字幕:太康十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廆請求歸降晉朝。
晉武帝大喜,與群臣設宴大慶,說道:慕容鮮卑既降天朝,北方自此終得平定,孤與諸卿,可以高枕無憂矣。
眾臣:此是陛下功德巍巍,恩威并至,以至萬國來朝也。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鏡頭閃回,敘述鮮卑族來歷。
畫外音:論說鮮卑族起源,約有四家之言。一謂源于東胡,《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和《十六國春秋》均持此論。二謂源于東夷,論據(jù)出于《國語》。三謂源于山戎,《史記集解》引東漢服虔云:“山戎、北狄,蓋今鮮卑”。四謂源于逃亡漢人,《史記索隱》、《翰苑集》皆持此說。其中源于東胡之說,是為流傳最廣泛者。
鮮卑族繼匈奴之后起源于東胡,崛起于蒙古高原,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所敗,分裂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兩個部族于是均以其山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及鮮卑族,被迫接受匈奴奴役。
鮮卑族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極其相似,皆因此故。
漢武帝時,遣大將軍衛(wèi)青、霍去病擊敗匈奴,將烏桓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族人隨即南下,到烏桓故地饒樂水流域聚居。
直至東漢建武二十一年,鮮卑人因隨匈奴侵擾漢邊,其族名方被中土所知。其后匈奴分裂,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并兩次攻打匈奴。
永元三年,東漢與南匈奴合擊北匈奴,使其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占據(jù)蒙古,吞并匈奴余種十余萬落,開始強盛,替代匈奴稱霸草原。
東漢末年,檀石槐統(tǒng)一鮮卑各部。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馀,西擊烏孫,盡據(jù)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就此勢力大盛。
檀石槐因見烏桓秦水廣縱數(shù)百里,水中有魚無數(shù);又聞樓人善于網浦,于是東擊樓人國,得俘虜千余家,徙置于秦水之上,令捕漁以充糧食,助其族人生存。
檀石槐由此統(tǒng)一鮮卑諸落,連年率兵侵擾東漢邊境。
熹平六年,漢靈帝命夏育、田晏、臧旻三將,各率騎兵萬余人,分別從高柳、云中郡、雁門郡出塞,出塞二千余里,分三路進攻鮮卑。
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zhàn),大敗漢軍,由此威震天下。
其后不久,檀石槐病死,西部鮮卑叛離,漠南鮮卑自云中以東,分裂為三。步度根據(jù)有云中、雁門,軻比能布于代郡、上谷,東部大人所屬散布于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軻比能部落勢力最強,于曹魏時期統(tǒng)一東部和中部鮮卑。諸葛亮四次北伐之時,曾遣使聯(lián)絡軻比能夾擊曹魏。
孔明殞喪五丈原,曹魏幽州刺史王雄遣刺客韓龍至鮮卑軍營,將軻比能刺死。
自此之后,鮮卑開始部落離散。東部鮮卑形成慕容、宇文、段部三部,占據(jù)遼西;段部鮮卑始祖為段日陸眷,原為烏桓大人家奴,因饑荒在遼西乞食,招誘亡叛,逐步強盛。
鮮卑拓跋部源于大興安嶺北段嘎仙洞,在首領拓跋力微率領下南遷云中;禿發(fā)部在首領禿發(fā)樹機能率領下,由塞北遷居河西;另有乞伏部鮮卑,遷入雍、涼二州。
慕容氏鮮卑始祖名叫莫護跋,于曹魏初年率諸部由鮮卑山南下,入居遼西地區(qū)。
景初二年,莫護跋應魏帝之詔,助太尉司馬懿征討遼東太守公孫淵。因有戰(zhàn)功,遂被魏帝封為率義王,使其建國于棘城之北。
莫護跋子名慕容木延,封為左賢王。木延生子慕容涉歸,因有保全柳城之功,被晉武帝封為鮮卑單于,由棘城遷至遼北,加速部落漢化進程。
慕容廆乃是涉歸之子,身材魁偉,容貌俊美,身高八尺,雄偉出眾,頗有器度。
晉武帝太康四年,慕容涉歸去世,弟慕容耐篡位,欲殺慕容廆。因謀事不密,致慕容廆出逃避禍。太康六年,部眾殺慕容耐,迎立慕容廆為單于。
慕容廆因與宇文鮮卑有仇,上表晉帝請求討伐宇文鮮卑,武帝不應。慕容廆由此懷怒,遂率軍侵犯遼西郡,殺戮劫掠。
晉武帝遣幽州諸軍討伐,戰(zhàn)于肥如,慕容廆敗逃。此后慕容廆劫掠昌黎郡,東伐扶余,扶余王依慮兵敗自殺,其子依羅逃往沃沮。慕容廆于是蕩平扶余,驅趕萬人而回。
太康七年五月,慕容廆再攻遼東。
依羅向晉朝東夷校尉何龕求援,何龕命督護賈沈率軍,護送依羅返歸扶余。
慕容廆聞報大怒,派部將孫丁率騎于途中截擊。
賈沈率軍迎戰(zhàn),大破鮮卑騎兵,殺死孫丁,遂助依羅復國。
孫丁部將敗回,向主公哭訴慘敗之由。
慕容廆詳細問過戰(zhàn)況,沉默良久,與眾人商議道:自我先祖以來,世代侍奉中原之國,非為無由。華夏族雖與我族風俗禮儀各不相同,但強弱有別,我等雖勇,豈能與相抗?
部族大人聞之,皆道:不如與晉室講和,以保我百姓!
慕容廆從之,遂修國書,派遣使者向晉朝投降。
閃回結束。晉武帝見慕容廆遣使求降,龍心大悅,當即允準,并命慕容廆來朝,親自接見。即命鑄印授爵,拜慕容廆為鮮卑都督,令其統(tǒng)領鮮卑諸部。
慕容廆受爵,辭帝下殿,親到東夷校尉府拜訪何龕,以表敬意。(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