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八十一集 賈充弒君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8723 2023-08-30 08:31:53

  蜀都漢宮,后主坐殿。

  吳國使節(jié)剛離成都未久,大將軍姜維再次遣使上表,請求出師伐魏。

  后主覽表,不與大臣商議,卻轉(zhuǎn)問宦侍黃皓:魏可伐否?

  黃皓順口答道:伐之可也。

  后主大喜,立即下詔準行。

  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王含、蔣斌為左軍,蔣舒,傅僉為右軍,胡濟為合后,自與夏侯霸總領(lǐng)中軍,共起蜀兵二十萬,徑出漢中,望祁山進發(fā)。

  魏征西將軍鄧艾正在祁山寨中,率諸將檢查近日來所掘地道。原來其早就料到蜀軍早晚必再入寇,因此度量姜維扎營之年,提前挖好地道以待之。

  流星馬入報:蜀兵舉國皆出,連下三寨于谷口。

  鄧艾大喜:果不出我之所料!

  于是立即下令:鄧忠、師纂,命你二人各引一萬兵,二更出發(fā),三更沖擊蜀軍左營;副將鄭倫,命你引五百掘子軍,徑從地道直至蜀軍左營,于帳后地下?lián)沓?,放火殺人?p>  三將領(lǐng)命,各自引軍趁夜而出。

  只說蜀將王含、蔣斌,奉令屯于左營,只因立寨未定,不敢解甲而寢。睡至中夜,忽聞中軍大亂,急綽兵器上馬來迎時,寨外鄧忠引兵殺到,地道中鄭倫亦引掘子軍而出。

  兩路魏軍內(nèi)外夾攻,王、蔣二將抵敵不住,只得棄寨而走,至中軍大寨請罪。

  姜維俱各扶起,慰道:非汝等之罪,乃吾不明地脈之故也。

  又重新?lián)芨盾婑R,令二將再回原處安營,就將陣亡將士死尸填于地道之中葬之。

  鄧艾偷營成功,不免輕敵,次日乘勝而出,兩軍列于祁山之前。

  姜維按武侯八陣之法,依天、地、風(fēng)、云、鳥、蛇、龍、虎之形,分布已定。

  鄧艾出馬,見姜維布成八卦陣形,暗笑道:某在南陽之時,亦曾跟黃承彥學(xué)過此陣。你唬得住別人,卻難不倒我。

  于是引兵大進,沖擊八陣。姜維在將臺之上,把令旗一招,忽變成長蛇卷地陣,將魏軍困在垓心,四面喊聲大震。鄧艾沖突不出,仰天長嘆:我自逞其能,今中姜維之計矣!

  忽然西北角上一彪軍殺入,又從西南角上殺出,救出鄧艾,視之,來者卻是司馬望。

  鄧艾雖然得脫性命,但見祁山九寨皆被蜀兵所奪,只得引領(lǐng)敗兵,退于渭南下寨。鄧艾因問司馬望:公何以知此陣法,救出我來?

  司馬望:某幼年游學(xué)于荊南,曾與崔州平、石廣元為友,講論此陣。今日姜維所變者,乃長蛇卷地陣也。若從他處擊之,必不可破。吾見其頭在西北,故從此擊之,其陣自破。

  鄧艾大奇,遜謝道:我雖學(xué)得八陣之圖,卻不知其變法??磥砣舴屈S公當時藏奸,便是崔、石二公高于黃公。虧得孔明已死,否則依其本事,我魏國再無其敵手者。

  司馬望說道:也不盡然。說不定是孔明自創(chuàng)變法,彼時黃公不知。

  講論半晌,鄧艾忽然思得一計,說道:不如來日明公在前面與他斗陣,我卻引一軍暗襲祁山之后。兩下夾擊,可奪舊寨,并可大勝蜀軍。

  司馬望稱善,二人商議已定。于是當夜便令人下戰(zhàn)書到漢營,搦姜維來日比斗陣法。

  姜維早知其用意,批回“來日決戰(zhàn)”,打發(fā)魏使去訖,乃謂眾將:我?guī)熚浜畲岁囎兎ü踩倭鍢?,按周天之?shù)。今其日間大敗,卻又與我約斗陣法,中間必有詐謀。

  于是將計就計,令張翼、廖化先引一萬兵去山后埋伏。次日列成陣法,分布祁山之前。司馬望引兵徑到祁山之前,也布成八卦陣圖。

  姜維笑道:盜襲我陣,何足為奇!此陣凡有幾變?

  司馬望道:我陣出自后天八卦,有八八六十四變。

  姜維大笑:我武侯所遺陣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變,你安知其中玄奧!賺我在此布陣,鄧艾卻引兵襲我山后耳!

  司馬望被姜維說破計謀,不由大驚,急收陣法回兵,被姜維殺了一陣,死傷無數(shù)。

  鄧艾來襲山后,先鋒鄭倫引兵在前,進入蜀兵伏圈,被廖化伏兵殺出,斬鄭倫于馬下。鄧艾急勒兵退時,又被張翼殺了一陣。

  兩下夾攻,魏兵大敗。鄧艾舍命突出,奔回渭南大寨,與司馬望緊守寨門不出。

  姜維乘勢大獲全勝,正欲渡河進擊,忽聞朝廷天使到,召令回師。姜維不知何事,正猶豫間,張翼勸道:此必因今年米谷欠收,糧草不足供應(yīng)大軍,譙周等反戰(zhàn)之臣鼓動陛下,令我回軍。今蜀人為大將軍連年動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大勝回師,再作良圖。

  姜維尋思有理,遂令各軍依法而退;并命廖化、張翼斷后,以防魏兵追襲。鄧艾引兵追趕,只見前面蜀兵旗幟整齊,因此不敢窮追,勒軍回祁山寨去了。

  畫外音:此次后主詔令班師,倒非譙周作怪,而是司馬望遣人至成都散布謠言,說姜維屢伐中原,是欲聯(lián)合孔明舊部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重立山陽公為帝。后主劉禪最怕此事,不管信息真假,豈有不召姜維回師之理?

  故雖戰(zhàn)勝,又成虛話。此姜伯約八伐中原也。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西蜀,復(fù)說北魏。

  鄧艾見姜維退軍,遂與司馬望商量,將敗作勝,寫一封捷報,遣人遞入洛陽。魏主曹髦覽表大喜,下詔厚賜鄧艾,并征召司馬望回朝,拜衛(wèi)將軍,領(lǐng)中領(lǐng)軍,掌管禁軍。

  此時賈充掌管禁軍,尚未交割印信,遂引群臣奏道:前番敗吳,今又屢挫蜀漢,皆大將軍司馬昭調(diào)度有方。大將軍功德巍巍,理當進位晉公,加九錫。

  魏帝聞此,低頭不答。司馬昭冷笑下殿,引五百鐵甲軍出宮,眾官無不凜然。

  曹髦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入內(nèi),泣道:孤榮封司馬家滿門,使皆居高位,司馬昭猶不知足,篡逆之心,人所共知!朕不能坐受廢辱,卿等可助朕討之!

  王經(jīng)奏道:陛下不可。彼只求進位晉公,效當年高祖武皇帝之故事,反意未明。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陛下宿衛(wèi)寡弱,無用命之人,若不隱忍,禍莫大焉。

  曹髦: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決,便死何懼!卿等不從,亦勿泄朕密可也。

  三臣告辭而出,王經(jīng)返家,王沈、王業(yè)卻徑奔大將軍府,向司馬昭出告。

  魏甘露五年五月初七日,魏主曹髦仗劍升輦,令護衛(wèi)焦伯聚集殿中宿衛(wèi)官僮三百余人,鼓噪而出,要與司馬昭決一死戰(zhàn)。

  王經(jīng)正在待漏院當值,伏于輦前大哭諫道:陛下領(lǐng)此數(shù)百人去,空死無益也!

  曹髦令人扯開王經(jīng),驅(qū)車直望云龍門而來。

  行至東止車門,遇司馬昭弟屯騎校尉司馬伷率領(lǐng)部眾,攔住車駕。

  曹髦仗劍大喝:朕乃天子!爾等突入宮庭,欲弒君耶?

  司馬伷不敢再攔,與部下兵士皆散。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挺槍而上,與皇帝衛(wèi)兵戰(zhàn)于南面宮闕之下。眾軍不敢以兵加于天子,均有退卻之心,賈充之軍將敗。

  太子舍人成濟縱馬上前,問賈充道:今事急矣,公謂如何?

  賈充喝道:司馬公養(yǎng)你何用?正為今日之事。還不動手?只要死天子,不要活皇帝!

  成濟應(yīng)諾,縱馬捻戟直奔輦前,一戟刺中天子前胸,尖刃從背上透出。曹髦大叫一聲跌出車外,死于輦傍??蓢@曹髦死時,尚不滿十九周歲。

  禁軍護衛(wèi)焦伯挺槍來迎,亦被成濟一戟刺死,天子隨眾盡皆逃散。

  王經(jīng)隨后趕來,大罵賈充:逆賊安敢弒君!

  跪扶帝尸而哭。賈充不語,令人速去報知丞相。司馬昭急入內(nèi)宮,見曹髦已死,不由大驚,以頭撞輦而哭,下令執(zhí)下成濟,使人撞起景陽鐘鼓,詔命升殿。

  在京中各文武大臣不知出了何事,急急入宮。

  太傅司馬孚搶入內(nèi)宮,首枕天子之股哭道:弒陛下者無論是誰,實臣家之罪也!

  司馬昭見是叔父,有苦難言,令將天子尸首用棺槨盛貯,停于偏殿,召群臣入殿會議。群臣皆至,獨尚書仆射陳泰不來。司馬昭見此,讓陳泰之舅尚書荀顗到府中去叫。

  陳泰凝視其舅,冷笑道:此前人謂陳泰可與舅相比,今觀阿舅實不如我陳泰耳。

  荀顗被他一句話,說的慚愧無地。家中子弟們皆勸進宮,陳泰這才披麻帶孝而往,先入偏殿,對帝尸痛哭一場,后到大殿面見司馬昭,兀自悲慟欲絕。

  司馬昭也流淚不止,問道:天子已經(jīng)駕崩,玄伯以為此事如何?

  陳泰厲聲說道:天子被弒,又能如何?只有殺掉賈充,以謝天下!

  司馬昭思慮良久,說道:公再思其次。

  陳泰哭道:某只知如此,不知其次!

  勉強說罷,因過于悲慟,大口吐血,倒于殿上。家人扶回家中,當夜便即死去。

  司馬昭欲開脫賈充弒君之罪,于是親入內(nèi)宮,請郭太后下旨,令黃門侍郎向眾臣宣詔:因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立之為帝。不料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大將軍謂其年幼尚可雕琢,請觀后效,由此不廢。彼竟引弓射我宮殿,矢落足下;又賄我左右,欲鴆害孤家。后見事情敗露,欲帶兵入西宮殺我,由此仗劍出宮,兵行禁苑。大將軍司馬昭知之,令賈充前來諫止。因曹髦混于士兵之列,故被將士誤殺。此兒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論罪當廢為庶人,亦宜以民禮葬之。

  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太尉高柔等聯(lián)名上疏,請?zhí)蟾裢饧佣?,以王禮葬之。太后準奏,于是以高貴鄉(xiāng)公之禮,葬于洛陽西北三十里瀍澗之濱。

  出殯之時,只有少數(shù)文武隨葬,下車數(shù)乘,不設(shè)旌旐。百姓聚而觀之,皆指謂其靈柩議道:是前日所殺天子也。

  時隔二十余日,司馬昭因聞洛陽萬民群情激憤,呼吁必懲弒君首惡,只得李代桃僵,下令誅殺弒君之賊成濟三族,使賈充率禁軍往其府中捉拿。

  成濟兄弟正在家中,等待大將軍封賞,不想反得滅門之罪。正在熟睡之時,聞聽禁軍來拿,兄弟兩個于是赤身跑到屋頂,大罵道:司馬昭主謀,賈充指使,方有弒君之事也!

  賈充面對三軍,既窘又氣,喝令放箭。成濟兄弟終被亂箭射殺,并夷三族。

  誅殺成濟已畢,司馬昭復(fù)以教唆圣上、離間重臣為由,下令誅殺王經(jīng)。拘捕家屬,交付廷尉處置。王沈則因告密出首,立功免死,并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戶。

  王經(jīng)未料禍及自身,并連及家屬,因向母親拜泣謝罪。

  其母臉色不變,笑道:人誰能不死?只恐不得其所。為此事同死,復(fù)有何恨!

  廷尉延引條例,判誅滿門。至受刑之日,王經(jīng)故吏向雄至刑場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動街市。滿城士庶,無不垂淚。

  賈充見罪不及己,知道大將軍有意偏護,即勸司馬昭受魏禪,即天子大位。

  司馬昭雖然早有此意,但想起父親臨終遺言,只得故作大度,笑道: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商,故圣人稱為至德。魏武帝不肯受禪于漢,猶吾之不肯受禪于魏也。

  賈充聞言,已知司馬昭留意于其子司馬炎,遂不復(fù)勸進。

  是年六月,司馬昭表奏郭太后,請立常道鄉(xiāng)公曹璜為帝,詔令改名曹奐,字景明。

  畫外音:曹奐乃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當年明帝托孤之時,有意使曹宇為大將軍,掌全國兵權(quán),曹宇以力不能勝拒之,方封燕王,還就于本國。人貴自知,今日其子竟為皇帝,曹宇為人可謂高明。

  曹奐即登帝位,改號景元元年,封司馬昭為相國、進位晉公。文武多官,各有封賞。

  畫外音:司馬孚見事已至此,納還官誥,閉門不出。其雖為司馬氏多有功勞,但自司馬懿執(zhí)掌大權(quán)起便逐漸引退,從未參與兩次廢立魏帝之事??v觀司馬家滿門,司馬孚屬于最無政治野心者,實為另類。直至?xí)x泰始八年,司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曹魏,復(fù)說蜀漢。

  魏國政變,細作報入蜀中。姜維喜道:司馬昭弒君,我今日伐魏,又師出有名矣。

  遂奏準后主,起兵十五萬,再伐中原。令廖化引本部兵取子午谷,張翼另引一軍取駱谷;姜維率大軍自取斜谷,皆出祁山之前取齊。

  鄧艾聞報蜀兵三路殺到,乃聚諸將計議,令參軍王瓘引兵五千,前去詐降。

  王瓘領(lǐng)命,連夜從斜谷迎來,正遇姜維前軍哨馬,說來投降之意。

  哨軍報知主帥,姜維令王瓘入見。王瓘進帳拜伏:某叔父尚書王經(jīng),被司馬昭滿門皆戮。今將軍興師問罪,故引本部兵五千來降。愿從調(diào)遣,剿除奸黨,以報叔父之恨。

  姜維明知其是來詐降誆軍,故作大喜,將計就計:既如此,將軍可引三千本部軍運糧赴祁山,留下兩千與某為向?qū)?,我隨后便來取祁山魏寨。

  王瓘恐不留兵,必被姜維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

  夏侯霸在側(cè),待王瓘出帳后說道:將軍好歹將其追回,拷問便知其詐。某在魏國,未聞王瓘是王經(jīng)之侄。

  姜維大笑:司馬昭奸雄比于曹操,既殺王經(jīng),滅其三族,安肯存其侄于關(guān)外領(lǐng)兵?故已知其詐,將計就計騙鄧艾來也。

  不旬日,果然伏兵捉得王瓘回報鄧艾下書人來見。書中略云:某奉姜伯約之命,催運糧草。八月二十日,必運糧送歸魏軍大寨,請將軍于壇山谷中接應(yīng),佯作搶劫可也。

  姜維命將下書人殺了,將書中日期改作八月十五日,令舌辯軍士扮作下書人往報鄧艾;一面令傅僉將糧車數(shù)百輛裝載干柴茅草,引王瓘二千魏兵打著運糧旗號,送去祁山。

  鄧艾得了王瓘書信大喜,急寫回書,令來使回報王瓘,卻不知是報與姜維。

  至八月十五日,鄧艾引五萬精兵,徑往壇山谷中來。遠見無數(shù)糧車從山凹中而至,押車者果然皆是魏兵,引軍偏將亦都認識。

  時值初更,月明如晝,鄧艾前來接應(yīng)王瓘。全軍剛?cè)肷焦?,蜀將傅僉縱馬而出,下令放火燒車。見到谷中火起,蜀軍伏兵盡出,萬人齊叫:拿住鄧艾,賞千金,封萬戶侯!

  震動山谷,四處回聲。鄧艾見不是頭,只得學(xué)其前任郭淮,棄甲丟盔,撇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而逃。

  姜維、夏侯霸見鄧艾步行走脫,遂來追殺王瓘一軍。

  王瓘忽見蜀兵圍殺將來,四下無路,只得放火燒了糧車,引三千軍反向漢中殺去,將棧道并沿途各處關(guān)隘盡皆燒毀。姜維只得提兵抄小路來追王瓘,全殲其兵,王瓘自殺。

  姜維見糧食盡焚,又毀了棧道,只得引兵退還漢中,令人重修棧道。

  司馬昭聞鄧艾失利,遂添兵五萬撥與,鼓勵其再戰(zhàn)蜀軍。姜維修好棧道,留廖化守漢中,自與夏侯霸提兵十萬徑取洮陽。

  鄧艾既得新兵之助,士氣復(fù)又大振。聞報蜀兵盡從洮陽而出,乃與諸將說道:姜維此番兵出洮陽,必是欲得此城屯糧積草,結(jié)連羌人,以圖久計耳。當初諸葛武侯兵屯五丈原,亦是遣兵屯田,欲為長久之計,未料就此殯天。姜維今為此計,必步其恩師后塵也。

  于是只留偏將師纂把守祁山寨,盡撤祁山之兵,兼程去救洮陽。

  乃兵分兩路:令子鄧忠引一路兵先去伏于洮陽城內(nèi),大開四門以待蜀兵;自引一軍伏其咽喉侯河小城,專門截擊夏侯霸所率西蜀后軍。

  夏侯霸提兵將近洮陽,望見四門大開,以為是座空城,也不派人探看,當先縱馬殺入。方到甕城邊上,忽然一聲炮響,城上鼓角齊鳴,旌旗遍豎,拽起吊橋。

  慌欲退時,城上矢石如雨。可憐夏侯霸同五百軍士,皆死于城下。

  蜀兵大敗而逃,回報姜維,說夏侯霸被亂箭射死。姜維嗟傷不已,依城下寨。是夜二更,鄧艾自侯河城內(nèi)引軍殺入蜀寨,城上鼓角喧天,鄧忠亦引兵殺出。兩下夾攻,蜀兵大敗。

  姜維死戰(zhàn)得脫,重新下寨,當住鄧艾父子;卻令張翼引領(lǐng)后軍,徑取祁山。

  鄧艾見蜀兵大敗,卻扎營不退,料知姜維必是分兵去襲祁山。于是喚子鄧忠,分付用心守把此處,自己親率大軍,來劫姜維營寨。

  未料姜維有備,引眾出營應(yīng)戰(zhàn),魏軍一擊而退,鄧艾趁夜去救祁山。姜維卻因此猜出鄧艾心思,喚傅僉緊守此寨,自引三千兵來助張翼。

  兩人都算中對方心思,果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張翼攻打祁山,守將師纂看看支持不住,忽然鄧艾兵至,沖殺一陣。蜀兵正慌急之間,大將軍姜伯約殺到,兩下夾攻,鄧艾又折了一陣,退進祁山寨不出。

  次日,傅僉引敗軍來投大寨,聲言被鄧忠突開城門殺出,劫了營寨,鄧忠隨后追來。

  姜維仰天長嘆,引兵退往沓中。又是先勝而后敗,此乃九伐中原也。

  自此而后,蜀軍氣勢大減,再也無力北伐,轉(zhuǎn)為完全被動防御態(tài)勢。

  畫外音:姜維九伐中原,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拒不克兩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體來說勝多敗少。且姜維北伐基點,從諸葛亮?xí)r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向前進至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芒水,可謂戰(zhàn)績斐然。魏軍十余年來被制秦嶺不能向南,亦姜維之功。六伐之后,蜀將只余王平、廖化、張翼,及降將夏侯霸,再無悍將,更休說謀士。面對強魏,姜維一人擔(dān)負統(tǒng)帥、戰(zhàn)將、參謀等全部職責(zé),亦可見當時之艱難;盡管如此,姜維仍能不斷取得戰(zhàn)役之勝,誠為不易,不應(yīng)一味求全責(zé)備。姜維與鄧艾交手,每次皆是姜維主攻,無論兵力或軍資補給皆是守方魏國占優(yōu),姜維不敵鄧艾,亦可謂敗得其所。所謂導(dǎo)致兵困民疲,魏國轉(zhuǎn)運之損,則遠比蜀漢為甚,故蜀、吳二國,得以幸存。

  姜維退兵沓中,令人報入成都。后主劉禪聞報,問于宦官,黃皓隨口回奏:姜維既不敵鄧艾,可命閻宇代之。

  后主從其言,遣使赍詔,召回姜維。

  姜維奉命還歸成都,至東華門遇見秘書郎郤正,即問天子相召之意。

  郤正笑道:先是有事,今應(yīng)無事矣。黃皓欲使閻宇代將軍兵權(quán),天子故此召你。今聞鄧艾善能用兵,閻宇怕不是對手,因此不敢就職,故此又無事矣。

  姜維大怒,即回府中書寫奏章,次日上朝面見天子,上表彈劾黃皓亂政,應(yīng)予誅之。

  后主覽奏笑道:黃皓乃趨走小臣,縱使專權(quán),亦無能為。昔董允切齒痛恨黃皓,每每厲言喝斥其非,朕甚怪之。卿引全國之軍,每戰(zhàn)必致伏尸上萬,成都必添新墳無數(shù);朕為支付撫恤之資,連宮人衣裳飲食皆已縮減,不令食肉。將軍大量,何必介意此等宦豎小人?

  姜維聞天子之言,大有問責(zé)之意,不由汗?jié)褚卤常殿^奏道:臣之忠心,惟天日可表。陛下不殺黃皓,我蜀國禍不遠也。

  后主不耐煩道: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個宦官?

  即令近侍喚黃皓至殿,命向姜維伏罪。黃皓哭拜于地:某只早晚趨侍圣上而已,豈敢干與國政?奴婢性命系于將軍,惟將軍憐之!

  姜維見天子偏護,不敢強逼,只得請往沓中屯田練兵,以為久計。于路連下四十余營,連絡(luò)不絕,如長蛇之勢。

  魏國細作探知,依其連營之狀畫成圖本,報與鄧艾,鄧艾處長具表申奏進京。

  司馬昭笑道:姜維今為避禍,而失漢中地利,是我伐蜀之時矣。未知誰可為將?

  從事中郎荀勖答曰:非鄧艾、鐘會不可。

  司馬昭大喜,召鐘會入,問征蜀之策。鐘會道: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畫圖本在此。

  展開視之,圖中細載一路安營下寨屯糧積草之處,皆有法度。司馬昭看了大喜,遂拜鐘會為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鉞,都督關(guān)中人馬,調(diào)遣青、徐、兗、豫、荊、揚等處;一面差人持節(jié)令鄧艾為征西將軍,都督關(guān)外隴上,使二將約期伐蜀。

  于是召集群臣,指劃而言:孤自征東以來,六年治兵繕甲,欲伐吳、蜀。今宜先定西蜀,乘勢水陸并進吞吳,滅虢取虞之道也。孤料西蜀將士守成都者八萬,守邊境者五萬,姜維屯田者七萬,全國總有二十萬。因命三路伐蜀:鄧艾率兵三萬由狄道進軍,牽制姜維主力;諸葛緒率兵三萬進攻武都,以斷姜維退路;鐘會率主力十萬,自漢中直趨成都。以廷尉衛(wèi)權(quán)持節(jié),監(jiān)鄧艾、鐘會軍事,某居中統(tǒng)一調(diào)度指揮。劉禪昏暗無能,蜀亡必矣。

  眾聞其論,布排合法,盡皆拜服。

  時在眾臣之中,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學(xué)能文,娶夏侯霸之女為妻。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相府機密。在朝堂聽了丞相布劃,下朝歸府。

  剛到門首,嬸母辛憲英看見,便問:今日某在門首望見,鐘士季因何出兵向西?

  羊祜照實回答:為滅蜀也。

  辛憲英道:鐘會恣意放肆,我恐其入蜀,必生異志。

  羊祜勸道:侄亦知之,請叔母勿言。

  憲英得到伐蜀實信,因子羊琇現(xiàn)任鐘會參軍,便使家人喚回,囑道:向時我見你隨鐘會出兵,雖然心懷憂慮,但亦為國而已。今我兒隨其伐蜀,彼若造反,兒能不從之耶?從之必死,且為叛臣,禍延家族;若是不從,更無生還之理。因此不得不阻,我兒休去。

  羊琇聽了母親之言,便向司馬昭極力請辭,不去隨軍征蜀。

  司馬昭不納其言,羊琇回家告之母親。辛憲英無奈說道:既然必行,兒要留心!君子居則奉孝雙親,出則守節(jié)于國,任職慎思其責(zé),臨義則堅其志,勿使父母憂慮。軍旅之間得保全者,惟仁恕而已!兒須慎之。

  畫外音:羊琇謹依母教,后至鐘會叛變時,仍能保全自身。辛憲英為人節(jié)儉,夫侄羊祜以錦被奉贈,憲英恐怕蹬壞,常翻蓋之。泰始五年,辛憲英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鏡頭轉(zhuǎn)換,大軍西征。

  鐘會受了鎮(zhèn)西將軍之印,準備起兵伐蜀。卻對外揚言以伐吳為名,令青、兗、豫、荊、揚等五處各造大船;又遣唐咨于登、萊等州傍海之處拘集海船。

  司馬昭不知其意,遂召鐘會問道:子從旱路收川,何用造船?

  鐘會答道:蜀若聞我進兵,必求救于吳。我今先布聲勢,作伐吳之狀,吳必不敢妄動。一年之內(nèi),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吳,豈不順乎?

  司馬昭大喜,連稱妙計,遂于出兵之日,送于城外十里方回。

  鐘會升帳,大集諸將,使故虎衛(wèi)將軍許褚之子許儀為先鋒,兵分三路:中路軍出斜谷;左軍出駱谷;右軍出子午谷。許儀受命領(lǐng)兵先進,鐘會隨后提十萬余眾而來。

  再說鄧艾在隴西,既受伐蜀之詔,急調(diào)雍州刺史諸葛緒,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欣,各調(diào)本部兵前來聽令。

  軍馬云集之際,恰逢鐘會檄文到至,約會鄧艾起兵,各于漢中取齊。

  鄧艾領(lǐng)受檄文,發(fā)派來使回報鐘會,于是調(diào)兵遣將,下達命令:先派雍州刺史諸葛緒,引本部兵往斷姜維回歸漢中之路;次遣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分路攻取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楊欣,于甘松邀截姜維之后。自引大兵三萬,往來接應(yīng)。

  魏兵既發(fā),早有細作飛入沓中,報知蜀漢大將軍姜維。

  姜維大驚,具表令人飛報成都,申奏后主:請詔遣張翼守護陽安關(guān),廖化據(jù)守陰平橋:這二處若失一處,漢中不保。同時遣使入?yún)乔缶龋计痦持兄?,拒敵魏國大軍?p>  后主劉禪覽表怒道:姜維無能,喪軍誤國!先帝在時,留魏延鎮(zhèn)守漢中,各寨皆充實兵力,抵御外寇;敵人來攻,不得入境。王平抵拒曹爽,即用此策。惟姜維以斂兵聚谷之策代之,說甚拒敵陰平關(guān)外,諸城并出,殄敵之術(shù)。朕原謂甚妥,詔命漢中都督胡濟退駐延壽、監(jiān)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今日觀之,斂軍聚谷之法棄險要,拆樊籬,其弊大矣!若非如此,魏軍休說分兵兩路,便是當年五路兵來,相父亦坐在府中,遙退之也!

  罵畢姜維,遂遣廖化去沓中支援姜維,張翼、董厥前往陽安關(guān)口,以為各守外援。

  廖化率軍北至陰平,聽聞魏將諸葛緒攻向建威,于是停兵以待,觀其動向。

  九月,魏將劉欽舉兵大進,攻占漢、樂二城,斬殺蜀漢守將王含、蔣斌。鐘會借此攻陷陽安關(guān)口,得以長驅(qū)直入。

  姜維為鄧艾所逼,從沓中退駐陰平,與廖化合軍。得知陽安已被鐘會攻克,于是放棄陰平,撤往白水。見白水地勢不利于戰(zhàn),又與董厥、張翼軍會合,退守劍閣。

  鐘會數(shù)路并進,自率主力直入漢中,斬傅僉,降蔣舒,克陽平關(guān),長驅(qū)南下。

  打陽平關(guān)之時,因先鋒許儀略有失機,鐘會不顧諸將求告,即令斬首示眾。諸將見之,無不駭然。鐘會見陽平關(guān)內(nèi)所積糧草、軍器極多,私自拿出,犒賞三軍。

  于是越關(guān)南下,宿于陽安城中。夜半三更,魏兵正在熟睡,忽聞西南喊聲大震。

  鐘會慌忙披甲出帳視之,卻見明月在天,四周絕無動靜。連續(xù)三日,皆是如此。鐘會驚疑,乃自引數(shù)百騎望西南巡哨。

  前至一山,只見殺氣四面突起,愁云布合,霧鎖山頭,陰風(fēng)陣陣。

  鐘會驚疑不定,便問降將蔣舒:此乃何山,有何神靈?

  蔣舒答道:此是定軍山,征西將軍夏侯淵便被黃忠斬于此處。諸葛武侯死后,其墓亦在這山中。對面小山上蓋有瓦舍十余間,圍以竹籬院落,料是有人在此為武侯守墓。我等引軍每過此山之時,必祭拜武侯,亦曾到對面小山上去來,但不曾見有人影。(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