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八集 伊尹拜相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9486 2022-04-04 06:57:33

  距太康失國九十五年之后,少康正式完成復(fù)國偉業(yè),建都綸城,重建夏后氏統(tǒng)治。

  鑒于太康失國慘痛教訓(xùn),少康兢兢業(yè)業(yè),勤于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驕縱。少康深知,有窮氏等東夷部落對夏國仍有抵觸,為此積極籠絡(luò),化解誤會,終于贏得東夷臣服。

  少康中興,封庶子姒無余于越地(今浙江紹興),祀奉大禹之墓,越國就此啟端。自此國中無事,天下太平。

  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壽終正寢病死,享年六十余歲。眾臣大悲,乃為天子舉哀,葬于陽夏,擁少康之子姒杼繼位。

  姒杼為鞏固東方,將都城遷至老丘,即今河南開封附近。老丘作為夏朝國都,長達二百一十年之久,成為古都開封在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至為光彩華麗一頁。

  夏朝國力強大,東夷諸部只得前往老丘朝拜夏王,并受任命,自此夏、夷部落漸漸融合。

  姒杼制造武器兵甲,討伐沿海東夷,獲取九狐之地,版圖擴張到東海之濱。

  夏后杼在位十七年死,子姒槐繼位。沿襲父親治國之策,發(fā)動九苑之戰(zhàn),先后征服淮泗之間九夷,使夏朝版圖更向東南沿海擴張。數(shù)戰(zhàn)之后,畎、于、方、黃、白、赤、玄、風(fēng)、陽九夷來朝,姒槐就此實現(xiàn)父祖中興遺志。

  少康、姒杼、姒槐祖孫三代勵精圖治,周邊蠻夷來朝,創(chuàng)下華夏族蓋世奇功。

  畫外音:姒槐逝后,子芒繼位;姒芒逝后,子泄繼位。期間東夷族與華夏族逐漸同化,夏后氏開始向西發(fā)展,并對歸附方國部落封土賜號,諸侯分封制自此起始。

  夏后泄逝后,子不降繼位;姒不降死后,弟扃繼位;夏后扃死,子廑繼位。似廑繼位后不久病死,由姒不降之子孔甲繼位。

  孔甲繼位之后,時逢天下大旱,于是率領(lǐng)眾臣,設(shè)壇求雨。

  數(shù)日之后,便即陰云密布,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旱情消除。舉國臣民全都泡在雨中跪拜歡呼,感念孔甲恩澤。

  孔甲由此威信與日俱增,亦更信天神保佑自己,于是整日外出游山玩水,放鷹逐犬,不理國事。大臣雖然不滿,卻只在私下議論,不敢明言。

  這一日,孔甲與侍從來到黃河岸邊,忽見兩個龐大怪物浮出水面,爬上岸來。孔甲不知此是鱷魚,便要抹頭逃走,侍從上前攔住,跪倒奏報。

  侍從:大王休懼,此乃天帝派來雌雄二龍,侍奉大王者也!

  孔甲:你怎知道?

  侍從:臣先祖曾為帝禹巫史,留有神龍畫像,故此得知。你看,此二龍正向陛下叩拜!

  孔甲:既然如此,帶回宮中供養(yǎng)。

  眾侍從聞命上前,用繩索將鱷魚擒住,裝在車上,帶回宮中。

  那雌雄二龍被擒入宮,極為驚駭不安,暴跳翻滾,人不敢近??准酌铌P(guān)入籠中,并傳命令,張榜宮門之外,懸以重賞,并賜高官厚爵,招募國內(nèi)有能馴養(yǎng)此龍者。

  鱷魚兇猛無比,京中臣民皆都不識此物,數(shù)日過去,并無一人敢揭王榜,當(dāng)此重任。

  孔甲見那兩條“真龍”已經(jīng)奄奄一息,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卻又無計可施。便在此時,有大臣宜生出班,進言獻計。

  宜生:陛下息怒。臣聞東海之濱,有名叫劉累者,曾跟豢龍氏學(xué)過養(yǎng)龍之術(shù)。

  孔甲:既然如此,卿便為使出京,速請劉累前來馴龍。

  宜生:喏!

  宜生赍持重禮上路,飛車去請劉累。

  劉累字華美,出自祁姓,乃帝堯后裔。生于夏后廑帝三年癸未,亦即公元前1898年,誕生之時兩手握拳,三年不舒。到四歲時方才將雙手張開,兩掌出現(xiàn)龍紋,并有文字,右掌書劉,左掌寫累,故名劉累。

  劉累漸漸長大,乃向豢龍氏董父學(xué)習(xí)豢龍之術(shù),十歲便精熟此道,故此天下聞名。

  據(jù)實猜測,劉累所學(xué),應(yīng)為馴馬之術(shù)。

  宜生趕到東海,來請劉累,出示夏王孔甲詔旨,并頒賜重禮。

  因東夷諸部是為夏后氏藩屬,劉累不敢拒絕,便與宜生離家西往。一路曉行夜宿,兼程驅(qū)馳,數(shù)日間便到夏都,趕到宮中。

  夏王孔甲見到劉累大喜,便引其至偏殿,來看神龍。

  劉累見到那兩條龍被關(guān)在大籠之中,俱都奄奄一息,不由大為驚訝。

  劉累:這哪里是龍?明明是兩條鱷魚!但我若告知真相,則必有多人因欺君之罪,人頭落地。且天子必令我為其去尋真龍,那便如何是好?只好將錯就錯,認作真龍罷了。

  想至此處,劉累于是假戲真作,正冠理衣,對鱷魚恭敬施禮,回首對孔甲施禮道賀。

  劉累:恭喜大王,得此神物。但此雙龍乃水中之神,不可養(yǎng)于籠中。若使保有神威,須修建水池,貯之方可。

  孔甲:真專家之論也。諸卿聽命,立即于后園中修造水池。

  一聲令下,眾臣聞風(fēng)而動,立即修建水池,放龍入池。鱷魚入水,又吃過劉累所配食物,很快便恢復(fù)活力,數(shù)日之內(nèi)便即生龍活虎,兇猛如初。

  孔甲喜不自勝,賞賜劉累許多財物,并當(dāng)場封其為御龍氏官職。

  劉累養(yǎng)此二龍,長達七年之久,又得到夏王豐厚賞賜,好不愜意。

  忽有一日,孔甲前來觀龍,竟突發(fā)奇想,喜不自勝。

  孔甲:劉累。

  劉累:臣在。

  孔甲:卿養(yǎng)龍有功,殊堪嘉獎。命你自即日起,務(wù)必訓(xùn)練雙龍御車之術(shù)。今歲秋至,當(dāng)使雙龍為寡人駕車,去西昆侖拜見眾仙之首王母。

  劉累:龍乃水中之物,正能陸地駕車?

  孔甲:我聞龍善變化,上可騰云駕霧,下可入海遨游,陸地駕車奔馳,有何難哉?若說不能,必治重罪。

  劉累:陛下息怒,臣愿勉力一試。

  孔甲得意而笑,轉(zhuǎn)身出園回宮。

  劉累無奈,只得先拿雌鱷練手,逼其上岸,嘗試駕車。

  未過十日,雌鱷不堪其苦,氣性又大,便即憤然死去。

  劉累知道大禍臨頭,便思一計,將雌鱷之肉割下一塊,裝進食盒,入宮拜見孔甲。

  孔甲:卿來何事?

  劉累:奉大王之命,臣即日起便可使神龍練習(xí)駕車。但龍乃神物,臣有兩請。

  孔甲:盡管講來。

  劉累:其一,乘坐龍車者必為神仙之體,否則便有性命之危;其次,神龍練習(xí)駕車時,不可有凡人觀看,否則前功盡棄。

  孔甲:如此說來,我終生不能乘此車耶?

  劉累:非也。臣有東海神魚之肉獻上,若大王連食七七四十九日,便可成仙。

  孔甲:竟有此事?速速獻上。

  劉累聲諾,便即掀開食盒,呈上一盤精肉。

  孔甲:即命宮內(nèi)皰廚,烹飪食之。

  不移時,御廚獻肉,夏后孔甲食之,感覺其味甚美,于是轉(zhuǎn)憂為喜。

  孔甲:賞給劉累赤金百斤,回去速速馴龍。閑雜人等,皆不許靠近龍園五百步以內(nèi)。

  自此之后,劉累每日必親自送一盤鱷魚肉進宮,搪塞夏王。卻命養(yǎng)龍助手阿四,使其駕駛馬車往返于夏都及東海之間,將夏王所賜財物,全部轉(zhuǎn)移回故鄉(xiāng),藏于深山之中。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劉累鎖上園門,偷偷出城而去。

  孔甲坐于內(nèi)宮,不見劉累送魚肉來。又攀縱跳躍,舒手展腳,不覺有成仙之兆。

  侍者見大王怪狀百出,極其不解,又不敢問。好不容易熬至傍晚,眼見日頭將落,孔甲再也等不下去,便召喚侍者。

  孔甲:你速往豢龍池,去將劉累喚來。

  侍者:大王前者有令,凡人不可接近豢龍池五百步以內(nèi);那御龍氏也曾說過,訓(xùn)龍時一旦被俗人沖撞,則前功盡棄矣!

  孔甲聽罷大驚,勉強止住。又過五日,終不見劉累前來,再不能忍。

  孔甲:我食神魚四十九日,今已成仙,何懼沖撞?

  遂率兩個近侍,直奔豢龍池。劉累早已不見,園中空空,蛛絲封門。

  近侍:觀此情狀,御龍氏顯是已去多日矣。

  孔甲:快些打開大門,隨我去看真龍!

  二侍應(yīng)諾,不敢怠慢,急以大木撞開園門,夏王進入內(nèi)園。

  三人駐足凝目,往馴龍池中看時,見只剩下一龍,已經(jīng)餓得半死不活;另有一堆龍頭、龍皮堆在池邊,蒼蠅環(huán)繞亂飛。

  近侍:大王素日所食,便是此雌龍之肉!

  孔甲:即刻傳旨,捉拿劉累!

  劉累怕死龍事發(fā),被夏王問罪,帶領(lǐng)家小離鄉(xiāng)避禍,遷居豫州應(yīng)國堯山東麓安家置業(yè)。乃隱姓埋名,改稱丘公,隱居之地是為魯山縣邱公城。

  龍肉事件之后,孔甲脾性愈加暴躁,終日敬奉鬼神。

  不久天降大雨,又刮大風(fēng);風(fēng)停雨止,城外山林又無故燃燒。

  孔甲本就信神奉鬼,更認定是冤魂作祟,于是乘車趕到郊外祈禱。祈禱完畢,孔甲登車回城,走到半路,在車中死去。

  孔甲既死,子皋繼位。姒皋死,子發(fā)繼位。姒發(fā)死后,履癸即位,便即內(nèi)亂不止。

  履癸者,便即著名暴君夏桀。夏桀在位,復(fù)遷都于斟鄩。因其不修德政,各部落首領(lǐng)紛紛叛離,夏朝國勢衰落,走向崩潰。

  夏桀文武雙全,尤其善武,能手搏豺狼,足追駟馬,孔武有力。因見諸侯不朝,夏桀仗恃武勇,常常出兵討伐,以至窮兵黷武,國力益衰。

  夏王貪色,每擊敗一國,便會從其部落中挑選美女,帶回宮中為妃。有施氏、岷山氏、末喜氏先后亡國,宗室之女被擄入夏王宮中。妺喜天香國色,入宮后被夏桀視為珍寶。

  夏桀以為天下太平,四方咸服,由是大興土木。又從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宮,日夜與妺喜飲酒作樂。又造酒池于宮苑之內(nèi),名曰“夜宮”,可在池中航船;常引宮人泛舟其上,命令近侍與宮人痛飲,醉而落池溺死者時常發(fā)生。太史令終古見此,進宮哭諫。

  終古:帝王愛民,民愛戴之。似大王這般娛樂,如此奢侈,必將亡國矣。

  夏桀聞而大怒,斥責(zé)使出。

  夏桀:可惡!卿何敢出此不吉之語?念及初犯,今不斬你,速速退出!

  終古心知夏朝將亡,遂潛逃出京,投奔商湯。大臣關(guān)龍逄聞此,復(fù)進宮勸諫。

  關(guān)龍逄:臣聞天子謙而信,儉而賢,天下得安,王朝穩(wěn)固。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民盼早亡,大失人心。只有改正過錯,冀能挽回于萬一也。

  夏桀:大膽,竟敢詛咒于我!若不殺你,諫者難止。令將關(guān)龍逄殺死,懸首宮門!

  關(guān)龍逄被殺,眾臣皆都鉗口緘默,漸至眾叛親離。

  夏桀命人放虎于市,自己立于傾宮瑤臺,欣賞國人驚恐逃避,而與妹喜樂不可支。

  國人對夏桀恨之入骨,乃編歌謠傳唱。

  民謠:江水沛沛兮,舟楫?dāng)≠?。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

  夏桀:此歌何意?

  侍臣:薄者,通于亳,乃是商國都城。此歌說明,商國將要大興,奪我夏祚。

  夏桀:此乃商湯所作妖言,欲使我夏民投其商國,有何難解?此賊外表忠厚,內(nèi)懷奸詐,來年孤必聚大軍,親自征之!你等來看,我夏后氏天下,便如這天上之日,其道大光。天上日喪,我夏國才會滅亡。

  侍臣:據(jù)為臣所聞,國中百姓便曾言道:“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夏桀:混帳!將此賊拉出,亂棍打死。

  侍臣:陛下饒命。這可不是我說的??!

  鏡頭轉(zhuǎn)向東夷有莘國中,伊川之畔。有采桑之女,懷孕產(chǎn)子,因難產(chǎn)而死。其夫家貧,難以扶養(yǎng),便將孩子置于桑樹空洞之中,然后離去。

  孩兒啼哭不止,被另一采桑女發(fā)現(xiàn),將嬰兒抱出空桑之中,獻于有莘國君。

  國王:可憐一條性命。廚師孤寡一人,年過半百未曾婚配,可領(lǐng)養(yǎng)回家。

  廚師:喏,多謝陛下。

  廚師將嬰兒領(lǐng)回家中,取名為摯。因其生于洛陽伊川,故稱伊摯。

  十?dāng)?shù)年后,棄嬰伊摯長大成人,聰明穎慧,勤學(xué)上進。伊摯長大后耕于有莘國之野,樂于堯舜之道;又從養(yǎng)父學(xué)習(xí)掌握烹調(diào)技術(shù),便為貴族廚師。由于研究三皇五帝施政之道,因而遠近聞名,被稱為國內(nèi)賢士。

  夏桀十七年,伊摯來至夏都,要求面見桀王。因有朝中大臣推薦,夏王接見。

  夏桀:先生何以教我?

  伊摯:臣自有莘國來,愿說以堯、舜仁政,望陛下體諒百姓疾苦,用心治理天下。

  夏桀:民與其君,月附于日。月尚未滅,日豈會亡?

  伊尹見己言不能入于帝耳,于是告辭離去,回至有莘,以待天時。

  夏朝屬下方伯商國君主,名曰成湯。乃帝嚳次子契之第十四代世孫,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主癸之子。在夏朝各諸侯方國中,商國不甚強大,故此亦不被夏朝歷代天子留意。

  自上甲為商國之君,平滅有易氏以后,勢力便逐漸發(fā)展壯大。其后農(nóng)業(yè)及畜牧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社會財富增加,商族并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部落漸強,方為夏天子所知。

  商國為向外發(fā)展勢力,掠奪更多奴隸財物,到主癸之時,商氏已具有國王權(quán)力,成為諸侯大國。主癸死后,子湯繼位為商侯,建都商丘。

  商湯因見夏桀驕侈淫逸、寵用嬖臣趙梁、暴虐無道,殘酷壓榨奴役屬下方國,便生異志。由此四處求賢,擴大勢力,以求翦夏興商。

  夏桀十五年,商湯將都城由商丘遷至亳(今河南虞城縣谷熟鎮(zhèn)),營建新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xùn)練軍隊,為滅夏之戰(zhàn)創(chuàng)造條件。

  當(dāng)此之時,商國地域方圓不過七十里,但被夏王授予得專征伐特權(quán),可不經(jīng)夏王批準,便可出兵討伐不臣諸侯。

  商湯為爭取諸侯反夏,率先征伐鄰國葛氏,以谫除夏王羽翼,去桀耳目。于是舉國以出,一戰(zhàn)而勝,消滅葛國。

  葛國被滅,消息傳至夏都,滿朝皆驚。夏王復(fù)想起前番有人所奏歌謠,由是大怒,便遣近臣前往亳城,責(zé)問商湯。

  商湯見天子苛責(zé),急拿出葛國國君殘毒證據(jù),并以重禮賄賂來使,然后上奏說明奉先王之命,得專征伐之故。天使回朝,極力為商湯美言;夏王復(fù)得商國重禮貢獻,于是怒息。

  商湯:此事雖然暫時糊弄過去,但我商國與夏朝早晚必有一戰(zhàn),必要聚草屯糧,招將練兵,并求賢納士。爾等眾卿,可舉賢士于朝,休得隱諱不言。

  巫史:啟奏大王,臣聞?wù)f莘國有大賢伊摯,曾進言于帝桀,天子不納,因而歸隱本國。

  商湯:既是如此,卿速派人,赍持重禮前往聘請。

  巫史:喏!

  于是商國派出使者,以玉、帛、馬、皮為禮,三番五次前往有莘,去聘伊摯。

  時因伊摯乃是有莘國主家廚,莘侯難舍,五次不應(yīng)商湯之聘。商湯無奈,只好再派出求婚使者,改聘有莘侯女為妃,但以御廚伊摯陪嫁為條件。

  莘侯早聞商湯之賢,意欲與其結(jié)盟,以為臂助,于是大喜應(yīng)其求婚,并將伊摯作為陪嫁廚師,隨同公主前往商國。

  伊摯到商國之后,遂以廚藝為例,教給商湯堯舜之道,說與伐夏救民之策。

  伊摯:臣聞老子曾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商湯:此言何意?

  伊摯: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商湯:善哉,真治國至理名言也。

  商湯遂先拜伊摯為師,而后任命其為宰尹,就此伊摯改名為伊尹。

  如此說來,伊尹實乃是中國第一個帝王之師。

  當(dāng)時妺喜被夏桀寵愛,因好聞裂繒之聲,夏桀便為其征集舉國之繒,使侍臣當(dāng)面撕裂,以順適其意。又因妺喜愛聞裂繒之聲,帝桀就下令百姓制造大量絲綢,以供妹喜糟蹋,凡不能完成繳納任務(wù)者,都要挨打受罰,直搞得民不聊生,許多織戶家破人亡。

  時間既久,夏王得聞民間咒罵之聲,對妹喜寵愛便疏,漸漸心生厭倦。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獻琬、琰兩女求降。夏桀見二女皆有國色,十分寵愛,贈以苕玉,各刻其名字于上。妺喜則因年長色衰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行宮,不使在朝。

  伊尹聞此,遂向商湯獻計,自請前往伊洛,結(jié)交夏桀王元妃妺喜。

  妺喜對夏王心生怨恨,于是便與伊尹秘密來往,泄露夏朝各項軍政機密。

  伊尹通過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內(nèi)部情報,回報成湯。當(dāng)時天下雄兵皆在山東,乃為九夷之師,皆聽從夏朝君主號令。伊尹獻計商湯,先停止對夏桀王貢納,以探其態(tài)度。夏桀聞?wù)f成湯斷絕貢獻,果然大怒,盡起九夷之師,來攻商國。

  伊尹:大王,九夷之師如今猶聽夏桀指揮,可知夏朝勢力尚在,不可猝伐。

  商湯:如此奈何?

  伊尹:可上表請罪,以浮辭解釋,恢復(fù)對夏朝貢納。

  商湯:然,即依此計行事。

  商國請罪,并恢復(fù)納貢,夏王怒息,于是罷兵。

  伊尹則積極準備軍馬糧秣,并暗中聯(lián)絡(luò)周邊諸侯,時刻籌備攻夏。

  時有仲虺,任姓薛氏,名萊朱,號中壘,薛邑華夏族人,奚仲十二世孫,薛姓始祖。仲虺出生之時,便聞空中雷聲虺虺,閃電如蛇,繼而大雨傾盆。因閃電就像長蛇飛舞,父親故為子起名叫虺,并以赤蛇紋身。復(fù)因其排行老二,故曰仲虺。

  仲虺二十四歲,繼任薛國國君之位。在仲虺帶領(lǐng)下,薛國經(jīng)濟發(fā)達、實力強盛,成為中原強國。仲虺見夏朝江河日下、眾叛親離,遂主動與商湯聯(lián)盟,加入其滅夏行列之中,并就任商國左相之職。

  伊尹見仲虺率舉國入商,以為滅夏時機已至,遂向成湯出謀劃策,親請去夏都斟鄩,觀察夏桀朝中虛實。成湯從之,遂準備大量方物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都朝貢。伊尹借貢使身份久居斟鄩,盡獲夏朝虛實,乃回亳都,回見成湯。

  伊尹:夏禹建國以來,歷四百多年,為天下共主。雖桀王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馬上起兵,還需等待時機。

  成湯:卿言是也。我?guī)熆膳c仲虺各負軍政之責(zé),蓄積力量,繼續(xù)谫夏,以待時機。

  夏桀出兵伐緡,終于滅之,但盡失國內(nèi)精銳之師。

  東部地區(qū)時有三國,一為彭姓韋國,二為己姓顧國,三為己姓昆吾國。韋、顧、昆吾三國因執(zhí)意欲以商國為敵,故此時刻監(jiān)視成湯活動,常向天子夏桀報告。

  成湯滅葛,又陸續(xù)征服一些諸侯方國,經(jīng)十一征,天下無敵。

  伊尹、仲虺:主公,今可除掉韋、顧、昆吾三國,谫除夏桀羽翼矣。

  成湯:就依二卿之議,厲兵秣馬,先進征韋國。

  細作聞知,報入韋國。韋君聞知,急修奏本,上報天子。夏桀聞報大怒,遂派使臣來至商國,下旨征召成湯入朝,說有要事商議,其實是欲就而擒之。成湯領(lǐng)旨,雖知是個陷阱,但不敢拒絕,就帶領(lǐng)數(shù)十隨從,應(yīng)詔來到夏都。夏桀得知成湯至京,并不召見,立即下令將其囚禁夏臺,等候處置。

  伊尹、仲虺得知主公成湯被囚,心下大慌,急搜集國庫中許多珍寶、玩器,并送二十名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成湯。

  夏桀本是貪財好色之徒,見商國送來許多珍寶美女,非常高興,就下令將成湯釋放回商。諸侯方國聞?wù)f商湯被囚,繼而歸國,便紛紛派使前往亳都,情愿助湯滅夏。一天之內(nèi),五百諸侯遣使歸附,并接受成湯所授官職。

  商湯至于大坰,會盟諸侯,決意出師伐桀。乃命左相仲虺作誥,以告天下。

  仲虺誥文: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涂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戰(zhàn)戰(zhàn),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布誥已畢,大軍出發(fā),兵鋒直指韋國。

  商湯率軍首戰(zhàn),一舉滅亡韋國,繼又向顧國發(fā)起進攻。

  顧軍力弱,更加抵擋不住商軍,亦戰(zhàn)而大敗,國遂亡除。

  商湯翦除二國,上表夏朝,說明韋、顧二國不義,今代天子滅之。

  夏桀知道商國此時羽翼已成,為息事寧人,復(fù)詔撫慰成湯,下令罷兵。

  一年之后,昆吾國君夏伯率軍向商都進攻。伊尹請成湯親征,率軍迎戰(zhàn)。成湯遂率軍而出,一戰(zhàn)大敗昆吾軍馬,再戰(zhàn)而殺夏伯,由是遂滅昆吾,并其土地部眾入商。

  伊尹再次建議,停止向夏王朝貢,以試夏桀反應(yīng)。

  夏桀再次大怒,復(fù)召九夷之師勤王,會盟攻商。九夷首領(lǐng)見商國勢力日漸強大,連滅韋、顧、昆吾三國,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便就不聽調(diào)遣,紛紛叛離。

  公元前1600年,商湯正式興兵,討伐夏桀。乃與四十諸侯會盟誓師,并作誓辭。

  湯誓: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眾,曰:“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迸湓唬骸坝凶?,其奈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有眾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戮女,無有攸赦!

  諸侯聯(lián)軍誓師動員,士氣大振,歃血涂唇,表示愿與夏軍決一死戰(zhàn)。

  商湯:選良車七十乘,敢死隊六千人,以為前鋒。

  諸侯:喏!

  商湯:分派各國軍隊,采取戰(zhàn)略迂回,揮師西進,直搗夏都。

  諸侯:喏!

  諸侯聯(lián)軍西進,一路勢如破竹,攻占斟鄩。

  斟鄩位于伊洛平原,夏朝心腹地區(qū),今偃師二里頭村與四角樓村、圪擋頭村之間。夏桀聞報成湯聯(lián)軍已至京畿,不由大驚,倉促應(yīng)戰(zhàn),西出拒湯。

  兩軍戰(zhàn)于蒲州,夏王三戰(zhàn)不勝,退守鳴條。

  成湯初戰(zhàn)告捷,引軍大進。夏王集舉國之軍,兩陣對圓,布于鳴條之野,就此開戰(zhàn)。拒守三合,未分勝敗。

  忽聽天上一聲炸雷,風(fēng)起西北,云聚東南,剎時間暴雨傾盆。由此金鼓不響,弓弦難張,夏軍大懼。然而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zhàn),夏軍就此敗退,約束不止。

  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帶領(lǐng)五百殘兵,向東逃到三朡(山東定陶)。三朡陳兵布陣,力保夏桀,欲與商湯決一死戰(zhàn)。

  伊尹身為盟軍主帥,揮師東進,與三朡軍戰(zhàn)于成耳(山東汶上北)。

  一場激戰(zhàn),商軍大勝,奪取三朡領(lǐng)地,平滅其國,盡獲其財產(chǎn)人口。夏桀見三朡又被商湯所滅,不敢耽擱,就帶其五百殘部,向南逃走。

  伊尹率軍緊迫不放,夏桀再被擊敗。部將見走投無路,遂擒夏桀,獻給成湯。

  成湯將夏王放逐歷山,令與妹喜氏同居。夏王既得妹喜氏部眾相助,又跑到南巢之山(今安徽巢湖)。妹喜氏部眾不肯相從,皆于途中逃散。

  夏王回顧左右,見部從已不足百人,乃仰天長嘆。

  夏桀:悔不該當(dāng)初一念之仁,未殺商湯于夏臺,至有今日!

  侍臣聞此,俱各無語。夏桀嘔血數(shù)升,憤恨而死。

  商湯與伊尹占領(lǐng)夏都斟鄩。夏朝親貴大臣列隊相迎商師,表示愿意臣服。

  商湯安撫夏朝臣民,在斟鄩舉行祭天儀式,宣告夏朝滅亡。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自大禹至夏桀共歷十九王,自公前2070年至前1600年,國祚共計四百七十年,至此宣告結(jié)束。

  畫外音:夏朝滅亡后,夏后氏大部留居中原;另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跟隨夏桀從歷山遷至南巢者,是為南支;北支進入蒙古高原,與當(dāng)?shù)刂T族融合,便是后人所稱匈奴,橫行漠北兩千年之久,其后更是橫掃歐洲,建立匈牙利及奧地利化外帝國。

  對于留居中原夏族,商湯封夏室姒姓貴族于杞國,以奉祀大禹等列祖宗廟。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皆為大禹守陵。

  夏朝既亡,諸侯大會,推舉成湯為天下共主,號為天子,由此商朝建立。

  商湯:論開國大功,封伊摯為尹。尹,正也,使之以正天下。

  伊尹: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子覺之而誰也。

  成湯站立盟臺,回憶當(dāng)初。當(dāng)伊摯隨有莘國公主陪嫁商都之時,商湯為早日得見伊尹,親自出國遠迎,命彭氏之子駕車。行至半路,彭氏之子終于忍耐不住,開口相問。

  彭氏子:大王將欲何之?

  成湯:去見伊尹。

  彭氏子:我聞伊尹,不過有莘國主家奴也。大王若欲見之,令人召之可也,在其已是至為恩遇矣!

  商湯:此非你所知也。今如有藥,食之耳靈目明,則我定會喜而食之。伊尹對于商國,就如良藥,而你卻阻我相見,是不欲我子商興盛耶!

  商湯命令彭氏子下車,親自駕車前往。見到伊尹,便以師事之。

  歷史真相:伊尹在商除為右相之外,更是巫師。商人非常崇信鬼神,國家諸事皆要通過占卜,因此巫師具有崇高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師,且集巫、史、醫(yī)為一身,由此身份甚至與國王并肩。古文字學(xué)家康殷指出:尹字,象以手執(zhí)針之狀,示以針刺療人疾病。伊尹者,歸根結(jié)底,便是來自伊水巫師之意。

  伊尹善醫(yī),有《湯液經(jīng)法》為證,歷代醫(yī)家都認為此書乃為伊尹所撰。自元代起,三皇廟中,伊尹列配享神農(nóng)氏,與上古傳說醫(yī)家一起進入醫(yī)家朝拜殿堂。

  商湯自七十歲為商國君主,十七年后率諸部聯(lián)軍消滅夏桀;建立商朝后,又稱王十三年,已至百歲。忽一日,召集諸子及百官近前,囑以后事,無疾而崩。

  因長子太丁早逝,便依成湯遺囑,由次子外丙繼位。成湯正妻有莘氏生太丁,次妻有妊氏生外丙、中壬。太丁早死,遺有一子,亦即成湯嫡長孫,名喚太甲。因太丁先于父親商湯過逝,太甲還在襁褓之中,商湯帝就把帝位傳給了外丙。

  外丙繼位三年,突然離世,臨終前把帝位傳給弟弟中壬。中壬為帝四年也死,伊尹率文武百官擁立太甲,為商朝第四位帝王。太甲不滿十歲登上君王寶座,接受小臣挑唆蠱惑,盡興玩樂,昏亂暴虐,驕奢淫逸。商朝社會秩序失衡,經(jīng)濟衰落,臣工恐慌不滿。

  伊尹規(guī)勸太甲,皆無效果,太甲帝依舊沉溺于紙醉金迷,黎民怨聲載道。伊尹為保住商湯江山,就與文武計議,宣布自己攝政,將太甲帝放逐到商湯墓旁桐宮守靈。

  太甲帝被放逐到桐宮,環(huán)顧左右,只有兩個小廝相陪。

  太甲不服,狂蹦亂跳,怨天尤人,大罵伊尹。

  時有看守商湯墓地老人名曰獨龍,乃是商湯王舊部,當(dāng)年隨成湯及伊尹南征北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受傷致殘。商湯過世后,便主動要求留在墓地,守護故主。因聞帝太甲怒罵伊尹,便即仗義執(zhí)言,將商湯偉大功績,右相伊尹所立功勞述之,復(fù)說夏朝太康失國故事。

  太甲欲待發(fā)怒,見身側(cè)無人;轉(zhuǎn)而自思落到如今這步田地緣由,便即無語。

  自此之后,獨龍便天天來見太甲,將商湯當(dāng)年五請伊尹,拜其為相,共同滅夏創(chuàng)業(yè)故事,不厭其煩說之。又將商朝建國后所立規(guī)矩制度,天天講解。

  太甲無處可去,不由不聽,于是漸漸入心,由躁入靜。反思自己所作所為,頓感有負祖父在天之靈,痛悔此前自己利令智昏,由是回心向善,決心改正過錯。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太甲已在桐宮懺悔三年。伊尹派人暗中觀察,確信太甲已悔過自新,便告祭太廟,率文武百官前往桐宮,迎駕還朝。

  太甲三年十二月朔,伊尹以天子冕服,奉迎太甲歸于亳都,歸政天子,自己退居相位。太甲帝重回朝堂,終成一代明君,奠定六百年國祚之基。(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