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劍至,止戈
金烏高掛,牛車旁道劍橫空,蘇玄手中那本落字卷天書,已經(jīng)僅剩下寥寥數(shù)頁,與之前一頁不缺的落字卷天書相比,現(xiàn)在的落字卷天書,著實有些可憐的緊。
蘇玄右手食指中指并攏,指著飄在空中的那十幾頁,落字卷天書的書頁,說道:“去!”
落字卷天書書頁紛飛,在蘇玄這一聲去中,隱沒了書頁的偽裝,現(xiàn)出了原本的面目,一頁接著一頁,飛入了那口橫空道劍中。
此時道劍顫鳴不止,道劍劍身原本的紋理已然消失不見,轉(zhuǎn)而出現(xiàn)的是耀眼的青光。
這時車廂門被打開,莫山山跳下牛車,看著橫空的道劍,臉上浮現(xiàn)出了許多疑惑,她問道:“蘇先生,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嗎?”
她即將步入知命境界,自然感知到了,那口道劍上,浩瀚如淵海的氣息,可她還是想不明白,是誰能夠讓一位知命境界巔峰的修行者,用出這樣一劍。
蘇玄看著莫山山微圓的小臉,平靜的回答道:“有人在進行一場毫無意義的戰(zhàn)斗,自然要一劍止戈。”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發(fā)生在長安城外北郊,那座無名小山的戰(zhàn)斗,對于蘇玄來說,確實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zhàn)斗。
不等莫山山再問些什么,蘇玄便揮動了衣袖,衣袖飄搖間道劍化做流光,直奔唐國方向而去。
流光之速,雖不及無矩,但卻要比縱劍萬里,要快上許多。
莫山山看著瞬息間,就已經(jīng)消失在感知中的道劍,說道:“只是不知是誰在戰(zhàn)斗,竟然需要這樣的手段阻止?!?p> 毫無疑問蘇玄的這一劍,已然足以比擬劍圣柳白的大河劍意,世間知命境界的修行者,又有幾人能夠擋住這一劍呢?莫山山現(xiàn)在很是擔心,揮出這樣一劍的蘇玄,雖不知這擔心究竟從何而來,可擔心就是擔心。
蘇玄有些無奈的說道:“天底下最會畫符的神符師顏瑟,昔日的光明大神官衛(wèi)光明,身為道門知守觀的山門弟子,這樣的戰(zhàn)斗,我不允許發(fā)生,自然要一劍北去止戈。”
無論他這一劍止戈究竟為何,光明黑暗與否,但他的理由足夠光明,世人也會相信這樣的理由,道門知守觀的山門弟子,為了西陵兩位大神官之間的爭斗,揮動衣袖發(fā)出這樣的一件前去止戈,合情合理任誰也挑不出瑕疵。
莫山山微微點頭,沒有再問些什么,因為她知道這是道門的家事,自然無需再問。
隨后兩人一前一后走上了牛車,在青牛極不情愿的眼神中,繼續(xù)前往那座千年古剎爛柯寺走去,去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順便再談一談,永夜降臨的大事情。
------
巨大的天坑上方陡峭的崖壁頂端,手握禪杖的講經(jīng)首座,看著從他眼皮子底下,一閃即逝的流光,看向了站立在一旁的七念,說道:“七念,冥王之子降臨世間,前些日子西陵送來的信件,更是證實了冥王之子的存在,道門的山門弟子蘇玄,已經(jīng)動手了,你也該去長安見一見冥王的兒子了?!?p> 冥王之子降世,永夜降臨!
這是世間最大恐懼,蒼生即將涂炭,他懸空寺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聽著耳畔回蕩的聲音,七念行禮過后,轉(zhuǎn)身朝著遠處的平原走去,只是片刻功夫,七念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平原之上。
一位修行了閉口禪的佛宗天下行走,一朝再次現(xiàn)世,必然是件大事情。
天穹之下,那口化作了流光的道劍,穿越了世間很多地方后,終于來到了目的地,長安城外北郊的那座無名小山上。
流光散去青光盈盈的道劍,平靜地停在了,那道井字神符之上,通天光柱之側(cè)。
“道門法旨,止戈!”
恢弘的天地之音,響徹在長安城外北郊的這座小山上,哪怕是有著驚神陣的籠罩,長安城中的修行者,也能夠清楚的聽到這聲止戈。
小山上!
顏瑟聽著這有些熟悉的天地之音,面色沉重的說道:“師兄,原來這才是你的自信,我似乎懂了,可為了唐國,為了我那可憐的徒兒,你今日必須歸去。”
先前他還在疑惑,衛(wèi)光明的自信究竟從何而來,現(xiàn)在他終于明白了,這些事情全部都是,他的那位好師侄蘇玄的謀劃,一切都是為了虛無縹緲的永夜。
衛(wèi)光明看向了顏瑟,苦悶的笑著說道:“道門法旨,一劍北來止戈,師弟你以為,蘇師侄還會任由我們再打下去嗎?”
顏瑟堅定的說道:“打不下去也要打,我是昊天道南門的修行者,你是西陵的叛徒,蘇玄想用道門的名義止戈,還是有些過分了。”
他揮動衣袖,積攢了半生的符意,在頃刻間揮灑到了天地間,哪怕是有人止戈,他也要送衛(wèi)光明歸去。
衛(wèi)光明說道:“可蘇玄的那一劍,現(xiàn)在的你我都擋不住,以天書融劍,大概只有那幾位才能擋得住。”
他很清楚知命巔峰的蘇玄,自然無法使出這一劍,可有天書的蘇玄,用出這一劍自然算不得什么難事,大概從他在幽閣見到蘇玄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今天的結(jié)局了。
“止戈!”
天地之音再次響起,青光盈盈的道劍,開始從天穹下急速墜落,那道極為強大的井字符,不過片刻便消散于天地之間。
在井字符消散后,道劍隨即斬向了那通天光柱,劍光縱橫間,那通天光柱散作了萬千光明,隨風飄散入長安城中。
顏瑟看著已成廢墟的小山,忿忿不平的看著衛(wèi)光明,說道:“師兄,你別高興的太早了,那把大黑傘可是你徒弟的,你可別再看走了眼。”
衛(wèi)光明反駁道:“我是光明大神官,桑桑是光明的傳人這一點,哪怕觀主在此也無法質(zhì)疑我的選擇。”
或許天啟元年他看錯了,可現(xiàn)在他絕對不會看錯,桑桑有著極致光明的資質(zhì),哪怕是他也遠遠不及,這樣的桑桑,又如何會跟那把大黑傘扯上關系呢?
不久后風雪漸漸停歇,兩位老人踩著皚皚白雪,朝著山下走去,只是顏瑟在上了馬車后,便徑直離去沒有搭理那位,在車后罵罵咧咧的衛(wèi)光明。
于是一副奇怪的景象,出現(xiàn)在通往長安城北門的道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