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只感覺這二十二個字,是在說為君之道一樣。
高力士只覺得,這是劉鈺在隱晦的提醒陛下。
兩人同時在內(nèi)心都涌出一個想法,那就是劉鈺了不得。
只是李隆基臉上還是露出非常不滿的表情,對著劉鈺質問道:“劉鈺,你這字寫得難道不叫一個不堪入目?”
劉鈺臉露震驚,立馬回答道:“陛下,這手字可是我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了?!?p> 這話一出,高力士都在旁邊翻了一個白眼。
現(xiàn)在整個長安城誰不知道你劉鈺,詩畫一絕,結果卻說自己的這字才是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這不是找罵嗎?
李隆基斥責道:“給朕滾出去!”
劉鈺一愣,隨即心里哀嘆一聲,回復道:“是,陛下!”
當劉鈺要離開之時,李隆基再次開口道:“你走可以,把這副字給朕留下!”
劉鈺聽后,嬉笑道:“劉鈺遵旨!”
接著將這副字放在了桌子上,離開了含元殿。
當劉鈺離開以后,李隆基才笑罵道:“這劉鈺,不僅是個臭棋簍子,還是個臭筆桿子!”
高力士也跟笑道:“陛下罵得對!”
李隆基又拿起劉鈺寫的這幅字,愛不釋手,將其遞給高力士說道:“力士,還是和以前一樣,謄抄下來,不過原稿也不要丟了?!?p> 高力士應下:“奴婢遵旨!”
劉鈺離開皇宮,自然是選擇直接回家了。
等回到姚府以后,又是逍遙了幾天。
直到一件大事情的發(fā)生,轟動了整個京城。
那就是劉鈺的前岳父張九齡,辭官了。
姚相府,劉鈺的姑父姚崇正在大發(fā)雷霆。
姚異趕緊喊來劉鈺,劉鈺見到自家姑父這般生氣,便主動詢問道:“姑父,不知道出了何事兒,讓姑父這般生氣?”
姚崇見是劉鈺,便盡量讓自己平復下來后,才回答道:“還不是張九齡,他給我寫了一封書信,告知我對于吏治一定要嚴格。我自然知曉我對于吏治的處置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紕漏,但維持如今的局面卻是目前需要的。他卻以為我與他之間有了間隙,更讓人憤怒的是,他竟然上書陛下,彈劾盧懷慎?!?p> 劉鈺有點沒搞懂,歷史上不是說是因為張九齡和姚崇關系不睦,上書李隆基說姚崇在整理吏治能力這一方面有問題,所以惹得了姚崇的不滿。
怎么自己姑父竟然不是因為這事兒對張九齡不滿,還主動承認自己確實存在問題。
他生氣的卻是,張九齡彈劾盧懷慎盧尚書。
張九齡沒事兒去彈劾盧懷慎干嘛?
劉鈺突然明白了什么,張九齡所謂的封章直言,不協(xié)時宰。
這個時宰恐怕指的是盧懷慎,而不是自己姑父姚崇。
可劉鈺還是有些不解,為何張九齡要去彈劾盧懷慎?
要知道這位盧尚書,劉鈺也是極為欽佩的。
劉鈺雖然沒有去過盧尚書的家,可也知道他家十分清貧,甚至他的兒子都過得十分的貧困。
這樣的官員,可以說從古至今,扳著手指頭都數(shù)的出來。
也怪不得為何姚崇會這般生氣!
如果張九齡是彈劾姚崇,只怕姚崇還會進行反思。
可去彈劾盧懷慎,盧懷慎是姚崇多年至交老友,姚崇對盧懷慎的為人和品性都是十分清楚的。
故此彈劾盧懷慎,姚崇不生氣才怪。
劉鈺又問道:“不知道張侍郎為何要彈劾盧尚書?”
姚崇這次倒是沒有說話,姚異卻是知道內(nèi)情。
“張侍郎之所以彈劾盧尚書,是因為盧尚書在擔任吏部尚書期間,選官卻極為的泛濫,所以張侍郎認為盧尚書在這方面要負主要的責任。只是父親認為,盧尚書并無過錯,他只是在選官上慎重了一些,考慮得多了一些。”
劉鈺倒是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事情,那就是皇帝在宣政殿召全國的縣令進行考試,結果有兩百多個縣令竟然不過關,這簡直就是一個非??植赖臄?shù)字。
要知道,這個時代,全國也就三百三十個州,有一千五百五十七個縣。
二百多個縣令不過關,這已經(jīng)是八分之一了。
所以這些人究竟是怎么當?shù)墓伲?p> 當然,這件事情牽扯起來也十分的久遠,說不定還要涉及到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
雖然安樂公主已經(jīng)死了,可她當年所做之事還是極為荒唐的。
當年李顯在位之時,便極為寵愛這位安樂公主。
這里面還有個小小的典故。
說在嗣圣元年,李顯登基,韋妃被立為皇后。
同年,中宗被武則天罷黜為廬陵王,韋氏也失去皇后地位,一直跟隨他到了房州,途中韋氏生下一個女兒,就是安樂公主,小字“裹兒”。
安樂公主出生在前往房州的馬車上,出生之后被李顯的衣服包裹住,故名“裹兒”。
李顯也正是覺得在幼時對安樂公主的虧欠,所以當上皇帝時以后特別優(yōu)待于她。
而這位安樂公主干了什么事情呢!
她仗著中宗皇帝的寵愛,在民間進行買官賣官,大肆斂財!
而且在早朝的時候,竟然還敢去鬧早朝,便可知道這位安樂公主何其的荒唐了。
中宗皇帝最后,也是被自己最疼愛的這個小女兒,用毒藥給毒死的。
不得不說李顯這個皇帝當?shù)帽锴?p> 妻子韋氏與武三思私通,最疼愛的女兒又將他毒殺,這件事情恐怕傳到后世,在可憐他的同時也會成為笑柄。
當然,最后這位安樂公主也沒有落得個好下場。
韋氏意圖謀反,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殺入皇宮將韋氏一干人等全部誅殺干凈,自然也包括了這位安樂公主。
可是,當年在她那兒買官之人,并未被清除,所以才導致李隆基在宣政殿考核一千五百五十七名各地縣令的時候,有兩百多人未曾通過考核。
這也是為什么張九齡要給姚崇寫信,也在大殿上彈劾盧懷慎的原因。
其實算不得彈劾,只是覺得盧懷慎的權利太大了,卻沒有能夠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情,故此應該擔責。
所以,這只能夠算諫言。
只是這個諫言確實帶著彈劾的意味,畢竟你覺得盧懷慎權利太大不行,那就是要削弱他的權勢,這不是彈劾是什么?
可李隆基和姚崇卻知道盧懷慎是一個怎樣的人,故此對張九齡的行為很是不滿。
張九齡也沒有想到會引起這樣的非議,不僅是陛下和姚崇的非議,還有滿朝文武的非議。
沒辦法,張九齡只能夠辭官回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