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李景林就曾經要請徐本善下山,希望能得到其支持,徐本善能不能下山倒還在其次,主要就是想要獲得武當拳。
武當拳的吐納法,是正宗武當心決,據說是張松溪傳下來的,過去江湖內功尚未被焚燒的時候,武當心決就已經是最頂尖的內功心法。
包括這次杭州大會,李景林邀請武當前來,其實便是想著邀請徐本善將武當拳傳入國術館,共同反推內功,為武術找出一條去路。
但是對于武當山的門人來說,這件事情是難以接受的。
尤其是其中還涉及到太極拳的一場紛爭。
對于武當山的人來說,他們認為太極拳是張三豐創(chuàng)立的拳法,武當拳全稱叫做“八門五手十三勢太極拳”,其實就是武當太極拳,但是太極拳的名字是從楊露禪開始叫的,武當派并不管這套拳法叫太極拳,而是叫武當拳。
武當山的人認為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chuàng),后來由張松溪傳承下來。
而其他的流派,趙堡太極拳的內部的傳承譜系中,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是張三豐,后來有一個云游道人劉古泉傳給祖師王宗岳,王宗岳傳蔣發(fā),蔣發(fā)又傳邢喜懷,然后一代代傳下來的,而其他的楊武吳孫等幾家也是認為太極拳為張三豐所創(chuàng)。
陳家則認為,陳家拳是祖先陳王廷任以陳氏祖籍山西省洪洞縣舊傳的拳藝,參以陰陽開合之理為基礎,借鑒明代軍事武術家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三十二勢》,旁參《黃庭經》中的導引、吐納術,融合太極哲理于攻防技法,創(chuàng)編出來的,跟張三豐沒有關系。
雖說明清時期武林人士喜歡向上攀復古人,比如形意拳奉岳飛為祖師,但卻不至于否認姬際可,否則是欺師滅祖,這可是武林中第一等的大罪。如果說太極各大流派奉張三豐為祖師是攀附古人,按理來說也用不著否認陳王廷。
但除了陳氏之外,其他幾家都是奉張三豐為祖師,否認陳王廷,就連師從陳家溝的楊露禪都奉張三豐為祖師,否認陳王廷創(chuàng)拳說,這更是欺師滅祖一般的行為。
到底是道士學了太極上了武當山還是武當山的道士下山教了陳家溝,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當然,在建國之前,因為楊氏、武氏、孫氏、吳氏等皆以張三豐為祖師,陳家溝的話音太小,所以當時武林中普遍認為是張三豐創(chuàng)立了太極拳,而且這時候武當山上確實有一門跟陳氏太極拳差距極大的武當拳法。
因為武當拳與太極拳的紛爭,所以武當拳有著絕不外傳的規(guī)矩,免得將來扯不清,就像陳家溝也有拳不外傳的規(guī)矩一樣,打破了,所以現在扯不清到底是誰創(chuàng)的。
徐本善猶豫糾結,最終還是沒去杭州大會,直到見到李景林派人山上,他便懂了。
徐本善如果不留傅劍秋,就代表他選擇堅守門規(guī)。若是留傅劍秋在山上,就代表他最終,選擇打破門規(guī),將拳法傳入國術館。
即便在短短數十年里,中國人的規(guī)矩被一個接著一個的打破,但是打破門規(guī),對武人來說仍然是一件非常非常艱難的事情。
否則宮二也不會奉獨行道了。
規(guī)矩是什么,在武術界,規(guī)矩就是天地。
一代宗師里所說的三層境界,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醋约?,就是單獨看自己個人。
看天地,其實指的就是武術界的天地,他包括了門派的傳承、榮譽、規(guī)矩,無論是宮寶森想要南拳北傳,還是留下不問恩仇的遺言,以讓馬三將形意拳傳承下去,都被困在武術界這片天地中。
只有不再局限于武術界,才能見到眾生。
在眾生面前,武術的傳承,門派的規(guī)矩,都渺小無比。
當然,如果徐本善直接將武當拳傳給傅劍秋,就算他是全山道總,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接受,武當山上一定會有人不服氣,所以他先向傅劍秋討要形意拳,然后再將武當拳傳給傅劍秋。
這樣就是換藝了。
傅劍秋說:“只要道總喜歡,劍秋必定毫無保留。”
毫無保留,那便是連其中真?zhèn)鞯耐录{法也要傳下。
傅劍秋又道:“徐道總超凡脫俗,內功精湛,傅劍秋有幸得遇高人,愿拜道總為師,請道總不要嫌棄我資質愚鈍才是?!?p> 這話一出,徐本善大吃了一驚,一旁的徐重光聽了也倍感驚駭。
對與傅劍秋這樣已經成了名,而且一把年紀的武林名宿來說,讓他對一個人磕頭拜師,那真是比殺了他還難。
現在不是傅劍秋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他拜李存義為師的時候,他只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如今他已經是武林的頂尖人物,形意門的臺柱之一,就是天下第一手的武圣孫祿堂,也是與他平輩論交,并且他還與孫祿堂搭過手。
當世武林,就算有人武功能勝過他,這種宗師級人物也不會對其磕頭拜師的。
“劍秋,何至于此?”徐本善搖頭拒絕道。
傅劍秋如果拜入徐本善的門下,當然是可以讓武當山的人無話可說,也能讓徐本善不用違反門規(guī)。可傅劍秋這樣的人物,拜他為師,卻也是在折掉傅劍秋自己的身份。
傅劍秋只是道:“區(qū)區(qū)名聲,何足掛齒?道總既然能夠打破門規(guī),將武當拳傳出,我又為何不能出這一份力?況且徐道總武藝高強,迥出塵表,能夠拜在道總門下,也是我的幸事。”
傅劍秋堅決拜師,徐本善不再推辭。
徐本善道:“龍門派祖師是丘處機丘祖師,他創(chuàng)下龍門派,同時立下輩分的百子訣?!?p>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復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謂修正仁義,超升云會登。大妙中黃貴,圣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xù)仙號,三界都是親?!?p> “我乃是第十五代弟子,本字輩,你既然拜入我門下,便是合字輩,便賜道號為合山吧。”
傅劍秋當即磕頭拜師,完后他又將徐重光拉過來道:“師父在上,這是我新收弟子,既然也有此緣分,便一起列入門墻罷?!?p> 徐重光遂被列入龍門派第十七代傳人,受道名教禮,屬“教”字輩,先拜傅劍秋,稱師父,又拜徐本善稱師祖,隨后傅劍秋再拜徐本善,口稱師父。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1-05/4c443143d9af34616669d8b406e64b6c34h6291MeX7pIB7.jpg)
陽木四火
節(jié)奏好慢啊,我大綱里的劍斗李景林,槍會李書文,挑翻津門武術界,借勢邀戰(zhàn)薛顛,完成傅、薛二人未成之決決斗都還沒有寫到啊,明明一開始打算在三十章的時候寫到這些的,結果現在還在武當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