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因為萬事萬物都在一刻不停地運動著。
地球的轉動有兩種方式:自轉和公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稱為“地球自轉”。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
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稱為一個恒星日。由于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內自轉大約減慢2毫秒。
地球圍著太陽自西向東的轉動就是地球的公轉。地球的軌道是一個接近圓形的橢圓,公轉的軌道周長為94000萬公里,太陽位于橢圓的焦點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近的一個點,稱為“近日點”,在這個點上地球距離太陽1.47億千米,地球運行會快一些。7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遠的一個點,稱為“遠日點”,地球距離太陽1.52億千米,地球運行會慢一些。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叫做太陽年,是指太陽連續(xù)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即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太陽年又稱回歸年,1回歸年為365.2422日,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是根據(jù)121個回歸年的平均值計算出來的結果。因固體潮汐導致的地球差異旋轉之故,每個太陽年時間都不相等。如;公元2028年365日5時37分28秒、公元1997年365日6時1分16秒。平均為365日5時49分22秒±11分54秒。
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的更替;太陽的直射點隨著地球的公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熱量也隨著地球公轉而不同,因為地球是斜著身子在公轉,外形近似球形,因此造成了地球各地隨著地球公轉接收到的熱量而不同,因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造成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在改變。南北半球接受到的光照面積和時間不同,造成晝夜長短不同。
地球自轉平面是赤道平面,公轉軌道面為黃道面,兩者構成一個23度26分的“黃赤交角”,相交的兩個點為春分點和秋分點。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它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qū)分的根本原因。
地球自轉軸垂直于赤道平面,與黃道面形成66度33分的交角,所以地球是歪著身子圍繞太陽公轉。因而在一年中不同的時間,南半球和北半球受到的陽光照射也不相等,陽光照射最多的半球是夏季,陽光照射最少的半球是冬季,其它是春秋二季。
人們還根據(jù)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氣候變化,將全年分為二十四等份,每個等份一個名字,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沿著黃道運行一圈為360度,每15度對應一個節(jié)氣。
之所以將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地球公轉,是因為同地球一起環(huán)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
自轉和公轉的共同點是兩者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不同之處在于:自轉的中心是地軸,產生了晝夜的交替;還有就是地方時,也就是在每個地方看到的太陽日出時間都不一樣。公轉的中心是太陽,由此產生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尤其北半球可以明顯感覺到夏天白天明顯長于冬天。簡單來說,正因為地球自轉才有了白天黑夜,正因為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年才有了四季。
綜合起來,地球自轉產生的現(xiàn)象有:1、晝夜更替現(xiàn)象;2、南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引起的各種運動旋轉現(xiàn)象;3、東西部地區(qū)的時間差現(xiàn)象;生物作息規(guī)律現(xiàn)象。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xiàn)象有:1、根據(jù)太陽高度的差異,劃分出五帶:北寒、北溫、熱帶、南溫、南寒;2、根據(jù)獲得熱量多少的時間差異,劃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晝夜長短的變化現(xiàn)象;4、天象位置的變化;生物生長規(guī)律現(xiàn)象。
地球相對穩(wěn)定的自轉與公轉,給予所有生物以安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