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陛下,我能三個月平遼

第四十五章 御前

陛下,我能三個月平遼 橙黃橘綠S 2284 2022-01-01 00:10:00

  5月的青州,本該是禾黍離離。

  然徐勝等一行十余騎從北往南行來,沿途百里,只見蓬蒿遍野,白骨亂堆。

  莫說莊稼,便是連人煙也難見幾處。

  將郭慶送往濟南府,交予郭升之后,一行人便馬不停蹄地南下。又過了一日,日中時分,終于在巨洋河與朱由檢所領的流民大隊匯合。

  曾令朱由檢自得萬分的‘羸糧影從’的百姓,到此時又大幅縮水,比之濟南城外的河灘之上,也多不了多少人。

  徐勝一開始還沒有發(fā)現(xiàn),畢竟肉眼看來,兩千人和三千人也沒有什么差別。

  直到扎營休息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朱由檢端著一碗菜葉,就著一片餅干吃得津津有味。而自己的碗里,卻是黃色的糠飯。

  他環(huán)視了一下四周,發(fā)現(xiàn)孫鏗等人根本就沒有飯吃。

  他這才醒悟過來:糧食怕是又不夠了!

  他端著碗湊近朱由檢的身邊,問到:“陛下,你這飯好吃嗎?”

  “嗯,還挺好吃的!”朱由檢夾起碗里的菜葉,吃得唏哩呼嚕,一邊吃一邊說:“只是沒有鹽,差了一點味兒。”

  “是嗎?咱們換一換!”徐勝將自己碗里的糠飯遞了過去,將他的稀菜湯搶了過來,說到:“糠飯?zhí)至?!在咱們后世,這玩意兒根本就沒人吃!”

  “是嗎?那你們吃啥?”朱由檢問到。

  “咱們都吃白米飯?。 毙靹僬f到。

  “天天吃嗎?”

  “當然天天吃!不但天天吃,還頓頓吃!”徐勝說到:“在咱們那時候,每天吃三頓,早中晚各一頓!”

  “都吃白米飯?”文德嗣有些不相信。他家原來就是種水稻的,這玩意產(chǎn)量低,又難伺候。村里的地主家也沒興一天三頓,頓頓白米飯的!

  “也不能都吃吧……”,徐勝努力喝了一口綠油油的菜湯,感覺就像喝了一口止咳中藥一樣,需要努力關上喉嚨里那個單向閥,才能不讓胃酸翻涌上來。

  他繼續(xù)說到:“……畢竟天天吃也會吃膩。還得搭配上面粉、肉、蛋這些東西?!?p>  大家便都笑了起來。

  候恂笑著揶揄到:“那你們那時候,怕不是連庭院里都種上了稻子?”

  “哈哈,”徐勝笑了起來,反問到:“你們現(xiàn)在一畝上等水田,能產(chǎn)稻谷多少斤?”

  朱由檢茫然,看向候恂。

  候恂左右看了一下,最后看向文德嗣。

  文德嗣掰了一會兒手指頭,最后不太確信地說到:“一畝五擔,一擔十斗,一斗十升,一升谷大約一斤。那一畝大約就是……就是……”

  “500斤!”徐勝的口算也不太好,但是拿著筷子地另外一頭,在泥土地上簡單地列了個乘式,還是很容易算出來的。

  “對對對!”文德嗣急忙說到。他也不知道徐勝到底算得對不對,但是地面上那鬼符一看就很厲害,豈能不對!

  “在我那個時候,一畝地隨隨便便就能畝產(chǎn)一千斤!這還是一般的水田,普通的稻種。如果不考慮口味的原因,換成超級雜交水稻,畝產(chǎn)能上兩千斤!”徐勝說到。

  “哇!”文德嗣和一幫泥腿子士兵驚呆了。

  朱由檢和候恂對望了一眼,將信將疑,可是也無力反駁。

  “其實雜交水稻的培育并不復雜……”,徐勝便又和他們說起了雜交水稻的故事。

  都不用翻手機,400年后的大夏人,人人都知道雜交水稻是怎么來的。

  一頓飯的時間,就在徐勝講解雜交水稻的故事中過去了。

  這次故事造成了一個后遺癥,往后經(jīng)常會有人拔來一顆狗尾巴草一樣的東西,來問徐勝:“徐先生,你看這是不是野稻?它是公的還是母的?”

  作為一名合格的鍵盤博物學家,徐勝表示壓力很大。統(tǒng)統(tǒng)留下了一顆樣本,告訴他們,等到南京了一定要先建一所農(nóng)業(yè)實驗室。

  小說中其它穿越眾都在搗鼓紅薯,他要一步到位,研究雜交水稻!

  ……

  中午過后,朱由檢還是沒有起令前行。

  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可是日頭偏西,也沒有等來他們要等的人。

  “大家都說說吧,咱們該怎么辦?”朱由檢坐在一塊土坷垃上,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

  戶部尚書候恂、神機營統(tǒng)領孫鏗、樞機營統(tǒng)領文德嗣、偵騎營統(tǒng)領劉二跑……一干人都圍坐在一起,盯著泥地上的一幅鬼符。

  那是徐勝剛剛在地上畫的。

  鬼符沒人能看得懂,但是徐勝的話,大家都是聽得懂的。

  “……經(jīng)過簡單計算得知,咱們的糧食最多只能支撐到明天中午!”徐勝丟下手中的樹枝,說到。

  是的,糧食!

  這才是最要命的東西。

  濟南城下朱由檢搜羅了萬余流民,最后行一路灑一路,到了現(xiàn)在,也就還是那個兩千余人的規(guī)模。

  不是他不想要,也不是流民們不想跟。

  而是實在是跟著沒有活路,必須得想其它辦法。

  這還是有徐勝從后世帶來了2噸軍用壓縮餅干的情況下。若非如此,這兩千人早餓死了一大半——壓縮餅干分了一半給郭升。

  所以,今日上午的時候,朱由檢便派了近衛(wèi)周彥帶著金餅去鄰近的益都,看能不能買到糧食。

  大家都心知希望渺茫,但卻也不得不一試。

  此時的益都,早已被清軍占領。

  濟南城下那一場大戰(zhàn),雖然陣斬了豪格,又將清軍余部給趕了回去。但是山東境內(nèi)卻并未因此太平。

  流寇蜂起,群雄并立。

  小小一座益都縣境內(nèi),便有七八股勢力,沸反盈天。

  大順縣令姚應奉、清軍戶部侍郎兼山東招撫使王鰲永、自稱青州總兵的義軍趙應元,還有原大明青州守備李士元……端的是刀光劍影,殺機重重。

  在原本的歷史上,王鰲永坑殺了姚應奉,趙應元詐降殺了王鰲永,李士元鴻門宴殺了趙應元,衡王朱由棷又向隨后趕來的和托投降……史稱‘青州之變’。

  至于原本應該在青州地面上當主角的大明,因為劉澤清將人馬全都帶走了,反而沒有任何存在感。

  “從此地到江北大約一千里,”候恂說到:“如果咱們拋棄輜重,輕騎南下,最多兩日,便可趕到江北!”

  朱由檢看向他,“候卿,哪些東西可以算作輜重?”

  候恂面不改色地說到:“除了咱們這些人和馬,其它的都可以算作輜重!”

  “候卿!”朱由檢不悅地說到:“朕豈可拋棄這些不辭千里跟著咱們的人?”

  “陛下,漢高祖亦有此舉!”候恂爭辯到。

  他說的比較隱晦,圍坐的許多人都沒有讀過書,聽不太明白。

  但是徐勝知道,他說的是當年劉邦為躲避項羽的追擊,為了減輕車馬的重量,將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扔下了車的事。

  “何至于此?”朱由檢冷笑了一下,說到:“再等一刻鐘,如果周彥還不回來,咱們就去拿下益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