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鐵十字烈火

第五十二章 凱末爾

鐵十字烈火 北方雄師 2028 2022-02-03 23:47:29

  自俄國在第比利斯遭受失敗后,他們在格魯吉亞地區(qū)的主動權越發(fā)受威脅,隨時都可能被團團包圍。

  但他們在波蘭戰(zhàn)線上還在進攻,此時撤出格魯吉亞無疑會增加壓力,所以上級不允許高加索的駐軍撤退。

  這樣做的后果無疑會導致格魯吉亞的俄軍被包圍住,可俄國人不在乎,他們還擁有上千萬人可以拉到前線戰(zhàn)斗,區(qū)區(qū)幾萬人的性命不值一提,何況他們連常備軍都不是。

  不過俄國高加索方面軍倒是很著急,命令山上的俄軍向南進攻聯軍主力,企圖迫使他們撤退。

  聯軍也作出了回應,西部的幾個師向北面進軍,遲滯那里的俄軍;東部抽出幾個師回援中部,防御北面俄國人的進攻。

  中部的聯軍將會在友軍的掩護下不斷推進,伺機攻破敵人在山地的防線,進而危害到整個俄軍的后方。

  4月14日,進攻開始了。雙方的交戰(zhàn)極為激烈,俄軍在東部發(fā)起猛攻,驅逐那里的土軍。

  可那些土軍早都撤退了,只留了幾個偵察隊觀察敵人動向,其余的全部溜到山后面了。

  俄國指揮官得知自己被這么幾個人震住了后非常憤怒,把被俘虜的土軍偵察隊統統斬首。

  但這無法掩蓋他的失敗,很快就被勒令撤職了。

  新上任的指揮官無法服眾,又面對著險峻無比的高加索山,幾乎可以確定他很難發(fā)動什么進攻。

  雙方作戰(zhàn)的主要地點在中部,那里集中著最龐大的軍隊。

  俄軍在北面率先發(fā)起進攻,居高臨下打擊聯軍。

  起初進攻十分順利,在默契的配合下逐漸把駐守的土耳其人趕了出去。

  可惜后勁不足,反應過來的土軍立刻調集火炮進行轟炸,沒有炮彈的俄軍只得被動挨炸。

  出現這種情況,生產力不足固然是首要的,但分散使用就是軍方的問題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俄軍大部分部隊的炮彈都不充足,打光之后就得挨炸了。

  而早挨炸和晚挨炸都一樣,只不過會多一點損耗。

  那為何不統一分配炮彈,干脆不供應一個師的炮彈,讓它成為徹徹底底的步兵師;

  把省下來的炮彈集中到少數部隊上,那樣好歹會產生局部優(yōu)勢,至少有一個地方不是在挨炸了。

  什么都缺總比大部分都缺要好,同理,所有部隊都挨炸總比大部分部隊在挨炸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俄國內部也肯定有人會懂,只不過目前執(zhí)政的人不是他們罷了。

  此刻與俄軍對峙的庫斯特自然也懂,他深知俄國的脆弱之處,也通曉他們的強大之處。

  作為反擊,庫斯特要求所有部隊立刻使用火炮來奪回失地,并在中部逐漸集中突擊力量。

  放出偵查部隊,讓他們探清敵人部署,判斷敵人的意圖。

  沒過多久,大量的信息如海般傳入指揮部。

  土耳其情報部門只用了十分鐘就完全理清了這些,得出了俄軍大致的布局。

  庫斯特看著手中的情報,雖然都是士兵實地勘察的結果,但他總感覺不靠譜。

  為此他專門求助德國人來辨別真假,順手破譯下俄國人的情報。

  然而德國人得出的結果與土耳其的不能說完全一致,至少也得說是毫無關聯。

  兩張情報網所說的完全不一樣,德國人說往北,土耳其人說往南。

  庫斯特經過幾秒鐘的漫長思考后,最終覺得還是德國老同志靠譜,于是采納了他們的情報。

  土耳其的情報部長雖然有些不滿,但也沒表現出來,因為他昨天喝多了,到今天也沒緩過來。

  而在這位部長還在休息的時候,前線已經開打了,突擊部隊也正迅速調整中。

  之前只有四輛坦克的裝甲營被加強了,現在已經有了八輛了;各種先進武器也一一送過來,足以裝備六個師了。

  恰好同盟國在加里波利的戰(zhàn)事大獲成功,土軍有四個師的兵力調了回來,他們成立了一個軍,就是沒有指揮官。

  庫斯特略微思考了下,決定由長子瓦薩來擔任這個軍長。

  但瓦薩來只是區(qū)區(qū)上校,在土耳其當個師長倒可以,軍長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為此庫斯特向恩維爾請示,想讓他把瓦薩來晉升到少將。

  他認為僅憑他本身是不足以震懾住恩維爾的,所以搬出來了威廉二世忽悠他:

  “恩維爾大兄弟嗷,組織(德皇)已經拍板了,這個軍長由瓦薩來擔任?!?p>  恩維爾不信他的鬼話,可又礙于威二的面子不敢直言。

  正沉于思考中,突然想到一個人才。

  這個人才在不久曾被丘吉爾評價為“阻礙大軍的貓貓狗狗”,但又被本地人說是“伊斯坦布爾的救星”。

  沒錯,這個人就是凱末爾,后來的土耳其之父。

  這次庫斯特閉嘴了,倒不是沒借口找茬了,而是覺得凱末爾這個人行。

  作為云政治家,庫斯特一直很追求利益,并為將來的行動打好基礎;可他也是個軍人,要是以正直的眼光看待同為杰出軍事家的凱末爾,那所有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

  再加上凱末爾的能力遠強于土耳其其他將領,而且他也想見見凱末爾,所以他沒反對,也沒理由反對,反而要感謝恩維爾,終于不再調來一些廢柴了。

  只要凱末爾一到,庫斯特就能干涉未來的土耳其政治了。

  但庫斯特沒打算搞掉凱末爾,反而想要煽一把火給他拉上去,那樣若同盟國不再戰(zhàn)敗,土耳其就可以成為庫斯特的強力支持者。

  能否成功則完全不必擔心,倘若無外力干涉,未來土耳其國父的位置遲早是凱末爾的,何況在有幫手的情況下。

  也就他能否幫助庫斯特尚存疑慮,不過同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人物,凱末爾總得拉兄弟一把吧?

  當然,他目前還是個哈布斯堡手下的軍官,不能算是反封建人物。

  可凱末爾此時也是個奧斯曼手下的軍官,這個西亞病夫可比哈布斯堡腐朽多了,更不能算是個反封建人物了!

  總之,如果不互相比爛的話,他倆還是挺像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