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才是盛世大唐
長孫無忌作為官場老油條,又是太子的親娘舅,自然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話。
浸淫了多年的官場,這個道理長孫無忌自然是明白的,剛才當眾斥責李泰,亦或者是他自然地猜測,這一切都是做給李承乾看的,目的就是讓太子打消疑慮,讓太子知道他這個皇帝沒有想易儲的想法。
雖說現(xiàn)在的李承乾已經在回太子府的路上了,但是發(fā)生的這一切自然是會有人傳到他的耳中,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現(xiàn)在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場面上的猜測和皇帝的態(tài)度已經明了,長孫無忌自然是要第一個站出來。
“陛下,方才臣與特意與太子殿下談了一番心?!?p> “既然如此,那你來說說這小子到底是如何想的?”
“陛下,太子殿下似是心意已決?!?p> 什么?
在場的眾人眉頭紛紛皺了起來,看向長孫無忌的眼神之中也多了一絲疑惑。
李泰覬覦太子之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一切眾人也都看在眼中,如果太子不是借著這次機會來整治李泰,那又何至于將太子之位讓出?
這不符合常理的操作,任他們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李世民眼睛微瞇,顯然也是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沉聲開口道:“輔機,依你看來,這小子究竟為何會做出此等決定?”
作為李世民的發(fā)小加寵臣,長孫無忌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而且李承乾也是他的親外甥,所以此事長孫無忌還是很有發(fā)言權的。
“陛下,太子殿下貴為東宮之主已幾年有余,其拳拳之心,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p> “臣不敢說太子殿下前無古人,但其賢良的品性實是難得,而且太子殿下自幼便聰穎無比,頗有陛下之風?!?p> “如此賢明之人為主東宮,乃是大唐之福,所以,臣以為太子殿下今日之舉乃是由于日前苦讀詩書太過勞累,才說出此等荒唐之言。”
長孫無忌一番話處處維護李承乾,但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十分認可,即便是李世民也不住的點頭。
除開皇帝的身份,他更是一個父親,哪有做父母的不想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有一番大作為?
尤其是李承乾,他是大唐的太子,是自己百年之后要將整個大唐從自己的手中接過去的人,所以必然會被嚴苛的對待,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如同楊廣一般,沒幾年就玩脫了,好好的一個大隋就被作沒了。
這一切都意味著,身為大唐太子的李承乾身上的擔子必然不輕。
李世民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道:“朕也知道他身上的擔子重,但朕身上的擔子就輕了嗎?”
長孫無忌見狀立馬開口說道:“陛下為大唐社稷操心勞力,身上的擔子自然很重,臣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想到了那不成器的犬子?!?p> “長孫沖也被臣委以重任,希望他能有一番作為,好早日為陛下分憂,但此子自幼頑劣不堪,真是不堪大用?!?p> “自然......”
長孫沖頑劣的名聲是整個長安城都出了名的,所以一聽到長孫無忌如此評價自己的兒子,站在堂中的程咬金和尉遲恭兩張大黑臉都差點憋紅。
而這一切,長孫無忌都看在眼中,所以......
“自然......還有程國公、鄂國公家的幾位公子,都是不堪大用之才,惡名更是傳遍了長安城。”
“這些小輩們若是論起年齡,都與太子殿下相仿,可從他們的身上找不到一絲太子殿下賢德的影子,真是一群豎子!”
此話一出,原本程咬金和尉遲恭黑里透紅的臉,瞬間又變得漆黑無比,程咬金更是牙齒咬得咯吱作響。
要是按著他的性子,今日若不是在圣上面前,他非把長孫無忌這個老雜毛給薅禿了,你說你自己兒子是個混球也就罷了,帶著老夫那倆寶貝兒子作甚?
此事今日不好發(fā)作,暫且先給他記下,到時候非把這個場子找回來,程咬金心里暗暗地思襯。
長孫無忌都說話了,同樣被李世民所倚重的杜如晦也沉不住氣了,徑直走到堂中。
“陛下,臣以為長孫大人言之有理,太子身為國之儲君,肩負的是大唐的根基,重任在身,也是陛下對太子殿下的期盼?!?p> 余下的眾人紛紛附和,即便是被長孫無忌氣到吐血的程咬金和尉遲恭也沒什么話說。
畢竟太子殿下是圣上的兒子,哪里是他們的兒子可以相比的,再說那幾個小混蛋也確實不是什么好玩意,但凡稍微爭點氣,也不至于讓長孫無忌這個老陰比指著鼻子罵。
回去就把這兩個小兔崽子好好收拾一頓出出氣,程咬金越想越氣,但是對長孫無忌又不好明著下手,只能先打打兒子出出氣了。
反觀李世民,仿佛還是余怒未消,簡單思考了一番之后開口說道:“誰人身上的擔子不重?身為大唐太子,這些擔子他就應該背負?!?p> “前段時間,朕看他讀書勞累,特意讓他好生休息一段時間,卻不想他做出如此荒唐之舉,看來身上的擔子還是少了?!?p> “傳朕的旨意,從明日起,上朝之時,太子務必準時前來點卯?!?p> 堂下的眾人有些懵逼,果然帝王的想法就是與常人不同,太子殿下都已經這般了,圣上竟然還覺得是因為太過放縱了,還要往他的身上加擔子。
但同時他們也看到了圣上的態(tài)度,即便是在太子做出如此荒唐之舉后,也依然對他寄予厚望,絲毫沒有動過易儲的念頭。
既然圣上都如此說了,暫時看來太子殿下的位子還是穩(wěn)固的,所以長孫無忌也放下心來,不再為李承乾辯解。
“這等糟心之事就此作罷,還是議一下突厥之事吧。”
突厥是大唐的一塊心病,如今在李靖帶領十萬大軍的橫掃之下,一路所向披靡,就連頡利可汗都被活捉,帶到了大唐。
突厥新接任的可汗夷男攝于大唐的軍威,派遣使團前來大唐求和,想必也是被李靖嚇破了膽。
“突厥可汗派遣使團來我大唐,應派何人前去接待?”
李世民剛說罷,在一旁當了半天吉祥物的房玄齡笑呵呵開口了:“陛下,依臣看,接待突厥使團之事,溫俊大人較為合適?!?p> 聽到溫俊的名字,魏征頓時坐不住了:“此事不妥,溫俊大人此前出使突厥之時九死一生,對突厥滿腔怨恨,若是讓其接待突厥使團,想必會有所怠慢。”
戶部尚書戴胄立刻開口說道:“魏大人所言極是,如今突厥已經完全臣服于大唐,尊陛下為天可汗,我大唐自當不計前嫌,對其寬宏以待,臣也覺得溫俊不合適?!?p> 戴胄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心里巴不得讓溫俊去好好收拾一下這些突厥人,但他還是忍住了,作為戶部尚書,他實在是不想大唐于突厥之間再發(fā)生戰(zhàn)事。
若是溫俊不計較之前突厥的侮辱還好,倘若真是怠慢了突厥使團,致使戰(zhàn)事再起,他這個戶部尚書可就真沒地兒去搞錢了。
所以還是以和為貴的好。
聽到此處,長孫無忌心中一動,說道:“陛下,溫大人作為鴻臚寺卿,接待突厥使團乃是職責所在。”
“但此事畢竟事關重大,如若發(fā)生意外,難免戰(zhàn)火再起,所以臣建議由太子殿下全權負責此次接待事宜,由溫大人在旁輔佐。”
“如此做法,一來是以太子身份親自接待突厥使團,表明我大唐重視之意,二來可以讓太子震懾溫大人,免得他怠慢了突厥使團,其三則是太子殿下近來心思消極,大可趁此機會,讓殿下放松心情?!?p> 此話一出,眾人都有些傻眼,他們怎么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計策?
看來這老陰比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于是紛紛上前:“臣等附議!”
這個辦法李世民也覺得很合適,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輔機所言?!?p> ......
東宮。
李承乾愜意的躺在軟塌上,眼神不時的從堂下一眾身材苗條的舞姬身上掃過。
嘴里還怯懦道:“這才有點盛世大唐的味兒......”
舞姬輕柔的胴體上覆著輕曼的薄紗,看的李承乾眼都直了,若不是各種規(guī)矩束縛著,說不定這些小姐姐今晚就都要出現(xiàn)在他的床上了。
如此美妙的歌舞不去享受,而是去處理那些繁重的政務,除非腦殼有包。
“太子殿下,少師求見。”
“快快有請!”
隨著通傳的聲音落下,太子少師李綱緩步走入,面無表情的朝李承乾拱了拱手。
李承乾執(zhí)弟子禮雙手一拱之后,說道:“既然少師來此,便快快上座,與本宮一起欣賞這曼妙的舞姿。”
此話一出,李綱只覺得腦瓜子嗡嗡的,方才進府之前,從遠處便已經聽到陣陣管樂之聲,沒想到還真是這樣一幅景象。
想不到一向賢德的太子怎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緩緩吸了一口氣,李綱開口說道:“太子殿下,您如今大好年華,怎可如此荒廢?您該讀書了!”
這老家伙......
李承乾有些懵逼的看著李綱,果然是個老頑固,在說出那番話之前他就已經想過種種結果,對太子之位棄之如敝履,必然會引得朝堂震動,眾人的勸阻必是免不了的。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第一個趕到戰(zhàn)場的人會是李綱。
無奈之余,李承乾笑呵呵的起身,給李綱斟了杯酒,一本正經的說道:“少師,您覺得我如何?”
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