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扎染的初體驗
從大里出發(fā),他們一路向北。
花海,云海芳草,磻溪S灣,海舌公園,喜州古鎮(zhèn)。
而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周城。
名字帶有城字,但實際這里叫周城村。
沒錯,它是一個村,
網友還在網上仿寫李潯說出的話。
他們卻已經停車進村。
“南遇到北,有了地域,下一位!”
“今遇見夕,有了歷史?!?p> “生遇見存,有了未來!”
“我這就去看《朗讀者》學一下原文?。 ?p> 李萌萌笑吟吟的把手機給李潯看。
“這下朗讀者要謝謝你了?!?p> “我何德何能,是節(jié)目本身就做得好。”
談笑間,兩人已經來到了周城村。
眼前的房屋都有些老舊,比不得喜州古鎮(zhèn)。
游客也遠遠沒有那邊熱鬧。
看著這個可以說有些老舊的村落,她有些疑惑。
“在喜州古鎮(zhèn),我有看到體驗扎染的店,為什么要來這邊?”
李潯笑著指了指幾乎都是白族裝扮的路人。
“這里可是白族扎染之鄉(xiāng),不僅是大里最大的自然村莊,也十分完好地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tǒng)習俗,所以,也被稱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p> 走在密如蛛絲的石板路上,周圍汩汩的泉水順著七拐八彎的巷道流淌,古樸而又幽靜。
李萌萌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走入巷道,兩側一幢幢白墻青瓦樓房,是周城白族的傳統(tǒng)石墻土木結構建筑。
“大里有三寶,石頭砌墻不會倒?!崩顫∶嗣γ?,“別看沒有鋼筋水泥,這種房子結實得很?!?p> 相比起大里古城和喜州古鎮(zhèn)有些翻新的建筑。
在這里,每一間都充滿白族建筑的特色。
房屋雖然看起來不新,細看卻精美得不像話。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白族民居都是封閉式庭院形式構建。
普通人家只有一個院子,大戶人家就有一進數院。
璞真九染博物館,就在進了牌匾后不遠處。
還省卻了尋找的時間。
一進門,巨大的灰色三重影壁迎面而立。
正中間留白的位置,有書法字體寫著四個繁體字——藝林藏秀。
令人沒想到的是,第二重的影壁上留白區(qū)域,居然是空白的,而畫面則是兩株種在影壁下的植物伸展的枝干。
以活著的植物做畫,這種處理方式也讓人大開眼界。
不說這么大的影壁兩人都是第一次見到。
就是這以影壁為畫卷,以植物為畫的巧妙設計,也看得出來白族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上,頗有自己的見解。
通過畫面,直播間的觀眾也感受到來自白族古典的美感。
“灰墻留白框,植物做彩畫?!?p> “以墻中之白,探得一抹綠?!?p> “樹木為畫,影壁為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p> “樓上都是絕絕子,佩服?!?p> “大佬們,教教我說這種有文化的話!”
現實中,李潯和李萌萌找到坊主,說明來意。
坊主帶著他們簡單的逛了一下其他院子。
“兩位都是第一次接觸吧?”坊主笑著指那些掛在竹竿上的藍布,“推薦你們先畫這種比較簡單的?!?p> 李萌萌看著上面跟小朋友一樣的畫。
有小豬,小兔子,花兒,飛機,蘋果,桃子等等。
她撇撇嘴:“坊主,你瞧不起人吶!”
“那你們也能嘗試畫這種?!?p> 坊主帶著他們往后走,另外一個晾曬麻布的木架上,畫著精美的圖案。
那層層重疊的圖案,看的李萌萌頭皮發(fā)麻。
李潯反而覺得還好,自己做過設計,這些基本的圖形重復,并列,交叉,是每一個藝術生都要接觸的。
不過,在等到上手的時候,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簡單。
布上面的圖案根本不是畫上去的!
兩人在桌子上鋪好的塑料膜上繪畫,然后拿尖錐沿著輪廓刺穿塑料膜。
這一步,讓李萌萌愁眉苦臉。
“早知道我就不畫這么復雜了?!?p> “蝶戀花,挺好的?!崩顫】戳艘谎?,贊可的說道。
她畫的是一只蝴蝶和幾朵花兒。
對著照片畫的,還挺像模像樣的。
但過于復雜的圖案,導致她整整花了半個小時,才一針針的把圖案扎出來。
李萌萌沒有開口尋求幫助,旁邊的李潯也不幫她。
這種體驗,最好是自己完完整整的經歷一回。
他自己是描繪了一個山水圖,難度更高。
“我的天,終于好了??!”
李萌萌拿起穿刺整齊的塑料膜,感慨的說道。
“接下來就是把調好的色料水刷到孔洞,要壓緊,不然會弄臟白布?!?p> 坊主細細叮囑。
這下就真的必須兩個人配合。
李潯想了想:“先幫我的刷吧,我來壓緊,你試試看?!?p> “看起來很簡單……”
坊主在一邊笑而不語。
不過李潯壓得緊,刷色料水比想想的簡單。
只要水不會太多,就不會把白布弄臟。
兩人三下兩除二就刷完了。
屬于他們的體驗,也到此告一段落。
因為下一步跟他們沒關系。
坊主交給一邊白族老奶奶。
真正的扎染,從現在開始才算正式開始。
李潯和李萌萌坐在旁邊,看著老奶奶一針一線在厚厚的布上穿插,兩人內心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原來布上留白的區(qū)域,就是這樣扎起來,確保在染色的時候不會被沾染。
他們也可以學著自己制作,但是兩人都紛紛搖頭。
人貴有自知之明。
讓老奶奶幫著制作,雖然要花錢,但是卻可以看到老奶奶的精湛手藝。
李潯和李萌萌甚至都忘了直播間的存在。
兩人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奶奶。
聽著她講述跟白族有關的故事。
時光在這坊間,似乎停止流逝。
等到老奶奶扎完之后,兩條布已經成為一個拳頭大小的疙瘩。
“好神奇啊!這樣去染色就好了嗎?”李萌萌拿著白布疙瘩,實在想象不出來。
“沒那么簡單,后面還有浸泡、脫漿、沉染、氧化、拆線、漂洗、晾曬這些步驟,一件扎染作品要完成,急不得。”
“扎染的技藝這么復雜,幸好有你們一直堅持,否則我們都看不到這些精湛的技術了?!崩顫∫卜浅E宸?p> 手藝人之所以讓人佩服,就是他們常常有一顆不計得失的心。
只有他們去堅持那枯燥的,日復一日的工序,才能讓更多人見識到這么好的扎染。
“那現在就去浸泡?!?p> 李潯和李萌萌興致勃勃的繼續(xù)跟著坊主。
來到一個燒著柴火的煮鍋面前。
把他們的兩條布交給一位年紀不大中年阿叔。
阿叔手上有長長的膠手套,接過兩個扎緊的布條,丟進了煮鍋。
沉沉浮浮間,白布徹底被染成深藍色。
雖然還沒有完成,但是大家卻都有一種滿足感。
“接下來還有不少蒸煮的時間,要不你們先去吃個飯再來?”
坊主笑看向李萌萌。
原來,她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嚕的叫了。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李萌萌跺了跺腳,帶著幾分羞赧,離開了璞真九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