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這也配叫書籍?
這樣說著,腿腳卻如同灌滿了鉛墜,站在原地,既不往里走,也不往外出。
就那么,堂而皇之的環(huán)顧起四周,細細打量著書局的環(huán)境。
而他這副好奇寶寶的模樣,落在年紀四五十的掌柜眼中,就有些不令人待見了。
“唉,又是一個白瞟的?!?p> 心中暗付,面子上卻熱情不減,拱拱手,客氣說道:“客官隨便看,看中了告訴老朽,價錢好商量?!?p> 蘇睿有模有樣的回禮,頗為自來熟的說道:“老叔您別客氣,我真就隨便看看,不來買書?!?p> 真就隨便看看?不買書那你來書局作甚?
表情略微變化,掌柜七分熱度再減三分,言語間也沒了剛才那股子熱乎氣:“成,客官請自便,有事煩請您招呼一聲?!?p> 說完,又返回柜臺后,繼續(xù)埋頭盤賬。
……
整體而言,這是一家開放式的三層閣樓。
一二層負責書籍零售,三層屬于店主起居生活空間和充當儲藏一些備用書籍倉庫。
在一排排書架上,分門別類的擺放著或他人寄賣,或書局本身售賣的書本。
其中,以儒家典籍居多,名人傳記次之。
“這書,怎么賣這么貴?”
游走在一堆標記目前作為暢銷的書籍貨架前,蘇睿不由暗暗吃驚,貼在貨架上的價目,委實出乎他的意料。
《陳元芳子集》售價5兩、《言語啟蒙》售價1兩、《荊歌注釋》售價12兩……
“大周物價,都這么離譜了么?”
雖然擁有原主記憶,且認為它理所當然。
但是,蘇睿依舊被震撼到了,“難怪家中有畫無書,原來是買不起啊……”
“掌柜,生意不好,適當降價啊……”
自打進書局閑逛了半天,也不見一個顧客上門,可想而知,這里的書籍有多難賣。
“不能再降啦……”
遠遠的,掌柜隔著書架高喊了一聲。
蘇睿搖頭,大周雖國富力強,但是百姓們的生活水平,絕對沒有達到這種級別的高消費水準。
“讀書人,壓根讀的不是書,而是銀子啊……”
蘇睿有感而發(fā),掌柜也覺此話在理,眼神隨即明亮起來,當下,他不再埋頭盤賬,而是趴在柜臺上,隔著書架和蘇睿嘮起了閑嗑。
“俊哥說出了讀書人的心酸,這年頭,寒門子弟讀書不易,而我大周又有多少青年才俊因為讀不起書,放棄理想……”
“唉,難啊……”
“呵呵,掌柜既有一顆憐憫之心,怎么不把自家零售價格給適當?shù)恼{(diào)整一下?”
穿過排排書架,蘇睿來到柜臺前,背靠著,指著滿屋的書籍,說道:“恕晚輩眼拙,我還真看不出來,這里有幾本書籍對得起貨架上的價目!”
作為六屆《最強大腦》冠軍的蘇睿,他擁有無比恐怖的記憶力,僅是剛才一番走馬觀花,手中翻動的書籍,現(xiàn)一字不差的烙印在腦海里。
說真的,對比二三十年在國家圖書館攬閱的典籍,眼前滿屋子稱之為書籍的范本,壓根連狗屎都不是。
“這俊哥……倒是有著讀書人的狂傲……就是也忒狂了些……”
掌柜被蘇睿的言語嚇到了,這話要傳出去,那店里書局的生意就不要做了。
于是,暗暗抹一把冷汗,連忙轉(zhuǎn)移話題:“不滿俊哥,就這價格,老朽連家底兒都給賠進去啦……”
有這么夸張嗎?
見掌柜一臉慘淡的模樣,蘇睿啞口無言:“就這價格還虧?!那還能誰賺?”
“誰賺?當然是著作本人和收錄原稿的各家書館了……”
掌柜滿面愁容,長嘆一聲。
也沒見外,把自己的老底直接對著蘇睿兜的一干二凈:“就拿老朽的書局來說,除去他人意愿寄賣,這里的每一本發(fā)行書籍,都需老朽提前墊付,以市場價八折拿貨?!?p> “一來二去,渠道再扣一分,繳稅再扣一分,最后哪還有錢賺啊……”
市場價,渠道,繳稅。
好嘛,多新鮮的詞,難以想象,它們竟然從古人口中脫穎而出,蘇睿內(nèi)心直呼“絕了!”
“書籍售賣還有統(tǒng)一渠道、統(tǒng)一價格?”
大周,商業(yè)體系進化的很高級,很完整嘛。
“看來俊哥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善意的嘲笑一句,掌柜以指代筆,在臺面上寫下三個字。
典籍府。
掌柜剛一寫完,擁有原主記憶的蘇睿便立馬醒悟過來:“典籍府,作為大周官方唯一指定發(fā)行與監(jiān)察的平臺,有擬定研討書籍價值的權(quán)利。”
也就是說,任何人若要發(fā)行售賣新書,必要報備典籍府,再由典籍府實行定價,出版。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這是一個屬于文昌武盛,百家爭鳴的世界。
一切匪夷所思的非凡力量,皆是以書籍為傳承紐帶,任何強大的自身,必然依托于書本的知識,再進行自我的修煉與提升。
所以,典籍府,對于書籍名稱的審核,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
譬如,不入品級,不可稱《XX經(jīng)》、《XX史》、《XX記》、《XX意》、《XX書》……
又譬如,私人圖書館,稱齋;世家圖書館,稱閣;民間組織圖書館,稱館;朝廷書院圖書館,稱院;儒家、釋家、道家圖書館,才可稱藏。
再譬如,為了與儒釋道三家萬年積蓄儲備抗衡,典籍府曾向私人收藏推出過一些鼓勵政策。
擁有十本以上入品級的原始手稿,可向典籍府報備,由朝廷出資建閣。
擁有百本以上入品級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資建館。
擁有千本以上入品級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資建院。
擁有萬本以上入品級的原始手稿,由朝廷出資建藏。
當然,福利遠不止這些,但是,這近乎苛刻的條件著實抵擋了大部分收藏家的腳步。
入閣易,進館難,達院更難,成藏難上加難!
現(xiàn)如今,朝廷翰林院也不過坐擁八千七百三十二本原始手稿,再想往前一步,大周皇室曾計算過,若以每年兩本的增長速度。
也還要六百年左右!
由此可見,能入品級的典籍有多難產(chǎn)、想提升圖書館的規(guī)格建制有多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