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學霸從數(shù)學建模開始

第十七章 從換題到放棄

  王斯達在剛見到兩位男隊友之前,想象的場景是,兩位男隊友一個對需要建立的模型信手捏來,一個對需要用到的編程如探囊取物。

  而自己,最好只是作為一個花瓶,在隊伍里簡單打打下手,在論文的寫作上出那么一小丟丟的力氣。

  就足夠了。

  但是看到兩位隊友之后,高興了不過五分鐘。

  之前在網(wǎng)上聊天,兩人說到自己之前參加過類似的建模比賽,所以想?yún)⒓右幌滦Y?,進而進入國賽。

  沒曾想,兩人說到的類似比賽,一個大一高數(shù)課上,老師對MATLAB課程布置的課后練習內(nèi)容,一個是學院內(nèi)部老師舉辦的建模比賽,沒有格式要求,題目也很不規(guī)范。

  這也就罷了,既然組成隊伍報了名,總得參加下去不是,待比賽結束,總要寫出個東西,交給老師看。

  在第一天的見面后,數(shù)學系官網(wǎng)還未公布題目,三人信誓旦旦的想要把三個題目全部做一遍,為參加國賽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

  于是公布題目之后,鑒于三個題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往年例題,三人在簡單分析過后,決定從A題開始做。

  預測,評價,優(yōu)化三種問題是建模題目中非常常見的題型,只是根據(jù)數(shù)據(jù)量和對應關系,難度會有稍許的不同。

  在這三種題型中,優(yōu)化問題,類似線性規(guī)劃問題,線路問題往往是其中偏難的那個。

  王斯達還好,因為本身是數(shù)學專業(yè),有一定的基礎,所以能夠在紙上簡單把十幾種變量劃分一下,然后根據(jù)關系初步建立模型。

  而另外兩個人,雖然都是工科,數(shù)學基礎不差,但這數(shù)學基礎,有的人在代數(shù)求解,有的人在空間幾何。

  一會兒因為題目問題爭論公交線路走向問題,一會兒因為正常的公交車需要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而爭論。

  好不熱鬧。

  這讓夾在中間的王斯達無比尷尬,只能默默的發(fā)個說說,祈愿本次比賽勝利。

  但是,第二天三人再次見面,爭吵依舊沒有停止,這一次王斯達也加入了其中。

  在學術問題的討論上,常常會出現(xiàn)鉆牛角尖的行為。

  也有的人會因為對方不認可自己的觀點,而上升到人身問題上面。

  為了維持這可憐的局面,王斯達不得不放棄了劃水的念頭,專心致志尋找破題的思路。

  結果遇到了和方舟他們同樣的問題,看起來最簡單的題目,實際想做好它卻無比困難。

  題目中給出的變量信息不全,只得隊員們自己主動加變量,而這些變量在缺乏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難以和已有數(shù)據(jù)的變量建立聯(lián)系。

  無奈選擇換題,進入B題太陽影子定位后,更是傻眼。

  這是三個人完全陌生的專業(yè)方向。

  面對題目中提到的幾個變量,三人完全不知所以。

  而且B題附件只有一段在太陽下旗桿的影子45分鐘變換視頻。

  只能再換,C題雖然也有一定專業(yè)性質(zhì),但好在給的數(shù)據(jù)量大,自變量和因變量都很明顯,不需要再找多余的數(shù)據(jù)。

  這才剛開始,他們已經(jīng)快要進入建模的第二階段,從換題到放棄。

  …

  方舟這邊,在真正開始B題的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B題的解題思路和結構并不復雜。

  根據(jù)視頻中的太陽影子定位,即提取太陽影子的變換數(shù)據(jù),將數(shù)據(jù)轉換為可用的變量,然后根據(jù)這些變量建立模型,最后再將提取到的數(shù)據(jù)代入到求得的模型,得出太陽影子所處的經(jīng)緯度。

  于是,二人分頭行動,方舟負責去圖書館查閱光學有關資料,并提取相關的光學參考變量,周天星負責查找圖像處理的相關軟件和程序。

  之前的方舟只在一樓的自然科學閱覽室讀書,所以對其中的書籍分類了然于胸,知道其中并沒有光學分類的書籍,所以在一樓的自助電腦查閱后,直奔了四樓的自然科學閱覽室。

  七層樓高的圖書館,包含了新華大學數(shù)百萬冊藏書,其中,自然科學類藏書就占據(jù)了一半,每層樓的西邊,都是自然科學閱覽室。

  光學的書籍,即便是在物理學中占據(jù)的體量也非常的小,所以當方舟進入閱覽室時,包括管理員在內(nèi)沒有看到一個活人。

  因此,如果想盡快吃透光學原理必須先選一本盡量基礎的書籍。

  左找右找,自己在樓下查詢的《傅里葉光學原理與系統(tǒng)設計》明明顯示在館狀態(tài),卻不知為何找不見。

  根據(jù)書籍在圖書館內(nèi)的注冊號,書籍原有的位置上有一個淺顯的三角形。

  莫非是管理員不在被人偷了?

  不會吧,這么倒霉。

  順著書架,從入門的過道,找到了靠窗的過道上。

  一個將臉埋在胳膊里的女生正趴在窗邊的桌子上熟睡,黃棕色柔順的長頭發(fā)覆蓋在背后,與落日灑下的余暉融為一體。

  在如此靜謐的環(huán)境下,方舟甚至還能聽見對面呼吸時附帶的細微鼾聲。

  如果是淑芬在他面前打鼾,方舟必然會直接掏出手機來錄一段,并拍照加文字嘲諷一番。

  但是,陌生同學的話,就算了。

  方舟放慢了腳步聲,就在光學附近的兩個書架來回搜索,每次到頭時都忍不住瞟了一眼趴睡的女生。

  終于,在無數(shù)次側目的情況下,方舟終于發(fā)現(xiàn),被對方墊在胳膊的那本書,就是自己想找的那一本。

  此情此景,雖然有些尷尬,但除了叫醒對方并沒有別的選擇。

  除非能在不驚動對方的前提下,將這本書取出。

  試試就試試!

  方舟在腦海里構思出對面趴睡的力度和所墊書籍的高度,借用小學二年級就學到的工程力學知識,定制出了一份合適的方案。

  隨手找到一本同樣厚度的書籍,左手將對方的手輕微抬起,右手將替換的書籍在桌上輕微頂出被墊的書籍。

  一切都進行的很完美,對方完全沒有醒來的跡象。

  可能是剛陷入深睡沒多久。

  只不過最后一點距離出了些小小的意外,方舟心心念念的書籍終于從女生頭下取出,而即將被墊的書籍在移動最后一點距離時,因為女生睡覺時無意識的翻臉,導致只被壓了一半。

  女生另外一半的頭寬處于懸空的位置,在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橋梁力學,固體力學的保佑下,形成了一個詭異的平衡。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