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角度不同 (略修)
...
所以很多時候,站在的角度不同,看待的事物也有所不同。
像官道之上馬車?yán)镒臈罹?,他就有他的角度體驗和他自己的認知看法。
或許有時候看的覺得有點亂,其實就是切換的角度不好。
....................
像楊景的視野里。
于至漢中,他就一直生活在祖翁趙祐的教導(dǎo)之下,閑又而富足。
而遠見的歷史也是慢慢從自己所看見的事物里,或現(xiàn)時所得到的信息而自我理解而成。
當(dāng)然,也有很多不清楚和不了解的事情。
像遠些時候的楊景他家的祖翁想自請武都郡太守這點,楊景就不知,雖然真正任命也是靠皇帝的一言決裁,但不知就是不知。
像最近,祖翁的涼州牧從何而來、為何而來、誰助而來。而其中涼州牧的任命又有何深意,楊景就琢磨的不大通透。
而楊景想匡扶漢室,而在漢中家里所私自做的準(zhǔn)備和各種事情。也只是楊景所覺得的視野里而能做的事。
外乎,楊景他自己都還不敢完全確定,自家祖翁是否知道自己想篡漢,或許其祖翁應(yīng)該是知道了,只是倆人都還未明說吧。
........................
而在趙祐的眼里。
從剛剛開始景孫所做的事......
雖然疑惑不解,但也無礙,就當(dāng)提前讓他家的景孫認識接觸一下他們家的人脈資源吧。
畢竟都是早晚的事兒。
而且,趙祐若是不說不帶。
景孫能夠知道他家老師任安能喊祖伯么?知道自家趙氏的人脈底蘊么?
能夠知道趙氏跟司馬氏聯(lián)過姻么?
要是不說也不了解,其孫也不會知道益州里有多少是跟他們趙氏親近的。
要是不說,其孫是不會知道漢中的太守蘇固是楊氏引薦扶起來的。
要是不帶,其孫是不會知曉他們倆家在朝廷里的派系。像,那些跟他們親近,那些跟他們是仇視敵對也是不知道的。
同時,在整個士族圈里,那些關(guān)系能夠借力,那些人可以借力,那些資源可以借力,其孫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弘農(nóng)楊氏外加趙氏的這倆個龐大關(guān)系網(wǎng),都是其孫可以慢慢接觸的。
只是,時間太短,認識不夠,從而導(dǎo)致視野和能接觸的大打折扣。
以前若是在弘農(nóng)郡地界上,其孫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結(jié)識的世家子弟應(yīng)該會比較多,然后就能抱成其孫那個輩分的小世家團體,但漢中就弱勢很多了,地域一定的限制了圈子。
不過不打緊,其景孫只要永遠的相信他家祖翁趙祐的人脈和交際能力就可以了。
慢慢的引導(dǎo)結(jié)識資源,也會慢慢起來的。
...
至于。
自請的武都郡和突然來的涼州牧,趙祐心里都有底的,或說在自請的時候就已經(jīng)預(yù)想到了可能性。
而令趙祐沒有底的事,就是沒想到病重皇帝居然駕崩的這么快,這是出人意料的。
就是不知道楊氏的好處多不多了。
..................
去往雒陽路上。
楊景也不背靠馬車墻面了,坐直了身板,望著邊上的祖翁幾度動著唇角,于猶豫之中還是張口問道:
“祖翁,涼州真的......沒事嘛?”
...
楊景這話不是別的意思,就是想問問祖翁任涼州牧真的沒問題么?
或說有把握么?
這其中問題太大了。
...
之前祖翁當(dāng)了涼州牧,他選擇性的先想到了好的地方,而壞的地方才后知后覺。
先不說涼州那塊地兒動蕩不安,光韓遂、馬騰這倆人加起來傭兵五萬八萬最起碼是有的,沒準(zhǔn)還更多。
就光這倆人就很難處理。
而且涼州民風(fēng)彪悍,百姓勇猛,多善騎射。
自然就造就了涼州的兵士多為勇。
...
而且由于中原政權(quán)在西北方向投入資源過少,在西漢時期被強力壓制的西羌各部落,竟然成了東漢王朝的心腹大患。建武中元二年(57年),燒當(dāng)羌首領(lǐng)滇吾襲擾隴西郡,拉開了百年羌亂的序幕。
這延續(xù)百年的羌亂到了黃巾起義的時候,還一起爆發(fā)了‘涼州之亂’。
而這爆發(fā)的涼州之亂還于漢靈帝中平二年,既背景185年,韓遂、邊章等人率軍攻打三輔地區(qū),而后面的董卓跟人奉命征討。
同時185年這時間段是董卓亂京的西涼軍極速發(fā)展的時期,董卓185年屯兵于三輔地區(qū)的右扶風(fēng)。
在爆發(fā)涼州之亂的時候,朝廷也爆發(fā)了棄守涼州的討論。而這次主張棄置涼州的朝臣是司徒崔烈,而且他的態(tài)度非常堅持,“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隴右,征發(fā)天下,役賦無已?!?p> 朝廷長期對涼州的忽視,也是大漢滅亡原因之一。
百年的涼州難題。
加之韓遂、馬騰倆大還在內(nèi)斗的軍閥,屆時祖翁上任了涼州真的沒問題么?
光這倆人的十來萬大軍就難處理。
別說涼州還是胡人、羌人、漢人的混雜區(qū),民風(fēng)彪悍,禮儀習(xí)慣不同,治理起來很麻煩。
...
有的時候楊景就會在馬車?yán)镒聊?,會不會是朝廷覺得涼州難以掌控,而皇帝臨死前正常了?
想給繼位的兒子留下一個完整的王朝?
就派世代忠良的楊家派系的趙氏祖翁去試著治理挽救一下?順便打壓一下太監(jiān)和外戚?
這個楊景無從確定,畢竟皇帝在任命祖翁的第二天晚上就掛了,誰知道呢。
另外,祖翁當(dāng)了涼州牧就還有董卓這個威脅呢。
三輔地區(qū)離漢中還有涼州太近了,而董卓擁兵過重是個巨大的威脅。
.....
而董卓這個威脅,當(dāng)時重病的皇帝劉宏也是知道的。
少時就成長于涼州的董卓結(jié)交羌人,款待羌人。成年后于涼州隴西郡當(dāng)官吏,后有當(dāng)時的并州刺史引薦到袁家,得到了袁家的支持,董卓先后任并州刺史、河?xùn)|郡太守,如此,董卓就已經(jīng)積蓄了不少的西涼軍。
而后的涼州韓遂倆攻三輔地區(qū),也就再次增添了董卓強盛的西涼軍。
在皇帝快死之時,董卓就屯西涼軍于右扶風(fēng)。
對于董卓這個隱患,皇帝就下詔讓董卓去并州。當(dāng)時沒辦法的董卓就只能把長久統(tǒng)御的西涼軍放于右扶風(fēng),就帶著幾千人去并州上任了。
只是當(dāng)時皇帝重病,董卓就走走停停,慢慢走,沒走到皇帝就崩了。
...
如此一想來,這麻煩不是一般的大??!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6-13/60c61f837c5f3.jpeg)
惜搞掉了
我怕你們看混亂了。所以弄個半總結(jié)。 還是我水平的問題,我的鍋,矛盾和懸念方面把握的度還是不夠。 我感覺我寫的有點重復(fù)。 還是水平不夠也最近...嗯字?jǐn)?shù)不多。。等白天我補補。(補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