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懂朕者有誰
通過這段心聲楊凡幾乎可以確認嬴政本人喬裝隱藏在眾人之內(nèi),而蒙毅身后那位戴著面具的大漢尤為值得他懷疑。
無論是個子還是身材幾乎和嬴政一樣,還戴著面具變得更加可疑了,當然這一點說出來幾乎不會有人相信,以他的個性要身穿粗衣麻布如此來降低自己的身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在眾人心中嬴政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再說蒙毅是文官,身邊有個身材高大的隨從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要不是過于無聊不會有人想到這方面去。
而楊凡相信在學(xué)到正確治國的前提下嬴政什么事情都能容忍,他作為秦王時為了請王翦出軍滅趙還不是親自上門賠禮道歉,為了統(tǒng)一天下面子完全算不了什么。
加上這等群英薈萃的場面嬴政又豈能錯過,采取這種辦法也是情有可原。
還有一個細節(jié)被楊凡捕捉到了,就是蒙毅有些坐不住,額頭緩緩流出汗水,若是正如楊凡猜想一樣,可想而知此時蒙毅所承受的壓力何等巨大。
“陛下,你太有趣了?!睏罘矁?nèi)心里對嬴政有了新奇而特殊的評價。
雖然對大漢的身份十分好奇,但楊凡仍舊不能上前揭開人家的面具看看他的真實面容,只能視若無睹。
在楊凡思考嬴政身份的時候,眾人議論紛紛,最后有人忍不住站出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儒家學(xué)派的人,我來說說我個人的治國之道,首先我覺得如今實行的郡縣制有些不妥,我還是提倡實行分封制,不知各位是什么看法?!币晃蝗迳鹕碚f道。
“我表示反對,我認為如今的郡縣制更佳,郡縣制下的郡守和縣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說明都是千挑萬選中有才之人,更加有能力去管理好一個郡或者一個縣的長治久安。”有一位學(xué)者起身給出反對的看法。
“孔夫子曾說過,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同分封制時能團結(jié)陛下的所有公子,加強兄弟間的聯(lián)系,何樂而不為?還是你懷疑陛下公子沒能力去管理?”儒生繼續(xù)提出自己的觀點。
此話一出,那位學(xué)者徹底啞口無言,只能坐下來悶悶不樂喝上一口酒。
楊凡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非常犀利,先把孔子的思想搬出來,后面還挖了一個陷阱,不想掉入只能避開,畢竟公子扶蘇和胡亥都在場,這個陷阱誰踩誰死。
楊凡很清楚,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克己復(fù)禮”。在他看來,西周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其實,西周的分封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之后從秦到清的中國,稱為“帝國社會”更為恰當。在分封制中,所有封建領(lǐng)主都能在自己的封地上保持類似君主的權(quán)利,同時在形式上保持統(tǒng)一,可以共同抵御外敵。而在帝國制中,只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原來的其他封建領(lǐng)主的很多權(quán)利都被剝奪了。這是封建制和帝國制的一個非常大的不同之處。至于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想,很簡單,他代表了封建領(lǐng)主的利益。
這樣的思想沒有問題,只是時代變了,嬴政要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必須采用郡縣制。
縱觀整個華夏歷史,這不是誰能作出的選擇,即使是嬴政這樣的的千古一帝,或者孔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家。因為這是由歷史發(fā)展作出的正確選擇,說白了對與錯,隨著時間流逝自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這人說的話有些道理,分封制確實有他說的那些好處......】
楊凡聽到嬴政這段心聲,更加崇拜他本人。說明嬴政做事非常理智,沒有一味否定別人的觀點,即使對方與他的觀點不一致,只要說得正確,他就會表示認可。
這里楊凡不得不感慨清朝末期那些執(zhí)政者,但凡有嬴政這種理性頭腦和魄力,不至于自認為清朝高人一等,瞧不起其他國家而采用閉關(guān)鎖國這種愚味無知的政策而亡國。
隨后又有幾個學(xué)者站出來反駁那個儒生的觀點,可惜未償所愿,只能忍受著屈辱坐下來。
感覺屈辱的人不止是他們,還包括扶蘇、胡亥和贏陰嫚在內(nèi),他們父皇一直堅持的郡縣制居然得不到眾人的支持,又不能提出有效反駁那位儒生的觀點,只能生悶氣。
“所以蒙毅大人,我建議廢郡縣改分封,還請你入朝時告知陛下,這一點民心所向?!?p> “好......”蒙毅深知嬴政對郡縣制何等的執(zhí)著,卻無法反駁他人的意見,只能喝酒解悶。
【分封制是目前民心所向的政策沒錯,但絕不是長治久安之策】
【分封制會隨著各個諸侯卿大夫和天子血緣關(guān)系越來越遠,就拿周朝來說他們對周天子的感情基本上已經(jīng)很淡漠了,再加上距離較遠,不會很聽命于天子。這個在西周的后期已經(jīng)有所顯現(xiàn)。再加上末年的犬戎攻破鎬京,迫使平王遷都。使得周天子顏面掃地的同時也喪失了對固有王畿的占有。從此之后的周王室基本上先后成了鄭、齊等國的旗號而已?!?p> 【沒有實權(quán),可以說這都是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因為分封制決定了地方諸侯的權(quán)利過大,比如諸侯所擁有的治民權(quán)、司法權(quán)、軍權(quán)。第二,從另一個角度講,后來的分封制不利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原因在于分封制決定了土地名義上的被周天子所有,實際被諸侯卿大夫們占有。而這些個貴族不參與生產(chǎn),通過耕于其上的農(nóng)奴們得勞動獲得勞役地租。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農(nóng)奴們的產(chǎn)量增高,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土地。于是勞動積極性下降,于是大量的逃亡現(xiàn)象也出現(xiàn)了,可以說,分封制從一定程度制約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可惜大部分人只看到分封制短時間內(nèi)的好處,卻沒往遠處想其中的弊端?!?p> 【這番大業(yè)看來任重而道遠啊?!?p> 【試問,天底下之下懂朕的有幾人?】
【輔助朕能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又有誰?】
【唉......】
楊凡沒想到嬴政對分封制有如此深刻的看法,他的一大堆心聲像洪水一樣涌入楊凡腦海里,令楊凡措不及手。
試問,天底下之下懂朕的有幾人?
輔助朕能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又有誰?
配合內(nèi)心一聲長久的哀嘆聲,楊凡算是第一次讀懂了這位看似無所不能的千古一帝內(nèi)心的無奈。
陛下不要擔心,我會一直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