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親戚聚會
就連往年的廟會也直接從臘月延伸到了正月十五了。
這一段時間的那些廟會,大朝會的什么的都在開始進行著,長安城里的各處都是熱熱鬧鬧的,因為是過年,又恰好碰上了皇帝的壽誕了,普天同慶的大日子,更是一樁國之盛事,百姓們也都紛紛為陛下賀喜而熱鬧著。
那些周邊小國,一個個的也跟著湊著熱鬧了起來,周邊的那些小國們也跟著湊熱鬧。
在幾個月之前,皇帝就下詔讓地的王爺們回長安過年和賀壽,這消息一出來,不僅大唐江山的這些王爺們知道了,還有那些各地對大唐臣服的屬國們也都派遣使節(jié)來賀喜。
西南,高句麗,吐谷渾等一些和大唐比較相近的國家,全都來了,長安城每天都沒有不遠萬里而來的番邦車隊進入。
現(xiàn)在,皇帝的這個壽宴,不但是家事了,還成了國事的一部分了。
但是這些對于長安城的百姓們來說,對于這些番邦使節(jié)他們看都不看,走著在路上,大唐百姓們看著這些番邦之人,所有人都是昂首挺胸的,他們有著根治內(nèi)心的大國自信!
他們才應(yīng)該是被人崇拜的那個!
因為他們的國家是威風赫赫,國力強盛,盛世到來的大唐!
這些天光是來朝賀的國家就有一百五十多個,藩屬國更是有五十多個。
如此萬邦來國的泱泱大國,開放文明,明君賢臣良將當朝!這就是唐人能從骨子里驕傲的資本!
華夏人骨子里雖然不排斥番邦之人,可是也有一些在其他國家的人面前為自己的歷史和文明驕傲的傳統(tǒng)!
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們這些天都是忙暈頭了的,忙得頭部離地的,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務(wù)求此時此刻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因為現(xiàn)在不僅是有各位王爺們在看著,還有那么多的藩國使臣和來朝賀的使臣們都在看著,如果在這個時候丟了大唐的臉面,丟了陛下的臉面,那可真的是萬死難贖其罪。
對比起這些忙上忙下,忙的團團轉(zhuǎn)的官員們,李闕反而是最清閑的那個人。
這些天,就是孔穎達和褚遂良都不喊李闕去上課了,而是忙著去接待各位皇子和各國使節(jié)們。
身為大唐皇帝,過去的秦王,天策上將一代狠人李二的兒子們,都很為自己的老爹驕傲的。
在這么多的王爺里面,和李闕關(guān)系最好的就是和他的老爹一母同胞的那兩個兄弟,魏王和晉王,他們一直都有所來往。
現(xiàn)在滿長安城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未來的儲君是秦王殿下了。
因為過年朝賀的那天,是大臣們?yōu)楸菹沦R了以后,也為秦王殿下賀了!
這是只有儲君才有的待遇,或者說大唐的前兩位儲君,高祖的李建成,當今陛下的李承乾都沒有這個待遇的。
而且也讓這些陛下的皇子們都知道了,大唐江山繼承人是不可能落到他們的頭上,而且他們也看到了李闕如今的這個樣子,一身的意氣昂揚,看著好像比他們的大哥還厲害了那么一些。
除了和李闕是骨肉至親之間的親情,還有作為臣子的提前討好。
那些其他的王爺們,對于李闕也是不咸不淡的,他們也都知道,還有兩位嫡出的皇子在呢,憑借他們的父皇對于先皇后的敬重,還有長孫無忌他們關(guān)隴貴族在那。
長孫家族和關(guān)隴貴族是不可能會答應(yīng)沒有長孫家血緣關(guān)系的人登上皇位的。
而且他們還是未來儲君的皇叔呢,只要他們不造反,在封地上怎么樣就怎么樣,還有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呢。
他們也有著少年人的心高氣傲,不屑于去巴結(jié)李闕這個未來的儲君,可是也不會去得罪。
哪怕是這些王爺們里面,氣焰最囂張的皇叔祖父漢王李元昌,現(xiàn)在在李闕面前也是不敢托大的,因為這個大侄孫子,太像他皇爺爺了,尤其是那雙眼睛,簡直是可以看透人心里想什么一樣,還那么得皇兄寵愛,簡直就跟成精了一樣。
可是偶爾的時候,漢王李元昌也是忍不住要在李闕面前擺出皇叔祖父的架子,因為他從小是比較得寵的,而且封地又很是不錯,說話之間隱隱約約的都帶著一些傲氣。
李闕也知道他骨子里到底是個什么德行,懶得跟他計較,在他看來,漢王李元昌就是一個在叛逆期中的叛逆孩子,以后好好收拾敲打一下就可以了。
對付這樣的人,只需要捧著他就是了,想要弄他,隨時的事情!
畢竟,天要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性格決定命運,就他這樣的性格,想要拿捏他還是簡簡單單的。
而那個身負兩代皇朝皇室血脈尊貴的吳王李恪,李闕也沒有接觸太多,對方也沒表示想要和他接觸太多。
今天是難得一見的好天氣,冬日暖陽!
在長安城,冬天這樣的天氣,還是很難得的!
雖然說還有些冷,可是畢竟也已經(jīng)是不下雪了,萬里晴空的。
而在禁苑之中的演武場內(nèi),李闕正在和各位大唐的王爺們一個個的一邊策馬,一邊聊天,說的都是地方上和朝廷里的一些趣事,大家都聊的不亦樂乎。
不遠處的那邊,漢王李元昌正在那騎馬練習騎射,策馬狂奔,但是在馬背上左右開弓,箭箭命中!
確實是高祖皇帝捧著寵著長大的這個小兒子,就說他這手騎射功夫,李闕雖然騎射也不差,可是自問也不及!
大唐以武立國,一直都是重武輕文的,李淵和李世民時期對于皇子們都是要求能文能武的,而且這些肯好好學習的皇子們還都是出去沙場上歷練過一二的。
畢竟貞觀四年,從DTZ消滅以后,大唐在那十年之間,就對外征戰(zhàn)不斷,皇子們的弓馬也都很是嫻熟,這些武功里面還是要以吳王李恪為首的最厲害。
也不過十幾天的時間而已,武功不俗,騎射精湛,擅長書畫,驕傲意氣的漢王李元昌,已經(jīng)是李淵所出的那些皇子們里面的帶頭人物。
他在演武場上炫耀著自己的本事,一邊的王爺們都在很捧場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