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實力派的富二代
凱琳回到辦公室的時候,正好是午休時間。幾個年輕的女同事捧著今天新鮮出爐八卦雜志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不熱鬧。其中一位看見凱琳回來,大聲嚷道:“凱琳,今天開會有沒有替我們多看老板兩眼?”
凱琳還滿腦子想著上午開會的事情,一時愣了神,那同事已經迫不及待地宣布:“我們的帥哥老板榮登十大鉆石王老五的頭名,你今天見到他是不是覺得他特別有男人味?”
凱琳莞爾,她現在最不需要擔心的怕就是這種無厘頭的選舉。這本雜志從五年前便開始每年有一次這樣的評選活動,只不過上榜的多數是一些白手起家的年輕才俊。這其中包括一些搞房地產的,也有一些早期的海歸派,或是有學歷,有頭腦,有技術的IT新秀。
像傅承駿這樣,有父蔭庇護,從小豐衣足食的富二代公子哥兒,從前是從未上榜的。不過,這次傅承駿不但金榜題名,而且勇奪桂冠也并不讓人十分意外。自從成功收購萬安以后,傅承駿便即時聲名大噪,從此甩開他二世祖的稱號。
萬安保險原是城中老字號的財險公司,而它的建立也充滿了一些傳奇色彩。相傳中國最早的保險業(yè)起源于1805年,是英國人設立的,后來多間英國企業(yè)也紛紛在幾個大城市成立了許多保險分行。
當時萬安保險的祖先爺從英國留洋歸來,便在這些當年的外企謀了份差事。沒想到這位祖先秉著三分聰明,七分勤奮,竟在英國人是老大的公司中嶄露毛角,深受上司重用,也受同行敬佩。終于,在1876年,他成立了萬安保險,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家中國人自己的保險公司,讓人一度引以為豪。
到二戰(zhàn)末期,財產保險公司在中國已有相當市場與規(guī)模。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頒布了兩大關于保險業(yè)的批文,其一是要把所有保險公司公有化,其二是要驅逐所有外資公司出境。這時,萬安的祖先爺已經去世多年,他的子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關閉了萬安。只是這個發(fā)揚中國保險業(yè)的祖訓卻被一代代傳了下去。
皇天不負有心人,萬安后代中頗有一番大志的符輝揚在他65歲之際,終于再次組建了萬安保險,當年也是一宗頭等大新聞。畢竟萬安是當時城中唯一的一家財險公司,在往后的日子里倒是壟斷市場很長一段日子。但是,好景不長,也許是經過大半生的操勞,符輝揚晚年頗受病魔的纏繞,在力不從心的情況下,他只好將大任放到了獨子符云的手上。
而這符云呢,卻是典型的浮夸公子。也許是小時候家境并不富裕,自從父親設立萬安以來,便頓時覺得一躍龍門,身價大增。每天只懂得打著老爺子的旗號,在公司里走馬觀花一通,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讓他風花雪月還行,經營管理,那是萬萬不可。偏偏符輝揚覺得孩子小的時候虧欠太多,于是總想補償,對符云的所作所為往往一只眼睜,一只眼閉,最終導致了如今后繼無人的尷尬場面。
果然不出所料,在符云的管理下,萬安迅速走向下坡路。保險業(yè)最講究的便是誠信,市場人士對他這種混水摸魚的混亂管理并不看好,紛紛拋售其股份。與此同時,一家日本公司永和財險早已盯上了萬安,想以此作為打入中國市場的平臺。為了收購萬安,永和倒是花了不少功夫。
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外資企業(yè)在中國投資的。當時來說,所有外資投資者不得占一家保險公司的25%以上的股權,而每家外資則不得占10%以上的股份。總而言之,外資沒有控股權。
但是這永和野心勃勃,也對萬安情有獨鐘,很有一股不達目的,死不放手的精神。終于,在大費周章后,竟讓他們找到了一家頻臨倒閉的小公司,其創(chuàng)建人還是一個有中國籍的日本人。兩家一拍即合,那小公司老板非常樂意做一次假皇帝,讓永和借殼上市。一切早已準備就緒,只欠東風。所以當符云這東風稍稍一吹,永和馬上蠢蠢欲動。
一開始,符輝揚還是樂意轉讓的,畢竟自己一生心血,賣給他人總好過敗在兒子手上。只是沒想到后來竟查出這收購幕后者竟是永和,一時間,保守的他便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一方面,若萬安不賣,照這個情況走下去,很快便不能償付保險理賠之金額,對保險客戶的影響很大。
但另一方面,他打心眼里不想讓給外國人,這里頭也有很大一部分民族主義作祟。萬安不但曾是城中龍頭企業(yè),它也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的企業(yè),意義不同一般。當時,唯一能讓此事完美結局的,便是能有另外一家企業(yè)來收購萬安,符輝揚想起了傅氏。
在頭一輪的接觸中,傅承駿對于這同行的際遇雖大有感慨,卻有點愛莫能助。一來,傅氏一直以來主營人壽保險業(yè),未曾涉及財產及非壽險類。這兩種險種雖都是保險,但一個保人,一個保物,性質與風險都非常不同,資本成本也要增加。
再者,自從傅氏在兩年前交到傅承駿手上以前,一直是由父親傅知義與舅舅梁書遠共同掌管。傅知義雖是名義上的總裁,但他本人是個徹徹底底的文人書生,平時喜歡琴棋書畫,寫作照相,對經營管理一點也不感興趣。
所以自然而然的,公司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掌權人是梁書遠。傅知義對此不但毫無異議,甚至樂得清閑。
但是,傅承駿則深得其爺爺的基因,很能創(chuàng)新,也很有干勁。加上那名堂響當當的哈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回國后,很有要大干一番事業(yè)的念頭。
然而,他那些新的經營理念卻不為保守的舅舅所接受,兩人在很多意見上的分歧讓梁書遠對這個侄子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處處提防。而公司的高級人員及董事會也當然不出所料,都是舅舅提拔上來的人。平時雖然會給傅承駿幾分薄面,但在關鍵時刻總會站在舅舅的一邊。
就是前陣子,傅承駿提出傅氏現有產品已經達不到客戶的要求,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唯有開發(fā)更新更好的產品,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結果這一方案經過好幾輪的再三思考,終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所以說,現在提出去收購另外一家公司,這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當然,現在傅氏的人壽險被牢牢掌握在舅舅手里,出于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tài)。若他能把業(yè)務擴展,開創(chuàng)一片自己新天地,也未嘗不是一種突破的好方法。所以在這件事上,他一直猶豫不決。
直到那一天,當符輝揚親自搖著輪椅出現在傅承駿辦公室時,他備受感動,終于下定了背水一戰(zhàn)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