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戰(zhàn)斗力來自于敢戰(zhàn)的勇氣。
冷兵器時代,所謂的強軍也是靠人力、裝備和紀律,憑借敢打敢拼的精神。
縱然強大又能強到哪兒去?
懸殊到人家能用無人機定點清除敵對方嗎?
只要一百個長槍手都敢嘶吼著端著長槍突刺來犯之敵,建奴的白甲兵也得被刺成蜂窩。
再也不肯為奴的漢人肯定有了勇氣,為了保衛(wèi)家園,他們應該可堪一戰(zhàn)。
黃毅暫時沒有要求訓練火繩槍的實彈打放。
十個婦女和二十個少年當下在趙勇、李萬全示范、監(jiān)督下練習端搶平舉瞄準,一遍一遍練習裝填、打放的步驟。
包括黃大勇和已經傷愈的黃大雙等等,有三十幾個少年、青壯年男子在練習射箭,他們都是相對體力大一些,有一定基礎的。
黃毅手里有不少繳獲的牛角弓和羽箭,只可惜能夠具備弓手射術的只有虎嘯川兄弟倆、察喇合、格爾達、鴉莫帛里、黃大智等等十七人。
射箭這種技能不是什么高端技術,用賣油翁的評價“但手熟爾!”
只要臂力過得去,每天勤學苦練,縱然做不到百步穿楊,也能在防御戰(zhàn)中發(fā)揮作用。
以后即便擁有了大量火繩槍也不能放棄弓箭,畢竟彎弓搭箭比裝填火繩槍快捷多了。
火繩槍還有諸多壞處,比如動靜太大,容易暴露目標。
再比如說大風天、下雨天能不能打響誰都吃不準,射箭幾乎做得到全天候。
當然,連續(xù)不斷一兩個月陰雨綿綿,弓箭也能廢了,但是北方不可能遭遇這種極度潮濕的天氣。
況且火藥、鉛彈都不便宜,每打出一槍價值都不低于二斤麥子,跟能夠回收的羽箭相比,成本太大。
黃毅所做的一切一句話就能概括,以后的黃家全民皆兵。
他估計,三個月后,全民皆兵的黃家作為防守方,建奴來一個牛錄兵力,都能戰(zhàn)而勝之。
當然,這種情況暫時不可能發(fā)生。
黃毅暫時沒有打制米尼槍,他不想在赫丹巴特爾的部落里開金手指,甚至于用買來的燒酒反復蒸餾提取酒精都沒做。
他已經翻看了手機里保存的有關于米尼槍的資料和結構圖。
覺得受限于當下鋼鐵的材質,鍛造的槍管壁厚必須加大,這會導致米尼槍的重量遠大于魯密銃。
黃毅現(xiàn)在的力氣特別大,即便自己打制出的米尼槍重量達到十明朝市斤,也做得到平端著瞄準射擊。
反正以后的火槍手還是普遍裝備大明軍隊大量使用的鳥銃、魯密銃。
黃毅僅僅是爭取精工細作出幾桿米尼槍,留給自己用來狙殺敵軍將領。
當然,如果能夠在忠、孝、雙、全、鵬等等少年中發(fā)現(xiàn)具備射擊天賦的,也可以培養(yǎng)成為狙擊手。
再次回到部落過冬營地的第二天,黃毅讓張氏、李氏幾個忙了幾個炒菜請赫丹巴特爾和喀嘞圖、莫日根、胡赫魯?shù)鹊染湃撕染啤?p> 最吸引這幾個蒙古人的是一大盤黃燦燦的炒雞蛋發(fā)出的特有香味。
喀嘞圖、莫日根幾個簡直是垂涎欲滴!
黃毅買來二百斤雞蛋是為了孵小雞。
今天炒著吃的雞蛋都是用充電寶的強光手電筒照過的,沒有受精。
喝烈酒吃炒菜,包括赫丹巴特爾在內的九個蒙古人有可能是頭一回,越喝越高興。
算上黃毅這個相當于是軍師、顧問的漢人,一起喝酒聊天的十人是整個部落的主心骨。
用不著其他人翻譯,莫日根聽得懂漢語,只是說得不順溜。
黃毅趁著酒酣耳熱之時跟他們談起準備帶上漢人和歸屬于自己的那些蒙古家庭去山里定居。
漢人開荒種地,蒙古人放牧,并且承諾以后每年都會給部落交不低于一百石麥子。
蒙古部落其實都是分開放牧的,否則那么多牛羊馬匹,聚在一起怎么吃草?
一般情況下都是秋后才漸漸地聚集,一起度過最難挨的寒冬。
到了春天,蒙古人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各自放牧。
赫丹巴特爾雖然沒有種過地,但是知道,想要收獲麥子,必須保證春耕和秋收。
黃毅帶著歸屬于他的人口去種地,赫丹巴特爾又不損失什么,當然支持。
他這段時間還一直擔心黃毅要回大明呢!
誰知黃毅選擇依舊留在大草原、留在他的部落附近。
赫丹巴特爾很高興,他舉杯敬酒表示歉意,因為他沒法幫忙種地,僅僅能夠保證不讓其他部落通過他的放牧地去黃毅開荒的地方。
得,要的就是這句話。
黃毅立刻把碗里的酒一口悶,表示他能不能帶著漢民安心種地完全仰仗赫丹巴特爾提供安全保障。
酒有些烈,赫丹巴特爾有了幾分醉意,此時豪情萬丈。
他拍著胸脯保證,除非他死了,否則不可能有誰能夠越過他的地盤攻擊黃毅的立足地。
喀嘞圖、莫日根、胡赫魯?shù)鹊劝藗€頭領也紛紛表態(tài),但凡他們有一口氣在,都不可能放任何敵人過境。
酒烈、菜香、話投機,十個人越喝越高興,什么話題都聊。
吞掉宿敵咔察固特部后赫丹巴特爾更加自信了,他知道部落的地盤不穩(wěn)固,必須立威。
他跟黃毅商量,意思是冬天閑得讓人郁悶,何不如下手打掉附近的幾個部落?
這話一出口喀嘞圖立刻嚷嚷著說干就干。
莫日根提醒大家,不能打依舊歸順林丹汗的部落,完全可以打歸屬于敖罕、奈曼、喀喇沁的小部落。
胡赫魯和另外幾個頭目都通過打仗使得自己的家私、牛羊馬匹、女人、奴仆、翻了數(shù)倍,很好戰(zhàn)。
他們都說當下的部落實力強大士氣高昂,絕大多數(shù)勇士們盼望著再干仗,一致要求盡快決定先打哪一家!
建奴、韃子喜歡冬天打仗。
一是天氣寒冷無事可做,打了勝仗能夠保證一年不愁吃穿。
二是衣服穿得多,哪怕沒披甲,也能夠扛得住漫射的輕箭。
三是即便受了傷,也會因為天寒地凍少了感染的風險。
四是秋收后,敵人,特別是漢人的家里儲備了過冬的糧食。
這也是皇太極選擇十月初從沈陽出發(fā)繞過關寧防線,通過喀喇沁蒙古的地盤,于十月底從薊鎮(zhèn)防區(qū)破口殺入關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