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文治有法家拂士,武功有刀槍劍戟
聽到‘唐格’二字,呼延維震驚不已!
三個月前,大巫與唐格比試失敗的消息,在匈奴內(nèi)部傳得沸沸揚揚。
身為呼韓邪的親信,呼延維豈能不知,大單于就是為了消除比試失敗的影響。
才在三個月內(nèi),匆忙集結(jié)百萬大軍,攻擊漢朝邊境的。
他們原本的打算是劫掠一番,就回去,畢竟大漢可是個龐然大物。
但沒想到,如今的大漢,已是病入膏肓。
匈奴大軍不費吹灰之力,便長驅(qū)直入,劫掠數(shù)個州郡。
這可比放羊來錢快多了。
不僅劫掠的盆滿缽滿,而且獲得了大量的奴隸和女人。
呼延維原本還想憑借匈奴的戰(zhàn)績,貶低漢朝皇帝一番。
眼下唐格在此,貶低的事恐怕要落空了。
他不禁感慨,漢國不愧是泱泱大國,人才輩出啊。
但他身為匈奴特使,也不能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fēng)。
遂高仰著頭,頤指氣使道:“大漢皇帝陛下,我此番代表大單于前來,是來請和談的?!?p> “我匈奴這次之所以派大軍攻伐貴國,完全是因為貴國不講信用,派去個假公主來糊弄我們大單于?!?p> “只要陛下將真正的公主嫁給我們大單于,再陪嫁五千萬貫,將兗州、并州悉數(shù)割于我們。”“如此的話,我們倒是可以考慮退兵,與大漢共結(jié)秦晉之好?!?p> 聽到此,唐格差點笑出聲來。
“呼延維閣下莫不是要笑死我不成?我大漢不講信用?”
“先前匈奴與我大漢比試,定下賭約。若是大漢勝利,匈奴便給大漢二十萬匹馬。”
“如今,馬呢?”
“若說不講信用,也是你們匈奴不講信用在先!”
“給你們這種不講信用的種族在這談判,簡直是我大漢的恥辱!”
聽到此,呼延維露出難堪之色。
他沒有想到,唐格不僅法術(shù)了得,而且能說會辯。
他上前一步,咄咄逼人道:
“哼哼!我想國師還是想清楚再回答吧!”
“我匈奴百萬大軍,就在黃河邊上。”
“割不割地,送不送公主,可不是你們說了算!”
“如果不送的話,那我匈奴百萬大軍,只能自己來提了!”
“到時候,可不是一個公主,幾千萬貫錢就能解決的事了!”
“呵呵!”唐格帥氣的臉龐上,多了幾分不屑。
“我泱泱華夏,文明古國?!?p> “長安城中有虎豹精騎,山東河北有百萬大軍?!?p> “文治有法家拂士,武功有刀槍劍戟!”
“不要以為拿著兩把破刀,騎著馬越過長城,就想來欺辱我大漢天朝!”
“回去告訴呼韓邪,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p> “告訴他!盡管來吧!到時候,一匹馬也別想再出長城!”
此話一出,朝中大臣們,無不動容。
“說得太好了!”
“我泱泱大漢,豈會懼怕邊鄙匈奴!”
“趕快滾蛋吧!你呆在這兒,就是污染大漢的空氣!”
“小小匈奴,也敢在我大漢地盤放恣!滾犢子!”
“兩國只能在戰(zhàn)場上見!絕不接受和談!”
“對!絕不接受任何和談!”
一時間群情激奮,人聲鼎沸。
因為大臣們此時皆是知道,若不把匈奴打怕了,打趴下。
即便是割地賠款再多,嫁過去的公主再多,也只是抱薪救火。
薪不盡,則火不止。
漢元帝也是在此時發(fā)話了,難得強硬一回道:
“朕!永不與匈奴和談!”
他這是在給大臣們吃定心丸。
怎么說,他也是大漢的皇帝,天下的共主。
大臣們戰(zhàn)敗投降匈奴,還能茍且偷生。
唯獨他這個皇帝,即便投降也是死路一條。
呼延維見沒了誆騙大漢朝廷的機會,臉面上掛不住了,怒而拂袖。
“那我們前進戰(zhàn)場上見!”
說罷,持著旌節(jié)大步而去。
等匈奴特使走遠了。
漢元帝才恢復(fù)以往的頹然,悻悻地向唐格道:
“國師啊,咱們哪里來的百萬大軍?”
“我這個當(dāng)皇帝的,怎么都不知道?”
“難道國師,會撒豆成兵的仙法?”
唐格無奈,解釋說:“我大漢現(xiàn)在雖然處于劣勢,但氣勢上決不能輸?!?p> “連陛下您都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白萬大軍,那匈奴就更不知道了?!?p> “我大漢朝南北縱橫萬里,匈奴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吞掉,簡直是天方夜譚?!?p> 蕭望之面帶擔(dān)憂地上前,向唐格拱手道:“如今匈奴舉兵百萬,迫近長安,敢問國師,可有退敵之策?”
大司馬史高也是湊上前說:“匈奴來得突然,我漢朝現(xiàn)在已是沒有可調(diào)遣之兵?!?p> “雖然朝廷已向荊州、益州發(fā)布了調(diào)兵令?!?p> “但這些地方,人口不多,路途又遠。勤王能過來三五萬,已是極限。相較于匈奴的百萬大軍來說,猶如杯水車薪?!?p> 隨駕來的大臣們,又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匈奴百萬大軍即將迫近長安城,而我漢朝沒有一兵一卒可供調(diào)遣。”
“即便是國師法力通天,也難以撼動百萬雄師??!”
“大漢這次危難,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不如建議陛下南狩益州?!?p> “益州天府之國,我大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待陛下抵達益州之后,再下令召集天下勤王之師,伺機反擊,未嘗不可?!?p> 聽到朝中大臣們說的話之后,蕭望之大怒不已:“聒噪!”
他奔跑至一位金瓜衛(wèi)士旁,拔出衛(wèi)士的佩劍,面向眾大臣。
奮力嘶喊道:“誰若是再敢言退!誅九族!”
此話一出,眾大臣噤若寒蟬。
連史高也不禁向后退了半步,他沒有想到蕭望之一介儒臣,竟有如此氣魄。
說實話,他心中也是打算向陛下建議,南巡益州。
但蕭望之來這么一出,史高心中的打算,已然說不出口。
蕭望之以儒臣之身,橫眉怒視說:
“我不知剛剛你們是誰說的退卻之言,我也不想去深究。”
“諸位世代吃的都是大漢的俸祿,家中皆是有子弟在陛下身邊擔(dān)任郎官?!?p> “這些郎官,將來也會是我大漢朝的文武重臣?!?p> “大漢和平的時候,好處都讓你們占了!”
蕭望之聲音加重了幾分:“如今大漢遇到了危險,陛下遇到了危險,你們倒是好!”
“第一時間想的就是逃跑!”
“你們對得起平時吃的山珍海味嗎!那都是百姓們,辛辛苦苦,一粒一粒收獲的糧食!”
“對得起培養(yǎng)和栽培你們的陛下嗎!陛下信任你們,才將你們放到一個個重要崗位上來!享受榮華富貴!”
“對得起大漢六千萬百姓嗎!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殊不知,我大漢的財富!我大漢的土地!我大漢的人才!都在關(guān)中!”
“而關(guān)中的精華,又皆在長安!”
“長安不復(fù),則關(guān)中不保?!?p> “關(guān)中不保,大漢就完蛋了!”
“丑話說在前面,誰若是敢向陛下言論退卻之言,我蕭望之親自帶兵,誅殺他家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