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捍于赴死(求推薦票)
王邑聞言縱目遠眺,看到漢軍營地火光沖天,在營地中央漢的旗幟和新的旗幟分列兩方,沒有再交錯在一起。
這明顯是漢軍反應過來了,已經形成了有了防備的力量,新軍開始重整兵馬,雙方形成了僵持之勢,等著新軍騎兵的下一次沖鋒進攻。
“陛下勿憂,這是更始逆軍反應過來了我軍騎兵偷營,以敵中軍大營為中心集合了一定的防御力量,
趙將軍讓騎兵繞營四周不斷騎射,削弱敵軍力量,然后等待子瑜的步兵會合,一舉攻破敵中軍大營?!?p> 聽到了征戰(zhàn)多年的王邑分析了雙方戰(zhàn)局,王邑也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這一戰(zhàn)關系重大,不管以后要有什么宏圖偉業(yè),重整河山,都是在這一次反擊能勝利的前提下,而且還得大勝,否則一切皆空,
雖然他很信任趙云和名傳千古的白馬義從,但是作為一個沒上過戰(zhàn)場的21世紀的五好青年,王莽內心也是慌得要死。
聽到王邑提起了衛(wèi)將軍王林,王莽有點關心道:
“讓子瑜領兵出城反擊可以嗎,他不是一直都在長安從郎中升到了衛(wèi)將軍,能帶領好這上萬的士兵反擊嗎?”
“陛下,子瑜有很好的天賦和豐富的理論儲備,以前只是缺少實戰(zhàn)經驗,隨我守城這么多天,也是把這一塊短板補上了,
再說他這次出戰(zhàn)也是輔助趙將軍作戰(zhàn),只是讓他跟著趙將軍多學習一下,臣也老了,皇室人才一直青黃不接,一直都是臣和故章新公硬撐著領兵出戰(zhàn),是時候培養(yǎng)一下皇室下一代了。”
王邑對于王林在這次守城戰(zhàn)的表現很滿意,王尋戰(zhàn)死,自己眼看著身體也越來越差了,他有心把王林培養(yǎng)成為皇室下一代領軍人物。
“嗯,希望王林能不負大司馬的期盼吧,皇室年輕子弟是愈發(fā)得不行了??磥硪院箅薜米ヒ蛔セ适业慕逃??!?p> 兩人在這里聊著,后面被王莽帶來的大臣們才明白為什么皇帝半夜叫他們進宮,然后帶著他們上城墻了。
原來今天晚上陛下和大司馬要準備出城夜襲漢軍,明白過來的大臣們三三兩兩的私下里交流著,也有那些不合群的都單獨一個人在遠眺兩軍戰(zhàn)況,
雖然夜空被火光照得通亮,但是這么老遠也看不到一個個士兵的面容,只能老遠眺望到大集團軍隊盔甲的顏色和數不勝數的旗幟來推斷軍隊歸屬。
王盛是為數不多并不孤僻但是被其他大臣孤立了的官員。
在其他官員眼中王盛就是長安城一個賣炊餅的平民,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被皇帝看上了一下平步青云,根本不配和自己這些豪族世家為伍,
而和他一樣出身貧寒的當場根本就沒有,王莽帶過來的大都是重臣高官,最低的也是元士。
王盛對此倒不在意,他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不過是官場被孤立罷了,當朝比自己位置還高的也不多,這些人最后看見自己還不得笑臉相迎,主動問候,不得不說皇帝陛下給的太多了。
王盛正自我安慰呢,突然看到漢軍中軍大營附近僵持的雙方有了變動,畫著“漢”字的無數面旗幟像洪流一樣向前涌動,
雙方旗幟開始交錯,旗幟下方新漢兩方的軍隊也開始了血戰(zhàn),明顯漢軍旗幟要多于新軍的旗幟。
半個時辰后,看著新軍漸漸要被包圍,王盛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突然從北邊沖來了一大隊新軍插到了漢軍包圍陣的外面,里面的新軍開始反攻,形成了兩面包夾之勢,
漢軍遭到重創(chuàng),漢軍的旗幟一面面倒下,只有一部分開始向東逃走,后方新軍也緊緊追在后面。
心里一直緊繃著的王盛情不自禁地喊道:
“陛下,天佑大新,更始逆軍潰逃,我軍打贏了!”
劉玄建立的漢朝自然是不可能被新朝承認的,所以對于綠林軍建立的漢朝,新朝堂野明面上都稱呼為更始偽朝,對于漢軍都叫為更始逆軍或者更始偽軍。
王莽和王邑當然也看到了這一幕,知道是趙云和王林擊潰了漢軍,王莽笑道:
“好,大勢已定,天佑大新,將士們在前線窮追賊寇,諸君就隨朕回去給將士準備慶功宴吧!”
正如新朝群臣看到的,申屠建醒來后集合了自己中軍精銳萬人又不斷有其他營士兵集合過來,正想要殲滅這支襲營的騎兵,背從長安城中殺出的王林率軍背刺,漢軍直接潰敗,申屠建帶著殘余漢軍慌忙向東方而逃。
王林的這一萬人馬可都是昆陽之戰(zhàn)后新軍殘存的野戰(zhàn)精銳了,哪怕被王大攻破了一面城門,王邑也忍住了沒有放出來,積蓄多日,就等此時。
寅時,灞水橋。
無數的漢軍一路潰逃,到了灞水橋爭先恐后搶著過橋,小小的石橋哪能容如此多漢軍同時渡過,有心急的漢軍一刀子就捅在了前面擋路的漢軍心口上,
本來漢軍大部分都是剛起義半年的農民,申屠建手里的萬余精銳也在長安城下被新軍包夾重創(chuàng),
當第一起血例出現了,一場為了過橋的血戰(zhàn)就在灞橋爆發(fā),紀律性本來就很差的漢軍為了求生大部分都把刀伸到了袍澤的懷里。
看到橋上如此擁擠,不少心思機靈的漢軍都跳進了灞河,十月份的關中已入深秋,河水寒冷刺骨,身上還披著冰冷的鎧甲,不知道有幾個士兵能活下來。
“滾開,給大將軍讓開位置,把擋路的都殺了?!?p> 王大也護著申屠建到了灞水橋邊,看到漢軍轟轟鬧鬧地堵住了橋,王大本就為人暴躁,直接讓親衛(wèi)上去用刀劍開路,很快就給申屠建騰出了一條沾著漢軍血跡的求生之路。
“讓軍師先過去,偉長,你先過橋?!?p> 申屠建此時騎著一匹黑馬,頭盔早就不知道丟到了哪里,發(fā)髻也不見了,沾滿血跡的頭發(fā)就這樣散披著,背上有三道血口子,右手抓著馬韁繩,左手拎著環(huán)手刀,眼睛焦急的盯著被搭在另一匹馬上生死不知、背上插了兩支箭的申碣。
看到王大清出來了一條過橋的通道,連忙讓親衛(wèi)先把申碣給會護送過河對面去。
白馬義從的馬匹本來就都是北疆精選出來的良種大馬,比申屠建他們俘獲的好不少,在橋邊這一耽擱,很快趙云就帶著白馬義從追了上來。
“大將軍,我去擋他一下,你們快走?!?p> 王大看見追兵過來了,連忙催促申屠建趕快過河,帶著自己上百親衛(wèi)返回去阻擋一下。
王大的親衛(wèi)都是氐、羌等胡人,都擅長騎馬,所以這戰(zhàn)斗了半夜傷亡也不太大,還能保持百人以上的規(guī)模。
經過一路的廝殺,趙云也不再是平時看到的形象,
白盔白甲都已經沾滿了血跡和污漬,上面還有火燒過的痕跡,胯下白馬此時宛如汗血寶馬一般,只有手中提著的長槍和明亮的眼神依舊鋒利。
他看著漢軍那一臉絡腮胡子的大漢帶著百人漢軍掉轉馬頭,擺出了一副準備進攻的陣型,
他也停下了馬蹄,對于這個在長安城下就和自己交手了二十多個回合的將領有點欣賞,大聲喝道:
“嗚那將,姓什名誰?”
“某乃漢西屏大將軍麾下王大是也!”
王大看到趙云停止了追擊來問自己姓名,他就是為了幫申屠建斷后,遲緩新軍的追兵,當然也不會傻的以百余騎主動進攻幾千新軍騎兵上去送死。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趙云早就以長安為餌,扎住了關中這個大口袋,漢軍注定難逃,而且申屠建不能死在這里還有大用。
“我乃常山趙子龍也,我觀你武藝不錯,更始逆軍已經潰敗,你可愿降?我可向陛下保你將功贖罪?!?p> 趙云自從被“英靈殿”從時空長河中召喚過來后,就一直為王莽思考重整大新,目前得為大新抓住一切人才,這將領能和自己交手二十多個回合,已經算是不錯了。
提到別的王大可能還能好說,可是說到讓他背叛申屠建,他就忍不住了,不由怒聲道:
“哼,某本來就是渭北的一個游俠,承蒙申大將軍提撥到現在的位置,某要是背叛舊主,我王大有什么臉面關中游俠們?!?p> “不要多言,讓某看看你的本事,兒郎們,隨某殺。”
王大話音一落,提起自己的斬馬刀,帶領著百名親衛(wèi)縱馬向白馬義從主動發(fā)起了沖鋒。
趙云見勸降失敗,嘆了口氣:“既然如此,那我就只能斬了你了,白馬義從殺?!?p> 趙云一提馬蹄,白馬義從宛如一體,同時驅馬沖鋒,地面頓時響起了“轟隆隆”的馬蹄聲。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王大在上一次和趙云交鋒后就身受重創(chuàng),如今再度交手,更是不支,十余個回合,趙云一槍結束了王大的性命。
趙云看著王大和那百余全部戰(zhàn)死無一投降的漢軍尸體,一直明亮的眼神也有了一絲動容。
“這是唯一一支能主動向我白馬義從發(fā)起進攻的騎兵,把他們都安葬了吧,碑上寫道‘漢西屏大將軍麾下王大及親衛(wèi)’,
這里的更始逆軍都交給衛(wèi)將軍處理,剩下的兄弟們繼續(xù)和我追,一定要拿下申屠建的頭得勝回朝?!?p> 趙云吩咐部下安葬王大后,帶領白馬義從繼續(xù)開始了追擊,一路向東,他們的目標是直到巍巍天險,雄關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