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我有一座蘭若寺

十四章 知州大人的推薦

我有一座蘭若寺 墨香閣大哥 2008 2021-09-12 08:30:00

  呂全一聽遲疑道:“大人,聽說陳三七只讀過五部經書,九經并未通讀,讓他參加院試會不會早了點?”

  “?。【沤洓]通讀?”

  雷萬邦這下糾結了,按大宋科舉規(guī)矩,通讀五部經書是可以參加童生試,但接下去的院試,那是確定秀才人選的,必須九經都通讀過。

  童生不過取得讀書人的身份,可秀才已經算是功名了,這跟地球古代不一樣,皆因這世界有儒修,有些人考上秀才就成了儒修了。

  故而是有許多人,年紀小時就讀那簡單些的五部經書,為了應付童生考試,等考中了再慢慢讀剩下那四部難啃的。

  這世界的大宋九經,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論語》《孟子》和《孝經》。

  其中《禮記》《樂經》《易經》《春秋》四部最難啃,偏偏考秀才時,易經和禮記是必出考題的兩部書。

  “來不及呀,就是現(xiàn)在讓他讀禮記、易經也來不及,院試五月底,現(xiàn)在都三月份了??!”

  雷萬邦只能仰天長嘆,呂全見他惆悵,遲疑一下說:“大人,文治是政績,武事何嘗不是?!?p>  “武事?”

  雷萬邦狐疑的望著他,呂全抱拳道:“小人這次去長溪縣,特意去他家觀察了一下,發(fā)現(xiàn)他竟然是九品武修?!?p>  “此言當真?”

  “小人親眼所見,不會錯的,他在教三個孩子練武被小人看到?!?p>  “好!”

  雷王邦擊掌叫好,來回走動起來,嘴里喃喃道:“好呀,十七歲,九品武修,還是童生,人才呀。”

  “松崗書院入學是七月初,本官有推薦人才的職責,那今年就有了?!?p>  呂衛(wèi)眼睛一亮,贊嘆道:“大人高明!君子六藝,御和射都是讀書人中學習武事的,未到弱冠的少年郎入品,書院這人情欠定了?!?p>  雷萬邦哈哈大笑,撫掌嗔道:“哎咦呀!怎能如此說話,書院乃培養(yǎng)人才之地,不可說、不可說矣!”

  兩人相視一笑,很快一封推薦書就寫好了,這次不是呂衛(wèi)送去,而是知州衙門派公差送去。

  書院是個特殊的存在,官方以京城國子監(jiān)為首,地方縣級以上都有官學,歸國子監(jiān)管理,是為官吏的后備搖籃。

  民間則遍布書院,是儒修的主要培養(yǎng)基地,原本是跟朝廷無關的,純屬民間行為,可大宋太宗時代,皇帝勸學,重視儒修。

  自打他寫出那首“書中自有黃金屋”后,書院更是入雨后春筍,一州之地皆建立一座書院。

  大批的儒修進入官場,與官辦的國子監(jiān)形成百家爭鳴之態(tài),書院就漸漸成為半官方的存在。

  但國子監(jiān)畢竟是正統(tǒng)的官吏搖籃,有志于當官的讀書人,更愿意在官學讀書,因為對科舉有利。

  原本書院沒那么多,對人才就沒那么渴望,可遍地開花后,人才就成了制約書院發(fā)展的桎梏。

  于是,書院出身的官員上奏朝廷,希望各州推薦人才進入書院讀書。

  皇帝同意了,下旨各地州府衙門推薦人才,可作為政績的參考。

  但各地州府衙要不要推薦,朝廷并未強行強令必須,這就造成官學出身的知州知府,大多不理會。

  天下當官的畢竟是官學出來的人多,人家專業(yè)對口呀,儒學自打孔圣去后,七十二賢人弟子,各有自己對儒學的見解。

  他們的學生又各有出色的,開創(chuàng)新的儒學體系,這就造成儒學百家各有千秋的局面。

  可朝廷治國只需要自己認為合適的理論,官學正是普及這理論的場所,而書院則是兼納百家學說,考試當然比不上官學。

  這其實是應試教育跟素質教育的悖論,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習,你想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習,還想考試成績勝過專門只為應試學習的人,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個別的天才,否則大部分人是沒那精力的。

  但書院畢竟是儒修的主要基地,當官的人雖少,但影響力不弱,雷萬邦此舉的確能為他自己帶來好處。

  陳三七真要有才,松崗書院就欠他一個人情,而考察大計的官員,許多都是書院出身的。

  畢竟這世界是有妖魔的,沒修為的讀書人,跟儒修相比的讀書人,走訪天下自然是儒修官員為先。

  同為書院出身,就算來這考察的官員不是松崗書院出去的,也會賣面子給松崗書院。

  只要不是包庇縱容,在可有可無之間的政績中,人家提上一筆是政績,雷萬邦就夠了。

  長溪縣郊外,陳三七接到推薦書滿頭霧水,他哪知道自己何時入了知州大人眼中了。

  去書院讀書,對草根百姓來說那是大好事,再不濟,那地方也是保護傘,沒誰吃飽了撐著,去找書院學生的麻煩,除非是仇人。

  在這皇權為尊的社會,這就難得可貴了,陳家早要是有這保護傘,他父母不至于死于非命。

  權貴揍你一頓會有,但不敢往死里打,縣令也不敢逼著你家賣產業(yè)賠償。

  其實權貴哪里看得上那點賠償,人家打完人看也不看就走了,不過是縣令自作主張罷了。

  “三七好事呀!松崗書院可是出過一品大賢的好書院,你現(xiàn)在是讀書人,去那最好了?!?p>  李嬸雖然目不識丁,見識不多,可松崗書院是福寧州本地書院,前朝時候出過大賢者,本地人幾乎從小都聽說過。

  陳三七才不想成為儒修,修身太難了,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還要道德高尚,這哪是普通人能辦到的。

  是人都是自私的,他自問沒這么高尚的情懷,儒修一般都是從小被這種教育長大的。

  可他十一歲之后,就看到了人性兇殘,惡劣的嘴臉,哪里能心平氣和的去講高尚。

  但他也知道,這是個好機會,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時間,有了書院的保護,自己才能猥瑣發(fā)育,才有報仇的機會。

  “嗯嗯,七月初一入學,六月下旬就要去州城考核,還有三個月,應該夠教完兩套拳法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