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年級 第六節(jié) 杯子風波
2022.9.25
“不就是買一個杯子嗎?下次把需求弄清楚,及時買到,滿足了你的需求不就行了嗎?干嘛不依不饒的,非要討個說法呢?”
“這孩子,真不懂事,媽媽那么多事情,是會忘記的,你就不能共情一下?你多理解下父母不就行了嗎?”
“就是個杯子,多大一點兒的事情,還吹毛求疵的,怎么這么小心眼?一點兒都不大氣!”
-------------------------------------------------------------------------------------------------
杯子風波!
一兩周之前,兒子打碎了一個玻璃杯,家里還剩一個,他說要再買一個。當時,我就選擇了要買的,放進了購物車里,想著問問兒子他的意見,反正家里也有,他也不急著用。我是這么想的。
今天,兒子問起這個事情,得知我還沒有買。
接著,兒子開始和我理論了,“我至少和你說了一兩周了,你為啥還沒有買?”
我說,“我想著給你看看這個樣式行不行?”
兒子說,“杯子能有啥樣式?那你給我看吧!”
結果我又找了半天,因為購物平臺很多,我都忘記自己在哪里選的了,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了。其中,兒子表示懷疑我是不是臨時剛找的,不是之前存好的。我和他解釋了半天。
后來兒子問,“你打算什么時候買呀?”
我說,“我本來想著你反正有杯子可以用,一個月之內買就行?!?p> 兒子不依不饒,“你看你又沒有給我看,要不是我今天問你,你自己都不記得了吧?!?p> 我說,“我放到購物車里了!”
兒子爭辯說,“你放進購物車里,你自己都會忘記的。”
好吧,確實是,我直接承認:“是的,確實有可能。”
接著,兒子繼續(xù)吹毛求疵,進行不合適的類比?!澳挠羞@樣的?下回你讓我買個東西,我就一個月之后再買?!?p> 我想說話,但他比較激動,我根本插不進去,好吧,我就聽著,你說吧。
他激動地說上了一會兒,反過來調過去地說,無非就是表達了我沒有及時按照他的需求馬上買杯子。
我說了一句,“我并不清楚你是馬上要,你需要讓我知道啊?!?p> 兒子又杠上了,“不是我要說,而是你要說。如果你一個月后才買,你至少要問我一下啊,而不是我問你啊。以后你讓我做什么,我也一個月之后再做,我也不告訴你一聲?!?p> 我承認,他說的也有道理,但是不想他在里面掉進一個牛角尖里出不來,以往他就會抓著我做的不合適的點猛說。
另外,我也不就他提到的不合適的今后他要怎樣做的方式做任何回應,以往我就會回應,結果把自己推進了一個很難繞出來的大坑里,因為事情越扯越多,到后來根本理不清楚,簡直混亂一片。
于是我把對話拉回到重點上來,“好的,我知道了,我承認,我沒有及時了解到你的需求,是我的問題。而且,你是對的,我放在購物車里我是有可能忘記的?!?p> 當我表達完這個,兒子沒什么要說的了,有點哼哼唧唧,但是就進屋了,雖然進去的時候仍然聽到門有一點使勁兒關上了。
我立刻就準備去買杯子,還是想問兒子的意見,于是就敲了敲兒子的門,他有點兒沒好氣地問“啥事?”
我說,“買兩個還是買一個呀?”
他說,“既然你沒買,就買兩個吧!”此時,我聽出他的話已經平緩了很多。
-------------------------------------------------------------------------------------------------
接著,我一邊做家務,一邊想著這事兒,于是就冒出來本文開始的三句話!那應該是成人經常有的想法,我過去就會這么想!
但我同時還想到,高中的孩子就開始進行思考力的發(fā)展了,他們開始要發(fā)展出自己的思考,要能夠思辨,要能夠讓自己的思考逐漸地清晰。
雖然說,孩子在高中的課程就是支持他們思考力的發(fā)展,在學校里和同齡人的社交,以及和老師的交流和問答都在鍛煉他們的思考力。但是,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其實也是很多的。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偏偏就要和你不依不饒,就要和你爭個你死我活!
只是,家長們,有沒有這個精力,有沒有這個耐力,有沒有對孩子的理解,從而和他進行這樣的過程。如果可以,孩子也會有個體驗,過程往往不會是開心愉快的,通常是充滿著斗爭和思辨的。但是,我覺得,是會對孩子理清自己的思路,清晰自己的想法,聽到他人的角度有一定的幫助的。
但是,如果父母很累的話,沒有精力和孩子進行思辨;或者,父母一開始已經陷入了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樣的判斷時,那么就不如快速地結束這場對抗,盡快地進入一種緩和的氛圍中,也許慢慢的雙方的思想都會有所轉變。
假使實在很困難的話,也可以從理解孩子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需要得到父母的諒解這個角度來看。不管父母能否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內心真正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否真正理解孩子,至少可以理解孩子確實是在變化著的,需要給予一定的諒解。
-------------------------------------------------------------------------------------------------
從這次風波之中,我也看到了兒子的變化:
一個是情緒的部分,整個過程就是爭論,聲音稍微大點兒,并沒有很大的情緒,只是最后有點兒情緒。還有就是會有“媽媽怎么會這么做事兒”的疑問和困擾;
一個是事情發(fā)生之后的影響,以往他會抓住“這次你做得不對,你要補償”,總是抓著我要我做點什么退讓,或者讓他多用點手機。但是,這次根本都沒有提到補償一事。
同時,我也看到了我自己的狀態(tài)的變化:
一個也是情緒的部分,整個過程中我沒有情緒,基本上比較從容,中間有個時候我想插入進去但進不去,兒子非常想說,那就讓他表達,盡管他說的東西有一些重復的地方,但是還是努力讓自己認真聽到他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
一個是我沒有否定他,這一部分是我慣有的應對方式,曾經有很多老師給我過這樣的反饋,但這次我一點兒都沒否定他的感受,并且我對他表示了肯定“你說得對,我可能是會忘記”;
一個是我理解了他的需求,所以就能夠說出來,并且當我說出來的時候,他就得到了滿足,后面就沒什么要說的了。
所以,值得高興的是,我終于有能力和他在一個比較平和的情況下進行理性的對話。這樣的對話機會我要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