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绹的新式課桌椅在書院受到了學子們的熱烈歡迎,畢竟作為年輕人每天要在那里跪坐幾個時辰還是很不舒服的,大家輪流體驗了之后紛紛叫好,尤以曾元裕的叫好聲最高。不過魏先生等幾個老夫子還是持不同的意見,認為跪坐是周禮,輕易不可廢的。好在山長李絢還是比較開明的,一番權(quán)衡下決定采納學子們的意見,將目前使用的案幾全部換成新式課桌椅,并從美學的角度對加工工藝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然后吩咐李管家負責找木匠批量生產(chǎn),同時對于始作俑者凌绹則賦予了一個監(jiān)工的角色,與李管家一起對新式課桌椅的質(zhì)量及生產(chǎn)進度等予以監(jiān)督。
此項惠而不費的小發(fā)明也給凌绹的人望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書院上下都知道了有這么一個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還會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俊朗少年,從此凌绹成為了書院中的焦點人物,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迅速成為人群中的中心——站C位的那種。好在兩世為人的凌绹并沒有被沖昏頭腦,牢記山長“守拙”的教誨,在人前依然保持謙遜低調(diào)的姿態(tài),因此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jié)。
這一日照例是要登高的。早晨起來用罷早飯,山長便通知學子們今日課業(yè)暫停,有意登高者便可自行前往。學子們聽此消息大為歡喜,各自收拾物事呼朋引伴,情狀十分踴躍。那李管事早已備了一些瓜果饌食連同幾壇菊花酒,由十幾名學子背負在身上,隨同諸位先生迤邐向祝融峰行去。凌绹寢室等四人也每人肩上背著一個大包袱,鼓鼓囊囊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
眾人一路上說說笑笑,行了約摸一個多時辰,到達了祝融峰頂。那祝融乃是衡山最高處,極目望去,衡山七十二峰莽莽蒼蒼盡在腳下,有的清晰可見,有的隱在云霧中似披了一身白紗。秋意正濃,山上楓葉已紅透,層層疊疊盡染上一抹赤色,色澤艷麗不輸二月之花。抬頭望去,空中雁陣行行,正往南方飛去,不時一陣雁鳴劃過長空,凄厲而悲涼。正東方向,湘江如一道白練鋪陳在大地上,向北蜿蜒而去,那盡頭是洞庭湖。
山長李絢登高望遠,老懷大暢,吩咐學子們把地上收拾平整干凈,將席鋪好,把帶來的一應吃食擺放好,眾人圍席而坐。李管事早已將準備好的茱萸用紅繩扎緊,分發(fā)給眾人,令各自掛在手臂上。
待眾人坐定,李絢吩咐學子們不必拘束,所帶瓜果饌食隨意食用,只是酒不可多飲。見大家允諾,李絢率先舉起一杯酒道:“今日登高是要作詩的,在座的先生們每人一首,不可推辭,學子們中間若有能吟的,也可以做來,倘若做的好,是要獎勵的。”說著目視杜牧,笑道,“樊川兄乃文壇領(lǐng)袖,先請開篇?!?p> 杜牧也不推辭,略一思忖,慢慢吟道: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p> 眾人聽杜牧將詩吟完,齊聲夸贊。杜牧向眾人點頭示意,然后將面前的菊花酒一飲而盡,面容中卻無有歡喜之意,似心事重重。待旁邊的學子將酒滿上,杜牧對李絢道:“愚弟這可是拋磚引玉,現(xiàn)在可是要聆聽各位大賢清音的了。”幾杯酒下肚,眾人興致高昂,李絢及魏祖謨等幾位先生也紛紛一展詩才,五言七言、律詩絕句,不一而足,其詩或豪邁、或婉約,對仗雖工整,但卻是不如杜牧所做文采斐然。
待幾位先生各做完詩,李絢便向凌绹道:“小子,該你了,你一向是有詩才的,今日須得努力做出一首好的,否則是要罰的?!?p> “各位先生面前小子豈敢獻丑,”凌绹起身對李絢施禮,笑嘻嘻道:“不過今日學生們另有一寶獻上,以敬謝各位先生?!闭f著便與曾元裕等人打開包袱,取出各種木炭、香爐等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