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吾與王莽之流何異(求推薦求收藏?。?/h1>
阿房宮內。
一群舞女正翩翩起舞,項羽和熊心對坐在案前觀看。
“陛下今日找臣來只是為了欣賞歌舞么?”
項羽笑著問道。
今日阿房宮忽然來人,說義帝熊心找自己去阿房宮一同欣賞歌舞。
雖然項羽不知道熊心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還是帶著一幫侍衛(wèi)前去約。
“實不相瞞,項王,找您來確實是有要事相商,觀舞實乃托詞。”熊心說罷滿臉堆笑。
這模樣……,姿態(tài)放得這么低,找自己怕是有要事相求還差不多吧。
“陛下有事便盡管說,我作為陛下的臣子有義務為大王盡心盡力?!?p> “不敢,不敢吶,怎么能說項王是我的臣子呢,我承蒙項家扶持,才得以擺脫在民間流亡的境遇,
如今錦衣玉食的生活全是拜您項家所賜,應當說您是我的恩人才對!”
嘶,這彩虹屁拍的,有共敖那么幾分火候了。
“誒,陛下不必如此,這些都是項某分內之事。
陛下有什么事便直說吧?!?p> 熊心聽完項羽的話當即換了一副憂愁的表情。
“承蒙項王厚愛,立我為天子,只是即位以來,熊心夙夜憂嘆,惟恐自己才德低下,不能當此大任?!?p> 項羽無語,又不要你干啥,你在阿房宮混吃等死就行了,夙夜憂嘆個屁啊。
“熊心雖愚鈍,但也曾聽聞上古堯舜禪位之美談,觀此天下,熊心以為只有大王才能匹配這天子之位!
故此熊心希望效仿先賢,將這天子之位禪讓于項王,還望項王不要推辭。
只是懇請大王踐祚后,能讓熊心回歸彭城,不求分封為王,能成為縣侯熊心便滿足了?!?p> 熊心這話說得態(tài)度誠懇,表情到位,語氣十分感人。
“這……”
項羽面露為難之色。
好家伙,要求倒還蠻低,封個縣侯就滿足了,咸陽真就有那么不好?
“陛下,不瞞您說,不日前田榮在齊地起兵造反,而彭城又緊鄰齊地,還是戰(zhàn)略要塞,臣不敢讓陛下冒此風險。
還望陛下三思??!”
對于熊心的要求,項羽當然是選擇拒絕,倒不是他真的擔心熊心的安危。
只是熊心一日在自己身邊,自己便一日代表著正義,天下到時候再怎么亂,我項羽也依然是正統(tǒng)。
另外,接受你的禪讓,那我與曹丕和王莽之流何異?后世人如何看我?
不行,至少現在不行!
“田榮造反了?”熊心吃驚道。
“千真萬確,陛下想要前去彭城,實乃不明智之舉。”
“另外,禪位的事,還望陛下往后莫要再提起。”項羽說這話時表情一臉嚴肅。
熊心聽完項羽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原本只是想回自己的地盤彭城,過幾天快活小日子,好過在咸陽每日提心吊膽,甚至連禪讓這種條件都提出來了。
而現在田榮起兵造反,彭城肯定也要受戰(zhàn)火牽連。
自己要真跑回去,估計比待在咸陽還危險。
“多謝項王提醒?!?p> 想明白其中的利害,熊心內心有幾分苦澀,看來自己的計劃是無了。
項羽心道,這不就對了嗎,多向人家劉禪學習,此中樂,不思歸。
“陛下,這歌舞臣也觀夠了,臣還有事要處理,便先行離去了?!?p> “既如此,那我也不敢多占項王時間?!?p> 熊心說罷便起身相送。
……
……
軍營中,項羽和韓信正巡視士兵操練。
自從韓信成為上將后,項羽便將三軍中的上軍交給韓信統(tǒng)率。
古代的軍隊分為三軍,分別為上軍,中軍和下軍。
中軍最尊,這支軍隊項羽交給了龍且,上軍次之,再就是下軍了,由大將鐘離昧統(tǒng)率。
“將軍操練的是什么陣法?”
看著動作整齊劃一的士兵,項羽開口問道。
“大王,這是孫臏兵法所記載的錐陣,最適合沖殺。
錐陣所過之處,如利錐刺入敵軍陣中,可令其大亂?!?p> 聽完韓信的話,看了看那錐陣,項羽若有所思。
有突擊的陣法,就有防守的陣法。
這讓他想起了古羅馬軍團的龜形陣。
這種陣法多由數十人組成,士兵手持長矛和方形盾牌圍成一個小方陣。
每當受到遠程攻擊時,外圍的士兵負責立盾防御四周,內層士兵則舉盾防御上方,形成一個猶如封閉龜殼,因此被稱為龜形陣。
除此之外,這種陣法開可以幫助士兵步步推進,通過盾牌間的空隙刺出長矛,可防可攻,達到減小士兵傷亡的效果。
據說當年斯巴達三百勇士憑借龜形陣,抵御了十萬波斯大軍整整兩天,還讓其損失兩萬余人,即使三百勇士最終全部戰(zhàn)死,龜形陣強大的軍事價值,也可見一斑。
現在如果將錐陣和龜形陣結合,采取兩陣的優(yōu)點,讓錐陣也有龜形陣那樣的防御能力,那么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韓將軍,我有一個主意?!?p> 說罷項羽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韓信。
韓信聽罷也是眼睛一亮,他還從未聽說過如此神奇的陣法。
簡直是殺敵利陣!
“大王,臣以為這個想法十分可行!”
“只是我們軍中使用盾牌的部隊較少,想要推廣此陣,
除了要制造大量方形盾外,還要一定時間操練,讓士兵適應?!?p> 春秋秦漢時的軍隊,一般是很少用盾的,大家都是舉起干戈長矛就相互對。
不用埋伏,正面剛的話,拼的就是人多和士氣。
“這個倒是無妨,盾牌我會召集匠人去造,只要人手足,用時應該不需要太久。”
“另外咱們這邊一時半會也起不了戰(zhàn)事,有的是操練的時間?!?p> “那臣便挑一部分士兵先行操練,以便日后推廣。”
“嗯,去吧?!?p> 等韓信這邊練的差不多了,其他兩軍也可以進行推廣。
項羽離開軍營就找來范增。
這些日子范增在忙分田的事,咸陽和九郡中分田之事都由他主持,也讓范增在民間獲得了不少稱道。
“亞父,我想召集一批匠人,您看能找來多少?”項羽開口問道。
“大王若是想專找匠人的話,恐怕能找來的不多,畢竟百姓大多以種田為食。”
“不知大王想要造何物?”
“我想造大量盾牌,木盾即可。”
在這個以青銅制兵器為主的時代,木盾夠用了,再好就基本是奢望了。
“單是木盾的話,臣可以召集一批農人前來制造,他們也能造一些簡單的器具?!?p> 這倒也是,小農經濟里,但凡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東西,農人都會造。
“那便辛苦亞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