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投奔安王的流民是怎么回事?
半個月過去,朱楹麾下又多了快五萬人。
一瞬間,還有兩萬五待嫁姑娘的消息轟動了整個西北地區(qū)。
西北地區(qū)總共有二十萬鎮(zhèn)守邊疆的將士。
其中娶到媳婦的將士更是少之又少。
誰不想成家立業(yè)?
朱楹的封地立刻變成了邊軍們最渴望的去處,隨處可見邊軍的身影。
甚至月老的大名遠揚西域。
其他兩萬五的青壯年,朱楹也養(yǎng)不起。
一起打包給了宋晟。
宋晟沒有拒絕,笑盈盈的收下。
這可是兩萬五的青壯年,正是邊軍所缺少的新鮮血液。
宋晟越看朱楹越順眼。
簡直快把他供起來了。
他不知道朱楹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年輕男女。
可是他聰明,知道什么該問,知道什么不該問。
只要對整個西北是好事就行了。
......
在朱楹回封地的這些天內(nèi)。
安王的大名是如雷貫耳。
甚至安王朱楹之名響徹整個西北。
提起安王,所有男人想到的就是水靈靈的媳婦。
以至于現(xiàn)在西北流傳著一句箴言,想討媳婦就找安王。
朱楹知道后,也很無奈。
誰叫激活的這個系統(tǒng)這么坑爹呢。
而現(xiàn)在,麾下的百姓每天差不多增加四千人。
如果可以,他還想將這些百姓全部打包送給邊軍當媳婦。
至于什么月老,他才不放在心上。
不過幸運的是,這數(shù)萬畝荒地在百姓和邊軍的努力下,已經(jīng)開墾完畢。
時不時從系統(tǒng)購買的土豆也已經(jīng)栽種了。
但是,又有一個難題出現(xiàn)了。
那就是朱楹想當然了。
原以為這些土豆可以解決口糧問題。
可是對于日漸龐大的人口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壓根就起不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一畝地就需要差不多三百斤的種子,換算成這封賞的田地,差不多需要五百萬積分。
他上哪找這么多積分?
起碼需要近十年。
十年才能徹底栽種完這些土豆種子。
可是那時候,他麾下百姓差不多暴漲到七億人口。
等他徹底栽種完,那還夠嗎?
所以口糧問題還是當務之急。
雖然可以把女性百姓嫁給邊軍。
但是絕對不是能永遠這么解決。
畢竟邊軍的人口是固定的,而他的百姓是每天暴漲的。
現(xiàn)有的辦法,只能緩解一時的壓力,壓根就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時間過得越久,他承受的壓力越重。
要知道前不久他麾下百姓也才一百人。
現(xiàn)在也就過去了一個多月,每天暴漲的人數(shù)已經(jīng)翻了四十倍。
再等一個多月,豈不是更恐怖?
想到這里,朱楹打了個冷顫。
思來想去,還是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最后朱楹只能將希望寄托于系統(tǒng)商城。
陸陸續(xù)續(xù)的購買土豆種子,現(xiàn)在積分還剩下一百簽到值。
朱楹只能在一百簽到值以下的商品看。
看了半天,只有化肥和飼料適合。
一百簽到值可以購買一噸。
看起來還不錯。
朱楹又點擊看了一下。
【化肥:十倍加速催熟農(nóng)作物?!?p> 【飼料:五倍提高家畜成長速度?!?p> 看了一眼,朱楹就驚訝了。
這可是神器啊。
正好適合現(xiàn)在這種情況。
現(xiàn)在土豆的生長周期不過兩個月,用了化肥豈不是一周就可以成熟?
而且飼料還能大規(guī)模飼養(yǎng)家禽。
朱楹覺得天上掉了大餡餅。
一時間,整個人都精神抖擻了起來。
要是早點注意到系統(tǒng)商城的商品,他哪里還抓耳撓腮的想半天?
于是朱楹立即購買了一噸化肥。
只要有化肥,他就能解決現(xiàn)在的困境。
很快,朱楹就吩咐麾下將化肥施在這些土豆種子上。
接下來就是等待土豆成熟。
一周后。
朱楹麾下百姓人口激增。
從朱楹得到系統(tǒng)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半月。
封地還有近一萬五的男性百姓。
女性百姓還有三萬。
人口壓力又出現(xiàn)了,而西北邊軍對媳婦的需求也差不多結束了。
雖然還有零散的邊軍往朱楹的封地趕。
可是其他邊軍的婚姻大事已經(jīng)解決完了。
所以壓力再次出現(xiàn)在了朱楹的肩膀上。
不過也有一件喜事,那就是土豆在化肥的催熟下已經(jīng)成熟了。
雖然只有一畝地。
不過挖出來了差不多五千公斤的土豆。
朱楹當機立斷,又將這五千公斤土豆種了下去。
三十畝地足以堅持下去。
在過一周就能收獲三十多萬斤土豆。
再繼續(xù)栽種,那么成熟后就有一千萬斤。
這一千萬斤可以滿足五百多萬的一天口糧了。
到時候,朱楹留下一半吃,剩下一半栽種。
這數(shù)萬畝地就會全部種植上土豆。
以至于口糧問題不會再擔心。
......
在朱楹解決了短期口糧問題后。
朱楹不知道的是,他在西北的月老稱呼也傳到了老朱的耳里。
金陵,皇城,上書房。
老朱看著手里的奏折,一臉呆滯。
對著張公公問道:“這上面寫的可是真的?安王解決了西北邊軍的婚姻大事?”
張公公點點頭,“回稟陛下,是真的。”
老朱震驚的問道:“這個臭小子是從哪里弄來的年輕姑娘?”
“你之前不是說是河南的流民嗎?”
“可是安王都回了平?jīng)龇獾?,這群流民也心甘情愿跟著他?”
“那可是數(shù)萬流民啊,難道官府都是吃干飯的嗎?”
接二連三的疑問也把張公公問懵了,“陛下,老奴也沒有查到結果,仿佛這些流民就是憑空出現(xiàn)在安王殿下身邊的。”
老朱不高興了,將奏折重重扣在案桌上。
“張安,你就是這么查事情的?”
張公公慌忙跪下,“請陛下責罰。”
伺候老朱這么久,張公公知道他的性子。
這時候低頭認錯才是正道。
老朱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張公公,一臉不悅道:“哼,咱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給咱查清楚這些流民到底是從哪里來的?!?p> “咱要知道這些流民到底是什么人?!?p> 張公公說道:“老奴一定將功折罪?!?p> 老朱的臉色這才變好了一點,“起來吧?!?p> “謝陛下開恩?!?p> 張公公這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