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時風月三國獵

第六十二章 楊翦論英雄 文姬歸洛陽

漢時風月三國獵 止劍花下 2047 2021-08-09 18:07:54

  曹操于定陶一舉擊敗呂布大軍,不僅得到了兩萬余呂布的士兵,更讓不少一直在觀望風向的郡守縣令紛紛改換門庭。

  這樣的大好事情,曹軍上下一片歡騰,獨有曹操悶悶不樂。

  陶謙病逝,未將徐州刺史的位子傳給兒子,而是令糜竺、典農(nóng)校尉陳登一起到小沛迎劉備到彭城接任刺史之位。

  劉備這一次沒有再推辭,欣然帶著白玉美人前往彭城赴任。

  消息傳至曹操處,曹操的大好心情蕩然無存。

  消息傳至洛陽,楊翦只是淡淡的評論了一句:“劉備這個人賢則賢矣,卻也虛偽的很?!?p>  李復(fù)沮授二人很是好奇,劉備君子之賢,天下皆知,為何楊翦為做如此評價。

  “陶謙當初讓位,劉備推辭不受,引薦他人,為何獨獨引薦袁術(shù)?”

  “曹操在徐州殺人如麻,名聲太差,可以排除。但是,若論名聲實力,袁紹當為首選。若論親厚,孔融與他是至交好友。即便是豫州刺史郭貢、揚州刺史劉繇,實力都遠勝于他,也是不錯的人選?!?p>  “劉備誰都不選,偏偏選了袁術(shù)。袁術(shù)這個人的實力確實強于劉備,但袁術(shù)這個人在當南陽太守期間,橫征暴斂,口碑很差,徐州人又怎么可能接受?”

  李復(fù)笑道:“這樣看來,這個劉備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啊。”

  楊翦點了點頭,說道:“天下英雄,曹操算一個,劉備算一個,孫堅的兒子孫策算半個?!?p>  如今天下,實力以袁紹、劉表、劉璋、袁術(shù)、士燮、劉繇、王朝以及漢中的張魯、遼東的公孫度為強,為何主公看中的卻是三個還未成氣候的人?曹操倒好說,他是被月旦評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人物,自然不簡單。

  汝南郡許劭與其從兄許靖喜歡品評當世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發(fā)表對當世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由于其識人極準,評語犀利中肯,影響極大,時人皆以得上月旦評為榮。

  楊翦看著二人臉上的疑惑,笑道:“我也就隨便這么一說,過數(shù)年再看吧。”

  李復(fù)與沮授見他沒有要解釋的意思,也沒有再問,私下里卻對這三人格外留意起來。

  楊翦很快轉(zhuǎn)過了話題,說道:“整個并州,大部已落入了匈奴與烏桓之手。南部又有張楊、白波軍、王邑等勢力。更為要命的是,袁紹自前年從朝歌沿太行山北上,一路連敗張燕的黑山軍,打到了常山。袁紹進入并州已無阻礙,有消息說,袁紹有意以高干為并州刺史,收復(fù)并州。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并不多。”

  李復(fù)說道:“并州各方勢力既相爭又相互,恐怕一時難下。我們的軍力,并不足以支撐同時謀取并州與兗州?!?p>  沮授也說道:“二者取其一,主公應(yīng)早做決斷才行?!?p>  楊翦說道:“張遼攻下平陽、揚城后,不再向北,以免與匈奴、烏桓與張楊直接沖突。他會返身與徐晃夾攻王邑,徹底解決白波軍。然后掉頭東進逼張楊就范,取河內(nèi)上黨。并州的問題便暫時告一段落。之后我們?nèi)χ\取兗州?!?p>  楊翦的謀劃,從時間上看雖然有些倉促,但無疑對當前的形勢最為有利,如果一切順利,成功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

  既然楊翦的謀劃很清晰,兩人接下來只要將策略予以細化以達成楊翦所想就可以。

  李復(fù)與沮授商議后,李復(fù)親自前往河?xùn)|與三位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見面,意圖說服三人歸順于朝廷。

  洛陽都城的皇宮,以周朝的周公的成周城為基礎(chǔ),經(jīng)呂不韋擴建為南宮,劉邦曾于南宮住了三月有余,留下了著名的“高祖論三杰”,即張良、蕭何、韓信。明帝時又修建了北宮,以復(fù)道與南宮相連。

  只可惜,五年前,宏偉大氣、華美壯觀的皇宮被董卓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只剩下了斷壁殘垣。

  由張楊出錢出力修建的楊安殿在北宮廢墟上,仿長安城未央宮前殿而建,以作為小皇帝還都洛陽的朝會之用。楊安殿后左右各有一座寢殿安福殿與和歡殿,供小皇帝與后妃居住。

  匆忙之間,能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

  而高順對洛陽城的恢復(fù)修繕,根據(jù)楊翦的意思,放在民房與城池的恢復(fù)與修繕上,力爭在最短時間內(nèi)恢復(fù)洛陽的生氣,至于皇宮與權(quán)貴聚集的步廣里、永和里均留在后面再說。

  而楊翦就在楊安殿旁邊的廢墟上,搭起了營帳,就在營帳處理事務(wù)與休息。

  高順率軍返回洛陽北上時,順備將大漢名士蔡邕寡居在家的女兒蔡琰(字文姬)也帶回了洛陽,獻給了楊翦。

  大名鼎鼎的蔡文姬,楊翦只是某一次順口提了一句,居然就被高順記住了,這次去陳留,居然特地去蔡琰家鄉(xiāng)圉縣尋訪,帶到了楊翦身前。

  此時的蔡琰已經(jīng)二十歲,自七年前嫁與河?xùn)|衛(wèi)仲道,次年衛(wèi)仲道即病死后,便回到了陳留自己的老家居住。

  家學(xué)淵源,蔡琰不僅長得清麗秀氣,更博學(xué)多才,擅長文學(xué),精通音律、書法,是公認的才女。

  一直忙于兵事政務(wù)的楊翦,今日終于得空,才想起見見這位名傳千古的才女來。

  只是自己來到了這個亂世,想來她這個東漢的才女在歷史便不會大放異彩了,沒有了匈奴人掠去十幾年,沒有了曹操重金救贖,自然也就沒有了廣為流傳的文姬歸漢,沒有了巜悲憤詩》與《胡笳十八拍》。

  那么蔡文姬還是蔡文姬嗎?

  只是自己總不能再將她丟回陳留,等著匈奴的左賢王劉淵劫掠去生上兩個小孩,自己再去贖回來吧。

  對女子來說,于亂世之中得一世安康,怕是遠勝于千古流芳。沒有人愿意背負人生的苦難去換自己從未想過的身后盛名。

  楊翦正胡亂想著這些,一個羅麻布衫的年輕婦人進入帳中道了個萬福,說道:“文姬見過漢興侯?!?p>  她步履、神態(tài)、語氣,從容而平靜,清麗的眉眼間那股子溫和文雅的氣韻自然流露。

  甄姜的眼睛里有星星,清澈透亮,而蔡琰的眼睛里很干凈,又透著三分的清冷一分幽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