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大宋包青天外傳

第4章 開封府包青天之陰陽判

大宋包青天外傳 土生金馬 1994 2021-07-30 15:34:17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十日(公元1011年),大宋朝廷派刺史上官承德,到河南郡糧倉巡查大宋糧食盈余情況,駐扎在朝廷安置的河南刺史巡視行館。

  這日,已是一年中的除夕了,本該是萬家燈火之時,刺史大人卻還因公務(wù)在外。刺史乘騎著高頭大馬,后面緊跟著六個隨從,提著燈火巡查沿線糧倉。

  他們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一眼望去黃茅白葦,心里覺得很凄涼。忽然間草叢中有個布帳,透露出昏黃的燭光。上官大人于是立即派下人去查見,原來是當(dāng)?shù)刂蛋嗟募Z倉主簿于明德。上官大人很欣賞他的勤勉,對他大加夸獎。

  河南郡主薄于明德給上官大人作揖后,請示刺史道:“大人除夕夜到此,現(xiàn)已三更了,天寒地凍的,我這兒有除夕酒肴,獻(xiàn)上一杯,不知如何?”

  上官大人笑了笑,接過了酒杯,聽著于明德恭維自己的話語。一時高興,多喝了數(shù)杯。

  回到驛站后,感到身體疲倦,于是解衣而臥。

  夢中依舊是自己騎著高頭大馬去巡查糧倉,但覺得所到之處,并非剛才看到的景色,走了大概有二里路,有火光從一座茅舍中透出來,上官承德便去敲門。

  有個老者來開門,仔細(xì)一看,竟然是他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上官守仁。

  他見刺史到來,大吃一驚說:“兒啊,你怎么會到這里來啊?”上官承德告訴他說是奉命來巡查糧倉的緣故。

  老爹爹說:“你可知道這不是人間。你既然來了,如何能回去呢?”

  上官承德這才想起,老父親早已死去,突然知道自己也已經(jīng)死了。于是,不禁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

  老爹爹著急的安慰上官承德說:“陰間都說,當(dāng)今包青天包拯老爺,可以通陰陽,在夢中就可以判陰陽案子。咱們現(xiàn)在夜闖他夢。讓他在夢里救你一命!包大人,他是一位德高之人,法力高強(qiáng),我這就帶你去求求他,看能不能幫你重回陽間?!?p>  上官承德便緊緊跟著老爹爹上官守仁,一起去找包大人,他感覺自己身邊似乎是騰云駕霧一般,不多時就到了一個衙門口。

  他們來到一個莊嚴(yán)的衙門,尊嚴(yán)肅穆,讓人緊張不已,但是不同的是這個衙門口,有兩個異常威猛的石獅子,更是讓心虛的人感到不寒而栗。

  衙門宇正堂里端坐了包大人,閉目不言。刺史跪下叩拜,包大人不理會他。刺史再拜,包大人仍不理他。刺史問道:“我堂堂朝廷要員,奉天子的命令來巡查黃河,即使有什么罪行該死,也應(yīng)該告訴我,讓我心服口服啊,為何您像啞巴一樣不理我呢?”

  此時包大人笑道:“大膽!上官承德,我大宋因你而枉殺,冤殺死的人太多,福祿折耗已盡,還問什么?”

  上官承德嘴硬說:“我殺人雖多,但那些可都是按照大宋律法應(yīng)該殺的啊,并非我的罪過呀!”

  包大人說:“你當(dāng)時辦案的時候,真的是心里只有國法嗎?你是貪圖私利,迎合權(quán)奸。為了自己的榮升,偽造證據(jù),制造冤假錯案打壓無辜之人毫不留情,使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就是一心想得寵升官而已!”說罷便取下案上的玉如意,直直指向他的心。

  刺史忽地直覺得一條冷氣刺入心窩子,冷徹五臟,心跳不止,后又痛徹心扉,汗如雨下,卻害怕得不能說話。

  過了一陣后,他才松口說:“包大人,我知罪了,以后改過,行嗎?”

  此時此刻的包大人說:“你生性劣跡斑斑,心思歹毒,你并非能夠改過之人,但今天還不是你的死期,以后再下地獄算總賬吧?!庇谑欠愿劳醭R漢說:“帶他回去,送回陽間?!?p>  這個時候,威風(fēng)凜凜的王朝馬漢走過來,帶他同行,走過了一段黑路,回到了驛站。

  他死去的父親這個時候走過來,痛哭道:“兒啊,兒啊。包青天對你的判詞,我都聽到了。

  剛開我在陰間官司,看你的判詞,你可活不了幾天了!

  你為什么下毒手殘害他人性命啊,只圖個人的榮華富貴,你這樣有愧上官世家,你死后如何見上官家族的列祖列宗!”

  上官承德面對老父親失落的蒼老臉龐,無地自容,長吁短嘆了一聲,這時他迷迷糊糊從夢境中醒來,但是身體感覺甚是疲乏。

  這時,天已經(jīng)到中午了,等待拜年的眾多官員都早早來到府上,備好禮品,排隊(duì)上門來恭賀新年,一個個都感疑惑:“刺史上官大人,平日里都起得甚早,今日是新歷,眼瞅著馬上快到未時了,怎么還在臥榻之上呢?”

  醒后的刺史神情迷離,心中羞愧難當(dāng),卻也不好明確告訴他們緣由。之后的日子里,刺史常常夢到被他冤殺的同僚百姓在夢中向他索命,他夜夜不得安寧,精神幾近崩潰。

  之后上朝,最怕遇到包大人。當(dāng)聽到,別人提及包大人,自己也會嚇得抱頭鼠竄,一刻都不敢停息。

  就在北宋大中祥符五年五月份,刺史突發(fā)暴病,不能言語,吐血而亡,像是被人刺殺而亡,但看病大夫卻又找不出傷口與病因。

  據(jù)說就在上官承德暴斃的前幾日,包大人一天吃飯的時候,身體靜止了好一會,緊接著似乎晃了一下神,然后心情沉重地對身邊的公孫策說:“公孫先生。世人應(yīng)當(dāng)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誰又如何逃得過因果循環(huán)?種下的因終究是要受相應(yīng)的果報(bào)的。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因果律不會有絲毫的偏差。

  民間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yè)隨身”正是這個道理,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任誰也不能憑借投機(jī)取巧,逃過報(bào)應(yīng)呀。”

  公孫策先生心有所思也說到:“常言道“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在大千世界,天下萬民為了銀子奔波勞累。

  正如孔圣人所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世界萬千錢財(cái),唯獨(dú)不義之財(cái)萬萬動不得心思?!?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