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使團
哪怕王東再不愿意,看到系統(tǒng)選項后他還是只能把升云觀這群人收了。
下午王東第一時間通知了朱允文,朱允文得知王東居然挑了一群道士跟著他辦事,雖然心里覺得王東的選擇不靠譜,但大概是以為王東想要接濟老朋友,這也是正常情況,他倒也沒說什么。
第二天王東便來到禮部,利用職權(quán)給升云觀的人都補了道籍。他現(xiàn)在是道錄司右正,又是朱允文面前的紅人,道錄司官員根本不敢違坳,他一開口,直接拿出一摞道籍讓他自己填。
王東這時才知道朱允文給了他一個多肥的差事。
這年頭道士可是能減稅的,甚至碰上皇帝做功德,動不動就會給全天下道士免除徭役,甚至赦免犯罪的僧道,一張道籍可是能值不少錢,現(xiàn)在王東抱著一摞道籍隨便填,要是把這些名額賣出去,輕輕松松就能換上幾百兩銀子。
嗯,王東想想后決定默默多拿幾本……
填完道籍,王東回到曹國公府,組織升云觀眾人開了個會,把道籍發(fā)給他們,順便介紹了一下這次出使任務(wù)的實際情況。
當?shù)弥鯑|居然是受到朱允文重用,這次出使是要幫助皇帝干私活時,眾道士大都面露興奮表情。
一番詢問王東才發(fā)現(xiàn),這群道士里好多都是軍戶子弟,不少人當年就是跟著朱元璋打江山的軍人后代。想想也是,這群道士原本大都是本地混子,被馬德仙選中才弄到升云觀里干起搶劫的。
能在京師附近變成街溜子還是要有一定條件的。
起碼家里要能讓他們游手好閑還不餓死,甚至還有點能力讓他們練武,但又不能太有錢導(dǎo)致他們一不小心就學好了。
算來算去,也就跟著朱元璋駐防京師周圍的軍戶子弟家里不至于餓死,又沒多少錢,從小受的體育教育不少,文化學習極度缺乏,簡直是升云觀預(yù)備役的完美人選。
這些軍戶子弟選擇了當土匪,并不表示他們就不想有出頭之日,而因為父母的影響,他們又普遍把跟著皇帝打仗當成最靠譜的出頭方式,所以當?shù)弥鯑|居然是天子身邊可能要去干臟活的狗腿子時,眾前軍戶子弟都激動起來,這是親軍啊,還是天子親軍,放在以前那是他們父輩想都不敢想的出頭機會,眾人自然紛紛表示自己會拼死報效。
次日王東就跟著朱允文一起見到了整個出使團隊。
人倒是不多,慶成郡主,一個名叫申政良的禮部主客司的正五品郎中,還有一個帶領(lǐng)二十多個護衛(wèi)親軍保護慶成郡主安全的錦衣衛(wèi)百戶范強。
建文朝的錦衣衛(wèi)雖然不受重用,但這個機構(gòu)還是有的,只不過工作內(nèi)容大大簡化了而已。
朱允文親自來到隊伍里,對慶成郡主囑咐一番,下午出使團隊直接就出發(fā)了。
不著急不行,燕軍已經(jīng)準備打鎮(zhèn)江,再晚兩天去,朱允文就得和朱棣直接面談了。
出了京城,走在往北的路上,王東騎在馬上,感覺身邊人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敵視的意味。王東倒也不奇怪。
隊伍里除他之外有三伙人,唯獨慶成郡主和他沒什么矛盾,另外兩伙里,禮部主事申政良是個文官,現(xiàn)在王東是滿朝文官眼里的幸進小人,申政良不跑過來罵王東已經(jīng)算是節(jié)制的表現(xiàn)了。而錦衣衛(wèi)百戶范強對王東的抵觸卻是更甚,王東現(xiàn)在是天子的狗腿子,但這工作明明應(yīng)該是錦衣衛(wèi)來干才對。當狗腿子還有嗆行的,這事整個錦衣衛(wèi)系統(tǒng)都忍不了。
范強和申政良都不是文官和錦衣衛(wèi)系統(tǒng)里的大佬,如果是一個清流領(lǐng)袖或者錦衣衛(wèi)山頭面對著王東,互相還有可能妥協(xié)一下。但放在申政良和范強的位置,兩人地位不高,所以對于兩人來說得罪王東遠比得罪自己的體系要好,所以無論他們心里怎么想,兩人表面上都很直白的對王東表現(xiàn)出了負面情緒。
傍晚時隊伍到達城外的驛站休息,作為使團,招待規(guī)格自然是很高的,但因為戰(zhàn)事緊急,驛站的物資也被來往軍隊征用,就在京師外的驛站居然連一頭雞鴨都沒剩下,大家拿著帖子都弄不到東西。
范強和申政良都沒想到這個情況,大家面面相覷,王東看著那一倉不知放了多久的陳米,一捏都成粉了,也有點無語。京師糧價都跌成什么樣了,這群驛卒還不知道趁著低價買點糧食,要說貪錢不要命還是他們狠吶。
王東可不敢吃那些東西,到驛站周圍看了看,發(fā)現(xiàn)驛站緊鄰著揚子江,干脆帶著一群道士下河去摸魚。
前面說過,靖難之役雖然打的厲害,但直隸并沒有鬧糧荒,所以也沒什么饑民會打魚的主意,又是夏初,揚子江里魚蝦成群,正當一群道士想著怎么弄魚時,王東用樹枝做了一個魚叉就潛到了江里,然后就開始用最原始的方法叉魚。
升云觀眾人開始還挺驚訝王東居然會撈魚,一炷香后,當王東扎出來的魚裝滿了兩個半人高的筐子后,大家的驚訝已經(jīng)變成了呆滯。
在叉魚這種沒啥用的技能上,王東的技能屬性隨隨便便就比普通人高上二三十點,而且王東下河后發(fā)現(xiàn)明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遠比后世要好那些魚蝦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比起后世被各種拖網(wǎng)絕戶網(wǎng)教育過的魚蝦來說簡直是冒著傻氣,一叉一個都不帶躲的。一炷香的時間弄兩筐魚還是王東悠著干的結(jié)果,抓太多也吃不了。
王東本來也想再抓會兒的,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這年頭的生態(tài)似乎好的過分,在叉魚叉的滿江血腥味后,幾條揚子鱷居然聞著血腥味開開心心的爬到了江邊,瞪著眼睛盯著他。王東瞬間害怕了,于是連忙趕著眾人提筐跑路。
到驛站后,王東找驛站的人弄了兩口大鍋,一些調(diào)料,便開始讓大家做飯。
本來他也想讓道士們做飯自己吃現(xiàn)成的,但升云觀的人才們顯然作風豪放了一點,在看到劉士勇提起單刀一刀把一條大青魚從中剁成兩半,然后連苦膽一起丟到還沒燒開的水里打算燉熟時,王東終于放棄了。
他的廚藝技能點加上去之后實在看不了這種浪費食物的行為,于是王東只得卷起袖子,自己開始弄菜。
兩筐魚在王東這個熟手的處理下只用不到一炷香就捯飭干凈了,王東讓道士們起鍋燒油,把回來路上采的野蔥和驛站里的生姜一起放進去,等油熱后下入鮮魚,慢慢煎至兩面金黃,然后快速倒入一勺開水,“刺啦”一聲,伴隨著鍋中湯水迅速滾沸,魚湯瞬間顯出完美的奶白色,在旁邊聞見香味的眾道士見狀都不禁圍了過來,然后默默各自拿起碗筷。
王東整了一鍋魚湯,一盆油炸小雜魚,剩下的大魚則放在火邊慢慢烤熟。
打開王洪生想要直接從盆里撈魚吃的臟手,王東讓道士們端著菜送到外面去。
給大家分東西吃這種惠而不費的事情王東怎么會忘記。
出了自己的小院,王東發(fā)現(xiàn)使團里其余人都在愁眉苦臉的用那點驛站的陳米煮粥。
慶成郡主也從馬車上下來了,老太太也餓了,在一個仆婦的攙扶下東張西望找飯吃。
沒錯,不是叫郡主就是趙敏那樣的水靈姑娘,慶成郡主今年已經(jīng)奔六十了,是一黑糊糊的老太太。
她是朱元璋的大哥蒙城王朱重四的女兒,朱重四死的時候朱元璋十六歲,那前兒還是元朝,朱元璋還在當和尚呢,蒙城王是朱元璋開國之后給他追封的,他死前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還能封王。
朱元璋發(fā)際之后把以前的親人都找了來,老朱對親情是真重視,他的許多親人原本都快餓死了,但能活到朱元璋進滁州的,基本后來都封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