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親親故鄉(xiāng)情斷腸

第131章 跪乳反哺報母恩(1)

親親故鄉(xiāng)情斷腸 恩厘人 6229 2022-04-06 09:00:55

  古人用“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來勸喻人們要孝順父母,這話若用在曾淑萍身上,它確實是實至名歸的。

  當時間來到了1986年的中秋節(jié)的時候,那羅偉斌在來信中告訴了家人說葉菲菲已經(jīng)懷孕了的消息。

  羅家很快便將有后一代了!這令獲悉后的李雪梅、曾淑萍和羅海龍那是萬分的欣喜。

  于是乎,作為長輩的李雪梅、曾淑萍和羅海龍便在家鄉(xiāng)按家鄉(xiāng)的習俗開始在做起了迎接新一代新生命的有關準備來了。

  按家鄉(xiāng)的習俗,一方面便要準備“月藥”和客家娘酒,另一方面則要養(yǎng)雞,以給葉菲菲將來生孩子時補身吃用。

  在曾淑萍以前生養(yǎng)五個孩子時,這“月藥”幾乎都是由二哥曾永旺幫其到白芒嶂的大山里采的,而娘酒也都是由生母王細花幫其釀造的,那李雪梅、曾淑萍及羅海龍都覺得自己的功夫還未到家、還有所欠缺,便不敢自己在自家釀酒。

  于是乎,羅海龍除了去龍頭鎮(zhèn)買來小雞在家養(yǎng)之外,便還買來了糙糯米及酒曲等用料,然后與曾淑萍一起把它送往曾家寮,以請王細花幫忙釀酒,也請曾永旺好與羅海龍一起進山采“月藥”。

  誰知,當羅海龍與曾淑萍來到了曾家寮的時候,那王細花的身體狀況卻讓兩人大吃了一驚。

  原來,僅僅是相隔一個月未見面的時間,便見那王細花要雙腋挾著拐杖才能走路了,其行動便變得了老態(tài)龍鐘和極其的不便了。

  曾淑萍便趕忙攙扶著王細花坐下,然后,她便眼含淚花般噓寒問暖關切地問起了緣由來。

  王細花便一五一十的講述了自己的病情,而曾永旺及張紅荷也在一旁介紹著母親王細花的情況。

  原來,這已經(jīng)85歲的王細花在一個多月前突然覺得自己的兩只腳板麻痹了起來,然后便慢慢地失去了知覺,她感覺這雙腳底變得了冰涼了,而且在之后便覺得這種麻木像纏樹的藤曼一樣不斷地在從下往上慢慢地蔓延。

  曾永旺及張紅荷便把王細花送到了龍頭醫(yī)院里去診治,龍頭醫(yī)院的醫(yī)生卻沒有診斷出個所以然來。

  于是乎,曾永旺便著哥哥曾永興從縣城弄來小車把母親王細花送到了縣城的縣人民醫(yī)院去診治。

  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在經(jīng)過了一番的檢查后,也感到是十分的棘手,因為,王細花除了腳部的麻木外,其身體的其他部位卻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且家人也對醫(yī)生說:王細花一直以來,除了一些傷風感冒外,她耳不聾眼不花,從來都無其他任何疾病,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硬朗,其生活一直都是自理。

  醫(yī)生聽后便說:都已經(jīng)是85歲的高齡了,這也許是老人的有關肌能和神經(jīng)衰退了的緣故吧。

  于是,醫(yī)生便采取了保守的中醫(yī)治療的方式對王細花進行治療,那王細花便回到了家里,她便一邊吃著通經(jīng)脈行氣血的中藥治療,一邊在家休養(yǎng)。

  曾永旺和張紅荷夫婦便加強了對王細花的照顧,而在縣城的曾永興和陳冬梅及其子女曾建國、曾建忠、曾建紅等也時常帶著子女們來陪伴和看望王細花。

  也許這是一種疑難雜癥,也許這是一種罕見的怪病,也許這是醫(yī)學界尚未發(fā)現(xiàn)過的一種什么病,那處在保守治療中的王細花的病情卻未見好轉(zhuǎn),隨著病情從腳底向上的蔓延,那王細花便感雙腳支撐不起上身的體重了,于是,曾永旺便為她做了一副拐杖,王細花便挾起了拐杖了,老人以此來頑強地堅持自理自己的生活。

  曾淑萍在聽完了王細花的病情后,她的心里那是萬分的心疼和難過,她便在安慰著王細花。

  羅海龍也蹲下身來,他在拿捏、查看著王細花的雙腿,他一邊拿捏,一邊在問王細花的感覺,之后,他說道:“確實是疑難雜癥,確實是有些怪異。這樣吧,等我回家后配些藥散來外敷試試,也許從前我跟長樂哥所學的偏方會有些作用,這民間的偏方有時啊也許就會有效……”

  王細花、曾永旺和張紅荷聽后都倍感溫暖和欣喜,也都紛紛地在應道:“好,好好好,那就好?!?p>  想當年,羅海龍就是憑著自己向長樂哥所學的偏方來為何小紅治斷腿,從而才勾搭上了曾淑萍,因而便成就了自己一世幸福的姻緣,而現(xiàn)在,他又理所當然的用其來為王細花治病了。

  這又一次證明了當?shù)乜图胰怂f的:人生必須要多學多掌握一些技能,學就必有所用!

  在一陣的噓寒問暖后,那王細花見羅海龍和曾淑萍擔來了糯米等東西,她便問起了來由。

  羅海龍和曾淑萍便向王細花、曾永旺和張紅荷細說了起來。

  當王細花聽曾淑萍說是為兒媳婦來釀酒、是葉菲菲已經(jīng)懷孕了的消息時,老人便忘了自己的病痛了,她竟萬分的高興和興奮了起來。

  王細花哈哈哈的歡笑道:“哦,好啊,好好好,我萍兒要做奶奶了,我萍兒要做奶奶了……我真為我萍兒高興啊,我真為我萍兒高興啊……”

  曾淑萍也對著王細花笑道:“是啊,媽,你也要做外婆太了,我高興,你也要高興啊,你可要長命百歲啊,要注意和保養(yǎng)好身體,將來也要見見你的曾外孫啊……”

  屋里的羅海龍、曾永旺和張紅荷見狀后也都歡笑了起來。

  “好,好好好,你來找媽幫你釀酒就對了,萍兒啊,也許呀,這是阿媽能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我覺得呀,阿媽的時日也不多了……”王細花說道。

  “媽,別這樣說啊,我要你長命百歲的呀。”曾淑萍說道。

  “唉,話是這么說,誰都想長命百歲,但是這人啊,總是會有那么一天的,嗯……咱就別想那么多了,就趁媽現(xiàn)在還能動,就讓媽把這釀酒的功夫教給你,紅荷這些年呀也學會了,就讓咱娘兒仨個一起來釀吧?!蓖跫毣ㄕf道。

  “好,我媽的釀酒功夫,那幾十年來都是遠近出名的,這一次呀,我一定要把它學會?!痹缙颊f道。

  那張紅荷也在一旁點頭應允著。

  時年,那曾永旺和張紅荷的兒女們也都外出了,其中的曾建光、曾建輝是各自帶著老婆孩子外出去打工的,而未婚的曾建成、曾建霞和曾建明也是獨自外出打工了,家里也就只剩下了王細花、曾永旺、張紅荷三個老人和還在讀書的小女兒曾建珍在家,因此,家里便有大把的空房和空床,那羅海龍和曾淑萍當晚便留宿在了曾家寮。

  當晚,這數(shù)人在家長里短的閑聊便不在話下了。

  第二天,那羅海龍和曾永旺兩人便拿著鐮刀、尖擔、繩索、帶著干糧進山去采“月藥”,而曾淑萍則跟王細花和張紅荷在家開始釀酒。

  王細花和張紅荷在一旁指導和燒火,而曾淑萍則親手操作,她從蒸米、晾米、和酒曲、裝缸……這一整套的工序便都在王細花的指點下完成,隨后,王細花又跟曾淑萍講起了后續(xù)的發(fā)酵、保溫、試溫、翻米等一系列的技術和技巧來,這讓曾淑萍感到了有些復雜。

  至下午,羅海龍和曾永旺兩人各挑著一擔“月藥”回來了,之后,他們數(shù)人便把“月藥”攤開在了祠堂前的禾坪中,以讓其被太陽曬干。

  鑒于這釀酒的技術有些復雜,經(jīng)商量后,那曾淑萍便留住在了曾家寮,以便在母親王細花的指導下完成釀酒的整個過程,而羅海龍則獨自回羅家寨陪伴其母親李雪梅。

  在曾家寮,這近50歲的曾淑萍每天晚上便都與自己的85歲的親生母親王細花睡在了一張床上,這樣,王細花與曾淑萍這對自小因世俗觀念而無奈被分離的母女便有了較長的親近的時間了,母女倆也就有了聊不完、談不盡的悄悄話,也就有了屬于她們母女倆的舒心的時光了。

  第一個晚上,母女倆相偎著躺在了床上,談意那是甚濃。

  老人喜滋滋的的說道:“萍兒啊,我看著你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來了,看著你的一群兒女都有出息了,媽好高興好高興啊……”

  “是啊,媽,看來是熬出頭了,孩子們在春節(jié)時會向長輩派錢了,你看,他們會孝敬你了,也會孝順他奶奶,還會孝順我和海龍了,現(xiàn)在呀,菲菲也懷孕了,媽,我也是從來都沒有過現(xiàn)在這么好的心情啊……”曾淑萍甜滋滋的說道。

  “哦,那就好,我的萍兒你呀,也應該享享福了,你也辛苦了半輩子了,想當年啊,你差點就被你那死鬼爸爸給弄死了,好在是我騙了他,才把你留了起來,那才有你現(xiàn)在的生活和一群有出息的兒女呀……”王細花說道。

  “是啊,媽,如果不是你,那哪有我的今天和我兒女們的今天啊?”曾淑萍說道。

  “是啊,只可惜啊,你上面的兩個姐姐就沒有這個命了,只恨我當年啊太軟弱了呀,否則啊,那我還有兩個女兒,也許就還有兩個女婿和兩群外孫,那該多好???是不是?”王細花陷入了對四、五十年前的回憶了。

  “媽,別老想從前的事了,那是時代造成的,你看現(xiàn)在,我大哥大嫂、我二哥二嫂,還有你的一大群孫子孫女,個個不都十分孝順你么?你都已經(jīng)是85歲的老人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你就為我二哥在家里看家、好好享福吧,是不是?”

  “嗯,說得也是,你大哥也說,現(xiàn)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形勢好了,生活也好了,他也說要我啥都不要想,就讓我享清福就是了,你二哥二嫂,這兒孫們啊都對我好,其實我已經(jīng)是在享受著兒孫們的福了?!?p>  “這就對了,我媽就更應該享福了才對嘛?!?p>  “可就是我這雙腳呀,真是麻煩,唉,我感覺呀,阿媽可能是很難跳過這個坎了?!?p>  “不會的,我媽你一生善良,一生都在行善積德,不是說吉人自有天相、善有善報么?媽,我相信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別老想那些晦氣的事?!?p>  “阿媽也已經(jīng)85歲了,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這叫做……那個什么來的?這叫做……自然規(guī)律,人啊總會有那么要走的一天的。嗯,你大哥說要把我送出廣州去大醫(yī)院治療……但是,我不去了……”

  “為什么不去呀?我大哥那是在孝順你、擔心你呀?!?p>  “我知道,你們大家都是在孝順我、擔心我,可是,阿媽都已經(jīng)是85歲了,阿媽也想開了,不想舟車勞頓、去受苦了,搞不好呀,我會死在半路的,所以,我情愿在家順其自然吧?!?p>  “哦,那……既然這樣,媽呀,那你就別想那么多,你嘛,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把心情放寬松一點,心情好了,身體自然就好了,是不是?”

  “也是,萍兒啊,其實呀,阿媽就是因為想得開、看得破,才有而今85歲的命,我不像你那吝嗇鬼阿爸跳不過心坎,早早就去自尋短見,其實呀,阿媽比你爸多活了三十多年了,覺得也夠數(shù)了……其實呀,萍兒啊,有你跟我在一起呀,媽就覺得呀心情那是特別的舒暢、特別的高興?!?p>  “哦,那好,那我以后啊一有空就會經(jīng)常來陪你,我一定要來照顧好我的親媽。”

  “好,那媽就高興了,只要有你來陪我,我就高興了……哦,對了,那個,在上海的潘志鴻就一直都沒有寫信給你?就一直都沒有聯(lián)系呀?”

  “沒有。媽,別提他了,這個忘恩負義、不愛爹不愛娘的家伙,我恨死他了,自1970年崩水庫他媽死時回來后,都十幾年了,就一直都沒有音信了,唉,我養(yǎng)爸養(yǎng)媽的墓,每年都是我跟海龍去掃的……唉,咱別提他了?!?p>  “哦,也真沒見過有這樣的不念舊的人?!?p>  ……

  第二個晚上,母女倆又相偎著躺在床上談起了往事了。

  “媽,你說我爸那時為什么就那么狠心呀?他就能讓接生婆溺死我兩個姐姐,還差一點也把我給溺死了?”曾淑萍首先問道。

  “唉,那不是在50多年前么?那時呀,時代都是這樣,重男輕女,咱們女人啊沒地位,哪有現(xiàn)在這么好呀,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蓖跫毣ㄕf道。

  “其實,我爸也沒有那么壞吧?我記得后來他對我也挺好的。”

  “嗯,說實在的,你爸并不壞,聽你大哥說,他三十幾年前死時還留有遺言,說他對不起你,他呀,就是吝嗇、固執(zhí),他總認為養(yǎng)女兒就是個貼錢、貼糧票、貼嫁妝的蝕本買賣,唉,那時呀丟棄女嬰、撿養(yǎng)童養(yǎng)媳,也比比皆是,咱女人啊命賤,做媽的都無可奈何。”

  “但是,我還是被你留起來了呀。”

  “對,說實在的,我那時也不知是從哪來的勇氣,就騙你爸說你是兒子,才讓你躲過了一劫,我就想要有一個女兒,在我老了的時候來陪我說悄悄話,就象現(xiàn)在,所以啊,媽也才有了你這個寶貝女兒?!?p>  “也所以呀,我也就才有了命,但也就成了別人的童養(yǎng)媳了?!?p>  “對。在你滿月時,你奶奶去世了,又說是被你克死的,你爸當時去幫你排八字,黃半仙說你帶劫……唉,估計是你的嗇鬼爸爸算命錢給不夠,這黃半仙啊可能就裝神弄鬼來嚇你爸……唉,我當時也實在是頂不住你爸、你伯父、你伯姆的壓力,這才答應把你送給了別人,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呀,所以也就讓我的寶貝女兒在潘家受苦了。”

  “其實,我養(yǎng)爸養(yǎng)媽對我還是挺好的,我記得……他們背著我上江西去逃荒,在江西時,也在省吃儉用,他們自己忍饑挨餓,也要把我和潘志鴻喂飽,我養(yǎng)爸養(yǎng)媽也是難得的呀?!?p>  “那是我千挑萬撿,幸好有你王麗珍阿姨在潘家村,覺得潘耀輝和何小紅還不錯,所以,我這才決定把你送給他們養(yǎng)的,這就說明媽當時的決定是對的。那何小紅呀鬼精明,她要我三年以后才能去見你,其實,那三年啊,阿媽都偷偷的跑去王麗珍阿姨家,是隔著窗戶在偷偷的看你的,真是想死阿媽的呀……”

  “是嗎?媽,你真好?!?p>  “哪個阿媽不對自己的兒女好呀?你對你的五個子女不也一樣好么?”

  “那是,自己生兒后才知阿媽辛苦嘛,我也是傳承了我媽你的優(yōu)良品格嘛。”

  “對啦,你呀,就像媽,溫柔善良,與世無爭,就會相夫教子。萍兒呀,媽有時在想呀,我也挺想念你爸的,那年饑荒,你爸帶領大家抵御盜賊,在那個年代,咱家也沒受苦,后來,買天置地,咱家的日子紅紅火火,媽除了掛念你之外,日子也過得不錯……唉,媽現(xiàn)在人老了,風燭殘年了,就愛想從前的人和事……”

  “我是你生的嘛,肯定是像你啦。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嘛。以前的事嘛,都過去了很久了,現(xiàn)在也分田到戶了,跟從前差不多,但是,現(xiàn)在的社會可是好得多了呀?!?p>  “那是。所以我的萍兒呀,不管你走到哪里,那都是人夸人贊的,人長得漂亮,性格又溫柔、善良、大方,你看你以前服侍潘耀輝和何小紅,潘家村的人贊不絕口,都想娶你做媳婦,后來,你嫁給海龍到了羅家寨,你與家公家婆從來就沒有紅過臉,一家人從來就沒有吵過架,你對內(nèi)對外從來就沒有得罪過人,羅家寨的人有誰不說我的萍兒好呀?我每次到你羅家寨,鄉(xiāng)親們每次都對著我的面在夸贊你,我的心里呀都是甜滋滋的?!?p>  “那也是命吧,媽,我沒讀過書不識字,我就想呀,你對人家好,人家就會對你好,盡心為人,不做虧心事,有進有退互相謙讓唄,十個手指都有長短,多看人家的長處,唉,生活呀就這么過來了?!?p>  “是呀,生活呀就是這么過來的,我想呀,我的萍兒也該是熬出頭了,也該過上好日子了。”

  “希望吧,媽啊,我現(xiàn)在就希望好好的來孝順你,來侍奉你,來讓你跳過這個坎?!?p>  “嗯,好吧,媽覺得有你在身邊呀,心情就特別好,也許就能跳過這個坎……”

  ……

  在第三個晚上以及后來,王細花和曾淑萍這對母女,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只要一有空,兩人便會絮絮叨叨的在聊起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有時,那張紅荷也參與了進來,三個女人便總有聊不盡的話題,便總有說不完的女人話。

  而村中的阿婆、阿嬸、大嫂、大媽們也經(jīng)常的過來與王細花和曾淑萍聊天。

  這便讓王細花的心情十分的舒暢了。

  數(shù)天后的上午,羅海龍便帶著自制的數(shù)大包藥散和數(shù)樽高濃度的米酒,李雪梅則帶著一大袋曾淑萍的衣服,母子倆便一同來探望王細花了。

  在進屋后的一陣寒暄后,羅海龍便向曾淑萍和張紅荷示范,他教她兩人如何按摩王細花的腿部及如何把藥散和酒后敷到王細花的腿上,羅海龍是在想方設法的用藥來幫王細花通經(jīng)脈、通氣血,想以此為王細花進行體外的輔助治療。

  隨后,那李雪梅則拉著王細花的手,兩個老人便在親密歡快地交談著,時年的李雪梅也已經(jīng)是72歲的老人了,這兩個因兒子和女兒的結(jié)合而成為親家的老人,便像一對老姐妹一樣在親密地互相安慰和互相鼓勵著,彼此都表現(xiàn)出了滿腔的濃濃的親情來。

  午飯時,已見酒缸里的糯米已經(jīng)出酒了,屋里已經(jīng)開始飄出了酒香味了,那曾淑萍便舀出了部分頭酒來讓大家品嘗,眾人則贊不絕口。

  王細花見曾淑萍親手成功的釀出了娘酒了,她的心里便自是十分的安慰和高興。

  至下午離開時,李雪梅便當眾對著曾淑萍說道:“阿萍啊,家里的事情不必擔憂,我會照顧,你的衣褲我都幫你帶齊了,你就安心在娘家好好的照顧母親吧?!?p>  曾淑萍便含笑點頭稱好。

  說完后,李雪梅又悄悄與曾淑萍私語了數(shù)句,她在叮囑曾淑萍真的要好好的照顧好母親。

  那羅海龍也叮囑曾淑萍說:不用擔心家里的作物,家中田園里的一切,他都會打理。

  然后,李雪梅才與羅海龍離開了曾家寮,那羅海龍也把“月藥”挑回了羅家寨。

  李雪梅母子倆讓曾淑萍盡心的去服侍王細花,是因為母子倆對王細花的狀況那是十分的擔憂了……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續(xù)述。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