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滿腔熱血創(chuàng)造生活
在羅家福修繕好了老房和嫁了羅海燕后,那時間便已經(jīng)是來到了1950年的年中的時候了。
此后的人們便以萬分的熱情和激情投身到了解放之后的生產(chǎn)和建設的熱潮中去了,大家都在不惜余力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在改變著自己家鄉(xiāng)的面貌。
此時,那龍頭中學也開始舉行了該年度的招生考試了。
那羅海龍便自信滿滿地和一班小伙伴們前去應考了。
羅海龍自回到了家鄉(xiāng)后,他除了參加自家修房、嫁姐姐以及參與各種運動外,他便與兒時的幾位小伙伴重新培養(yǎng)起了感情了、便與他們重新融合在了一起了,其時,他的幾個玩伴主要有羅錦斌(小名叫:過家貓)、羅立春(小名叫:闊嘴牯)、羅偉聰(小名叫:瘌痢頭)以及堂兄弟羅曉光、羅曉輝和羅曉明等人。
在參加龍頭中學的招生考試前,他們都經(jīng)常在一起溫習功課,在考試時,他們也一起走入了初中部的考場。
但是,在成績公布后,卻只有羅海龍一人被龍頭中學錄取,因而,羅家福一家人便萬分欣喜。
至當年的九月份開學時,羅家福和李雪梅便高高興興地把羅海龍送到了龍頭中學去住校就讀,長輩們都希望他未來能按奶奶林木蘭找算命佬所算的那樣:能夠穿州過省,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實現(xiàn)將相之命。
此后,在農(nóng)忙時,羅家福和李雪梅與叔伯兄弟羅德順、羅德利、羅德安等親人便互幫互助的在耙田種作,而在農(nóng)閑時,夫妻倆則又撐著漁船下河打魚,夫妻倆又過起了半農(nóng)半漁的生活。
這樣,家里既有作物糧食收成,又有打魚的經(jīng)濟來源,他們一家三口人,耕田打魚讀書,各司其職,再加上羅海燕和楊健聰又時不時的回來居住,羅家福家里便可謂是安居樂業(yè),家里充滿了溫情和溫馨,家人其樂融融,家人的生活也自由自在的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幸福、充滿了陽光,一家人過得那是十分的滋潤。
時年,羅海龍已經(jīng)是十四、五歲了,他長得乃是一個十足的英俊少年了。
其時,村中若有人患上傷風感冒、皮膚瘙癢或者是無名癰疽腫毒的,那羅海龍也敢毛遂自薦,他把自己在三河壩向長樂哥學來的醫(yī)治傷風感冒、醫(yī)治各種皮膚雜病和專治各種無名癰疽腫毒的藥方,在經(jīng)自己的診斷后開給有病的鄉(xiāng)親們?nèi)ブ尾 ?p> 而鄉(xiāng)親們在用藥后也都收到了顯著的療效、得于治愈,那羅海龍便頗得了鄉(xiāng)親們的贊揚。
但是,為了注意影響,那羅海龍便不敢在學校里練武,因此,每當禮拜六回家后,他便只能在家練練拳腳和舞舞棍棒,他的日子也過得頗有規(guī)律和努力。
在一年之后,那龍頭鎮(zhèn)至縣城的龍城公路開建了,羅家福便也與眾人一道積極參建,為改變家鄉(xiāng)的交通狀況,羅家福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過了勤勞辛苦的耕作,隨著糧食收成的增加,以致,他家里也糧滿倉谷滿缸了,家人也豐衣足食了,其時,家里有剩糧了,再加上羅家福又要參加龍城公路的建設,他下河打魚的時間便變少了,因此,經(jīng)夫妻倆商議,羅家福便找來楊健聰把右?guī)窟M行了改造,楊健聰便按岳父母的意思把右?guī)扛慕ǔ闪素i圈和雞廄,之后,跟村里大多數(shù)的人一樣,李雪梅除了種地外,她也開始養(yǎng)豬、養(yǎng)雞和養(yǎng)鴨了,那家里的生產(chǎn)重心便似乎從以前的打魚轉移到了耕種和家庭養(yǎng)殖上來了。
這時,社會穩(wěn)定了,社會變化了,那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方式及方法便也開始在跟著變化了。
這樣,李雪梅便不能跟羅家福下河打魚了,她要留在家里照料家畜了。
但是,羅家福卻始終不愿放棄自己從事了十幾年的打魚的技藝和魚腥的誘惑,因此,只要有時間,他便會獨自撐著船、并使用自己以前獨創(chuàng)的放流網(wǎng)的方法到龍江里去捕魚。
正因為羅家福有去下河打魚,所以,在1952年的秋末的這一天,這天正是羅家寨對岸的潘家村的童養(yǎng)媳楊翠桃投河自盡后的第三天,在這天,便讓我兩個曾字輩的曾祖父和曾外祖父見面了……
各位看官,還記得前文我講述過的這事的前因和后果么?
那楊翠桃是潘家村潘志強的童養(yǎng)媳,在1943年上江西逃荒的路上,累死餓死了潘志強,嚇傻了他哥哥潘志豪。后來,為了傳宗接代,其母孫美蓮要楊翠桃與瘋瘋癲癲的潘志豪圓房,但是,那楊翠桃卻不愿意。
在1952年夏天的掃盲運動學習中,楊翠桃卻喜歡上了時年來做掃盲授課的龍頭中學的丁建文老師。
這時,孫美蓮不僅禁止楊翠桃與丁老師來往,她還一哭二鬧三上吊以死來要挾楊翠桃就范,那楊翠桃在萬般無奈和絕望之下,她便投了龍江河自盡了。
當時,潘家村的鄉(xiāng)親們花了兩天一夜也沒有在龍江河里找到楊翠桃的尸體。
在楊翠桃投河自盡后的第三天,是羅家福到龍江河里打魚,才在龍江河東心洲水里的竹叢中發(fā)現(xiàn)了楊翠桃的尸體,他隨即撐船來到潘家村的碼頭、并托人叫來了楊翠桃的養(yǎng)父潘耀華,那鄰里親人潘耀文和潘耀輝也來了,隨后,羅家福便用漁船搭載他們前往東心洲,并幫其打撈和運回了楊翠桃的尸體。
因此,我的曾祖父羅家福便認識了我的曾外祖父潘耀輝,同時也認識了潘耀文和潘耀華,當時,羅家福還收了他們20元的酬謝紅包呢。
當然,這時的羅家福與潘耀輝也還沒有想到,他倆以后會成為親家呢。
其實,羅家福自從逃荒回到故鄉(xiāng)后,隨著生活的好轉和穩(wěn)定,他也在繼續(xù)發(fā)揚著逃荒走韓江時的那種樂善好施、行善積德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在當時社會面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狀態(tài)下,他也在用自己的感恩善行來回饋和報答著社會和鄉(xiāng)親們。
當時,羅家福也頗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的贊揚。
羅家人就這樣其樂融融的過著日子,他們的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溫馨而又充實。
所謂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便到了1953年的夏天了,這時,那羅海龍便初中畢業(yè)了。
此時的才17歲的羅海龍,他便無心要考高中了,他便無顧父母和幾個叔伯叔叔的反對和勸阻,他便放棄了升考高中的機會、而是回到了家里,他決意和一味地在等待機會和時機,他準備要去當兵。
羅海龍的這一行徑氣得羅家福和李雪梅都是十分的憤怒。
但是,羅海龍卻反駁和安慰著羅家福和李雪梅,羅海龍說道:“你們不是說:奶奶幫我算命,算命佬不是說我是穿州過省、是將相之命嗎?我不去當兵,那哪來的將相之命呀?”
這話說得羅家福和李雪梅無可奈何,夫妻倆覺得又有些道理,所以,兩人便只得順從于他了。
羅海龍在回到家后,一方面,他與羅家福和李雪梅種地,另一方面,他又與羅家福下河打魚,再一方面,他又練拳舞棍,當時,他正值是身體發(fā)育的時候,在經(jīng)此勞動鍛煉和練武后,他便日漸長得英俊瀟灑了,他的體魄也高大威猛強壯了起來了。
在經(jīng)過了解放之后幾年的發(fā)展,羅家寨村里多數(shù)人的家境都已經(jīng)殷實起來了,此時,社會安定,各行各業(yè)百業(yè)興旺,社會面貌欣欣向榮、日新月異。
這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生活的改善和充實,人們便添丁進財、心情無不舒暢愉快,其生活便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一般,人們的精神面貌便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所以,羅家寨人便在村后的蟹崗山下規(guī)劃了一片宅基地,以分配給各家各戶,此時,人們便轟轟烈烈地開始建新房起新屋了。
羅家福也登記要了一座三房兩舍的宅基地,準備在適合的時候建新房。
至1955年的秋季,當?shù)氐凝埥畮煊珠_建了,這是自古未有的改善當?shù)剞r(nóng)業(yè)灌溉和防洪的水利建設,人們便又投以了極大的建設熱情了。
在羅家寨,羅家福和羅海龍父子倆也都投入到了龍江水庫的建設熱潮中,時年,實行的是各村各寨無償派工的形式,所以,羅家福和羅海龍便要隔三差二的到水庫的建設工地去參加勞動。
于是乎,在1956年春季的這天中午,那羅海龍便在正在建設中的水庫大壩上第一次遇見了曾淑萍了……
各位看官,還記得前文我講述過的這時的羅海龍和曾淑萍相遇的情景么?
這天正是農(nóng)歷的三月初,曾淑萍、陳慧芳和娟嫂在臨近中午時,各挑著一擔飯菜送到工地去給參加水庫建設的自己潘家村的人們吃。
由于雨后路面泥濘,而且又是走在了水庫大壩上坡的路段,這時,走在前面的曾淑萍忽然腳板打滑,以致她步履搖搖晃晃、踉踉蹌蹌起來,眼看著一擔飯菜就要摔倒了,如果摔倒了就還會壓倒后面的陳慧芳和娟嫂,那曾淑萍在驚叫了起來……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正是經(jīng)過那里的羅海龍挺身而出,他以敏捷的身手、只用了三兩下的手腳功夫,在一擋一抱一提之間,他便救了曾淑萍、便使曾淑萍化險為夷了。
之后,羅海龍還幫曾淑萍把飯菜挑到了大壩上的安全路段。
這時,在無意中,羅海龍便抱了曾淑萍,而曾淑萍也吻了羅海龍。
那陳慧芳和娟嫂便在不斷地嘻笑羅海龍和曾淑萍,一個說要曾淑萍嫁給羅海龍,另一個又說要羅海龍娶了曾淑萍,當時弄得曾淑萍還臉紅耳赤呢……
也許是這時的其兩人都還很年輕,又或者是羅海龍根本就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因此,在分別時,彼此也就未留下姓名,更沒有認真地互相介紹認識一下。
以致那羅海龍和曾淑萍也就算是匆匆地擦肩而過了。
那羅海龍此后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續(xù)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