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漁家傲漢闕

三十八 日本朝卿

漁家傲漢闕 九鈴九啊 1157 2021-07-31 08:17:34

  自程子晴跟隨五彩石朝西川飛去,李輕就如何保護好楊貴妃作了認真思考。

  李輕正自思量。忽然有人喊道:“李兄,還記得我嗎?”李輕大吃一驚,聽見有人喊他,他怕事情泄露了。他一看,那人身材不高,皮膚白皙,約六十歲左右年紀。李輕感覺有些面熟,但實在記不起了!

  那人拱手道:“兄弟姓晁名衡,字巨卿。曾經(jīng)有一次您給李太白送財物來,我們一起喝酒了。”

  李輕雖然年輕,但是閱歷豐富、機敏過人。他猛的想起,此人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那次在長安,李白邀請眾多好友喝酒,其中特別介紹了這位晁衡晁巨卿,說他是日本人,日本名字叫做阿倍仲麻呂。

  原來當時中國唐朝國力強大、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鄰國名人學士紛紛來唐學習。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熱情最高。他們不顧當時海上交通的艱難險阻,不斷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學生。著名唐代詩人儲光羲曾作《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一詩,其中“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就記錄了這一情景:萬國的使者、留學生都到天下之中的東都洛陽來朝見,東邊的日本道路最為遙遠。阿倍仲麻呂就是其中的一位留學生。阿倍仲麻呂等留學生來到中國后,受到唐玄宗的親切接見,并安排在國子監(jiān)和中國的王公貴族子弟一起學習。因阿倍仲麻呂極為仰慕中國文化,所以不肯離去,于是改名為晁衡。由于阿倍仲麻呂聰明好學,故而成績優(yōu)異,太學畢業(yè)后參加科試,一舉高中進士。他為了繼續(xù)深造,決心留在長安而暫不歸國。由于其才華出眾,并受到唐玄宗的器重,阿倍仲麻呂擔任多個要職。他和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都交往親密。阿倍仲麻呂曾經(jīng)送給李白一件日本毛皮衣服,李白很是感動。唐天寶12年,阿倍仲麻呂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詩篇:“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闭自娂耐辛死畎椎恼鎿辞楦泻蜔o限哀思。其實晁衡當時未死。李白雖然鬧了一個烏龍,但這首詩卻成為了中日友誼史上傳誦千年的不朽名作。阿倍仲麻呂輾轉(zhuǎn)回到長安后看到李白為他寫的詩,百感交集,當即寫下了著名詩篇《望鄉(xiāng)》:“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xiāng)情,盡付水天處?;曩鈿w來了,感君痛苦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詩中感情充沛,深刻表達了兩人的誠摯友誼,同樣傳為千古佳話。唐朝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晁衡回到長安后,李白早也離開長安。當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晁衡跟隨唐玄宗避難四川,兩年后又跟隨唐玄宗返回長安。照這樣看,晁衡很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四川的日本人。接著,晁衡又在長安生活了十一年,深得唐肅宗、唐代宗的信任,仕途順利,公元775年正月在長安辭世。后世中日兩國多有對晁衡(阿倍仲麻呂)的各種紀念。日本平安時代以后阿倍氏被稱為安培氏,阿倍家族近代有個知名人物就是前首相****。

  當下李輕發(fā)現(xiàn)晁衡,便問道:“先生意欲何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