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家蛇
上一章白蛇中簡單提到了家蛇的事情,這一章我來講一個關(guān)于家蛇的故事。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圖騰之一,后來演化為神。
唐代杜牧《李長吉歌詩敘》有“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清吳震方《嶺南雜記》說:“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欲見之,廟祀必辭而后出,盤旋鼎俎間,或倒懸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纖結(jié),不怖人變不螫人,長三尺許,蒼翠可愛?!察肷裾?,蛇常游其家”。
江蘇宜興人將蛇分為家蛇和野蛇,分別稱之為“里蠻”和“外蠻”。
所謂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內(nèi)的一種蛇,常盤繞于梁、檐、墻縫、瓦楞、閣樓的一種無毒蛇,共約三尺許。人們認為家蛇會保護人,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會自行滿出來而取不空。
我們村的老人常說,若家中發(fā)現(xiàn)蛇,最忌殺死。認為若殺死蛇或蛇沒有被打死,蛇就會采取報復(fù)行動,于家門不利。所以若在家中發(fā)現(xiàn)蛇,就將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長桿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進山洞,別再回到人家中。
按照我們那的說法,蛇是家里的神,它會守護這個家,尤其是在灶臺附近以及房梁上看到的蛇,那都是守護你家的神靈保家仙,保佑這個家的平安,一旦將這個蛇打死,那么這家人就會接連倒霉,打蛇的人非死即傷。
小時候,曾聽村里老人講過一個關(guān)于家蛇的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3里外的一個鄰村,鄰村里有個膽子大的人,喜歡抓野生動物,尤其是特別喜歡吃蛇。
他總是喜歡去山里抓各種各樣的蛇回來,在蛇活著著的時候豁開肚皮,取出蛇膽,順著水吞進肚。他就說吃了活的蛇膽特別好,好在哪里便不得而知了。
吃完蛇膽,他會把蛇帶回家,再剝了皮,燉蛇肉,凡是被他遇到的蛇只有死路一條。都數(shù)不清他吃了多少條蛇了。
有一天,他在家里的倉房(就是裝一些用不到的東西的地方,和現(xiàn)在的倉庫是一樣的性質(zhì))收拾東西,突然看到了一條蛇在房梁上盤著。
他當(dāng)然不會放過,抄起一把鐵鍬把蛇弄了下來,然后就把蛇的頭拍遍了,為了保證蛇死透了,他又朝著蛇的七寸打了幾下,確定蛇沒再動,他才把蛇撿了起來,不過由于太匆忙,直接打死了,這膽便不能再吃了,他收拾干凈了之后,便煮了吃。
下午,他的家人回去后,看到他無精打采的坐在那里,便問他怎么了,他也不抬頭,只是在那里嘟囔著“我想死,我該死,我不想活了”。家里人也沒多想,就告訴他別瞎說。
這天晚上他也沒吃飯,早早的就睡了,第二天家里人都準備去地里干活去了,他還沒起來,喊了幾聲,看他翻了個身又睡了。以為他生病了,就告訴他去找村里的赤腳醫(yī)生看看,因為農(nóng)忙,著急干活,也就沒再管他。
可是當(dāng)家人中午回到家時,卻看到他吊死在了門框上。
十里八村的人都在討論著,一定是他吃了太多的蛇,蛇來報復(fù)他把他吊死了,不然好好的怎么突然想死了……
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還是那句話,萬物皆有靈性,對這個世界所有的存在都多一分敬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