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三十歲,我在用盡全力對抗焦慮

無處可安放的焦慮

  最近覺察力在提升,可以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為了緩解焦慮所做的那些無用的消耗而讓自己更加焦慮的事情——比如刷短視頻,刷朋友圈,刷豆瓣熱評,刷公眾號文章,刷劇……這些事情的共同特點就是可以無腦進行,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讓我逃離目前的思維泥沼,可以抽離自己的情感而避免難受,卻拖延著不去做那些可能真正意義上可以緩解自己焦慮的事情——比如看書、學習、輸出、運動、探索新事物……這些事情需要花費多余的腦力和精力,讓當下處于焦慮狀態(tài)中的自己感覺到無力進行,進而選擇無視,大腦自動化做出了似乎可以讓自己更輕松的選擇——實際上是錯誤的、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層次煩惱的選擇。

  意識到了這點,我會在自己心情苦悶或者低落到極點,而不知道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時候,給自己提供幾個選擇,并且預演這幾個選擇最終的結果——自己會得到怎樣的體驗和感覺,然后選擇那個有很好結果預期的選擇——也就是指向我真正訴求的選擇。

  這樣的話可以避免在能量不足的狀態(tài)下持續(xù)無意識去做一些看似“輕松”實際上會消耗自己更多的能量的行為,而是選擇去做一些看似不那么容易卻能補充自身能量的行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