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chǎn)力的提高是一個緩慢且曲折的長期過程,那有沒有快速提高生產(chǎn)力的捷徑?
于琦表示:這個真的可以有。
于琦有兩大法寶,一個是改良生產(chǎn)關系,提高勞動者的生產(chǎn)積極性,這個需要分情況擇時機。有一些于琦已經(jīng)在做了,譬如在募兵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布公告,成為士兵的徒附奴仆,其家庭所繳納的田租減少一成,積累一定功勛之后,可以解除奴仆身份甚至當官;還有一些就需要時機了,時機不到,效果就不能達到最佳,甚至會適得其反。
再一個就是改良生產(chǎn)工具,這個是最直接且快速有效提高生產(chǎn)力的方式,也是于琦正在做的。
來到工匠區(qū),于家的鐵匠跟木匠,已經(jīng)按照于琦的草圖打造出了好幾件成品。
打量著這幾件奇怪的工具,尤其是仔細看了看下面的鐵質(zhì)犁鏵,跟在于琦身邊的于五疑惑的道:“族長,這是……犁?”
點點頭,于琦高興的道:“不錯,這是我設計的新式犁?!?p> “因為跟現(xiàn)在咱們使用的長直轅犁相比,它的轅是曲起來的,所以我叫它曲轅犁,這個是用牛拉的?!?p> 又拍了拍一旁呈倒三角狀的木制犁具,解釋道:“這個也是曲轅犁,不過是人拉的。”
說著,于琦指著前面彎曲的倒勾解釋道:“你看,這里,正好可以搭在肩膀上,一個人就能拉著走?!?p> 四條腿的牛才能拉著走的犁,現(xiàn)在兩條腿的人就能拉著走?還是一個人?
面對眾人懷疑的眼神,于琦指著下面的犁鏵,得意的道:“我把原來的楔形犁鏵,改造成了現(xiàn)在的側(cè)三角犁鏵,減少了一半的作用力,你們不要問什么是作用力,我也搞不懂,反正你們只要知道這么一改,一個人就能拉動就行了?!?p> 說著,于琦大手一揮:“說多了沒用,走,拉到城外咱們試一試就知道了?!?p> 于琦等人來到城外的時候,拉著老人們的牛車還沒到,于琦等人只好一邊研究新式的鏵犁,一邊等老人們過來。
因為于琦也只是知道個大概,所以鐵匠跟木匠按照于琦提供的草圖打造了好幾種不同規(guī)格的鏵犁,眾人圍著新式的鏵犁指指點點,以目光所見判斷著各式鏵犁的優(yōu)劣,有的人甚至都爭吵起來。
等了好一會兒,拉著老人們的牛車終于晃晃悠悠的過來,早就按捺不住的眾人一擁而上,指著新式鏵犁七嘴八舌的訴說自己的看法,最后還是于琦看不下去,喝止了吵鬧的眾人。
對新式鏵犁的試驗,主要交給了種田經(jīng)驗豐富的老農(nóng),一些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給他們打下手。
首先進行試驗的是牛拉曲轅犁,木匠試制了幾種大小不一、規(guī)格不同的犁架,雖然形制不同,但都得到了扶犁老農(nóng)的肯定。這些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nóng)紛紛欣喜的表示:太好用了。
新制的短曲轅犁跟原來的長直轅犁相比,操控起來更加方便,轉(zhuǎn)彎、微調(diào)都更加輕松,而大曲面的側(cè)三角鏵,不僅翻土更加容易,還能控制深淺,使點勁,就深;少使點勁,手上稍微抬一抬,就淺——用過的人都說棒。
經(jīng)過試驗,幾個老農(nóng)總結(jié)了一番,一致認為新式的短曲轅犁在耕作效率上比原來的長直轅犁高了四分之一,隨著犁架犁鏵的改進以及技術的熟練,耕作效率還能再提高一些。
相當可觀了。
跟牛拉曲轅犁相比,人力曲轅犁就是真正的種田神器了,尤其是對那些沒有耕牛的家庭來說。
農(nóng)家有一句諺語,叫夏種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官府也反復強調(diào),不誤農(nóng)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太難了,雖然官府跟宗族都會出借耕牛,但借的話不得緊著主人家先用嘛,不得排隊論個先來后到嘛,不得分個親疏遠近嘛。
所以當秋收的時候,經(jīng)常能看到田里青黃雜駁,為啥?黃的種的早,青的種的晚唄。
不要小看差的這幾天,二十四節(jié)氣將一年中的農(nóng)時分的清楚明白,該播種的時候就要播種,該收割的時候就要收割。
而正常的年景,老天爺都會賞飯吃,就會特別尊重二十四節(jié)氣,比如說谷雨會下雨,小雪真的會下雪。拿谷雨節(jié)氣來說,老天爺賞飯吃,下了一場雨,剛好適合播種,家里有耕牛的就種上去了,沒有耕牛的就要等幾天;就這幾天,地面就風干了,土地的濕度下降,種子發(fā)芽就慢,抽芽以后生長的也慢。
這是春種,晚點的話還有補償?shù)霓k法,大不了引水灌溉或者是挑水澆灌。
秋收就不同了,就那幾天就能關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家的生計。
就像現(xiàn)在,正好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秋分,屬于秋收的節(jié)氣,老天爺賞飯吃的話,這幾天會秋高氣爽,待人們收割完了以后一般會下場小雨,好讓人們更容易的翻整留有稻茬或者麥茬的土地。
如果秋收晚了,正趕上下雨,被雨水浸泡過的稻子或小麥就容易發(fā)霉。
中國的勞動人民是最勤勞也最富有智慧的,春種既然有補償?shù)霓k法,秋收一樣也有。
不想讓辛苦種了一年的糧食淋雨發(fā)霉怎么辦?
提前收割!
但是提前收割的話,就會因為光照時長不足而導致稻米或小麥的顆粒不飽滿、干癟,直接后果就是減產(chǎn)。
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有時候不得不提前收割,那個時候,真的是含著淚在收割啊。
幸好還有宗族,一般這個時候,已經(jīng)秋收完的族人們都會幫著搶收。
所以當幾位老農(nóng)兩兩合作,你拉我推的用人力曲轅犁耕完一條田壟之后,當場就撫摸著犁架無聲的哭了起來,滿是老繭的粗糙大手拂過犁架上新鮮的毛茬,那是他們一輩子都不曾流露過幾回的深情與溫柔。
看到這一幕的于琦也心生感慨,在心里打定主意:等以后一定要編撰一本農(nóng)書,把記憶中先進經(jīng)驗都記錄下來。
雖然多收了三五斗不一定能讓老百姓活的更好,但若是因此而讓路邊的餓殍少一些,讓河里的溺嬰少幾個,也不枉自己穿越這一回。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我只想好好種田
致敬所有為百姓吃飽飯而奮斗的人們,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