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五菱日記

53 明帝國衰亡史 程念祺

五菱日記 斷腸人在余干 2117 2023-10-16 22:37:01

  引言

  明朝從建立到滅亡,前后二百七十六年,十六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他建立了明朝,并一改宋、元的“寬縱”,一意實行“嚴猛”的治國方略。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嚴刑峻法,使所有做官的人不敢心生歹念,勤勤懇懇的為朝廷效忠。此外,他還建立了一整套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制度,希望能一勞永逸地奠定明朝的萬事基業(yè)。為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三司,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分管地方的民政、軍政和司法。而為了貫徹絕對皇權,朱元璋還廢止了行之已久的丞(宰)相制度。他為明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賦稅征收體系,希望能使國家有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稅源。對于明朝的軍事及其供給制度,朱元璋也有獨到的創(chuàng)設。他建立了衛(wèi)所,以衛(wèi)所統(tǒng)轄軍隊和軍戶;軍戶是世襲的,有人當兵,有人種田納涼糧服役。這樣的創(chuàng)制,目的是要使軍人和軍費有固定來源。

  朱元璋死后,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但不久即發(fā)生了由朱棣發(fā)動的“靖難”戰(zhàn)爭。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封燕王,王府設在北平。他最終奪取王位,并對朱元璋創(chuàng)建的制度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遷都北京。它使明朝的首都,先后暴露于蒙古和滿族軍隊的直接打擊之下。以至于遷都以后,兩百多年中,BJ和北部及西北部邊境的軍事防衛(wèi),幾乎消耗掉明朝的全部財政。明朝歷史上的財政危機,主要就是由此引起的。有明一代,中國的北部和西北部的經(jīng)濟,始終難以從五代以來戰(zhàn)爭所造成的破壞中恢復過來,與遷都北京也有極大的關系。而因為北部和西北部的經(jīng)濟難以恢復,明朝的財政,自始至終不得不主要仰賴于江南。這就嚴重地限制了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更為嚴重的是,北部與西北部的經(jīng)濟不能恢復,最終導致了明末的流民暴動和明朝的覆滅,并使得滿族的軍隊可以輕而易舉地入關。

  朱棣對朱元璋所立制度的另一項重大的改變,就是通過司禮監(jiān)和內(nèi)閣,來控制政府各部。嚴格地說,朱元璋只是廢除了丞相之命,而沒有廢除丞相之實。他把原來丞相做的事情,都拿來自己做,實際上扮演者一個皇帝兼宰相的角色。而朱棣則是讓司禮監(jiān)宦官和內(nèi)閣大學士,成為協(xié)助皇帝處理機要的兩套相互制約的秘書班子,這才真正從制度上廢棄了相權。但是,允許宦官參預機要,為明朝政治中的宦官專政埋下了伏筆。

  成祖死后,繼位的是仁宗皇帝,在位僅一年。然后是宣宗皇帝,在位也不過十年。仁宗、宣宗的統(tǒng)治,明史上稱為“仁宣之治”。但是,仁宗、宣宗之后,明朝就進入了一個長期而緩慢的衰落過程。這種衰頹,典型地表現(xiàn)為帝國幾乎在其統(tǒng)治的一切方面,都不思振作,聽之任之,以至于積重難返。個中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遷都北京對明朝的軍事和財政以及南北經(jīng)濟,自始至終所產(chǎn)生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皇權在制度上的徹底強化。毫無疑問,明朝的皇權,是一種絕對的皇權。在此絕對皇權之下,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任何集團或個人,都難以成為改革的發(fā)動者;而皇帝本人,則因為這種絕對皇權所造成的信息傳遞上的問題,也難以成為改革的發(fā)動者。

  始于英宗統(tǒng)治時期的宦官專政,到了世宗朝就結束了。此后大約百年之間,明朝宦官的勢力收到了嚴重的壓制。但是,這并不能挽回明朝的頹勢。在這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明朝內(nèi)閣的權力開始擴大;而內(nèi)閣之中,為爭首輔之地位,權力之爭也隨之加劇。在這一過程中,神宗皇帝初年,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因為某種特殊的機緣,全面地控制了朝政,終于得以對明朝的積弊,實施某些局部性的改革。然而,在隨之而來的清算張居正的過程中,明朝的宦官集團內(nèi)部,又形成了朋黨之爭。從那時起,一直到明朝滅亡,朋黨的爭斗一直沒有中斷過。正是在這種朋黨的爭斗中,明朝的一切,都只好眼看著它繼續(xù)壞下去。

  本書的宗旨,在于強調明朝在仁、宣以后持續(xù)衰頹的原因。至于明朝在各方面的成就,并不適合在這樣的一本小冊子中討論。

  從洪武開國到“仁宣致治”

  公元1368年的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即皇帝位,國號明,年號洪武。此距1345年,元朝為亡宋修成《宋史》,僅僅二十三年,偌大的一個元朝,竟亡于一個本來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個曾經(jīng)因饑寒交迫而投身于佛門的和尚之手。殷鑒不遠,無奈世事難料。對此,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是非常憂慮的。

  朱元璋,這個窮苦人出身的開國皇帝,當他于1344年入皇覺寺為僧時,元朝的天下已開始大亂,地方上不時有造反的事情發(fā)生。入皇覺寺后不久,因為寺內(nèi)沒有飯吃,他只好托缽外出“化緣”。數(shù)年之間,他游歷過好多州縣,對元朝的腐敗和天下的亂象,有著切膚的感受。后來,他返回皇覺寺。到了1352年,當他感到天下大亂再難挽回,就又從皇覺寺里跑出來,投奔了當時正占據(jù)著濠州(鳳陽)的郭子興的造反隊伍。

  在郭子興的隊伍里,朱元璋戰(zhàn)功卓著,逐漸被提拔為這支隊伍的副帥。后來郭子興病故,他的兒子郭天敘和另一員大將張?zhí)斓v,也被叛將殺死。于是,朱元璋當然地成為這支隊伍的首領。

  從1356年到1368年,朱元璋最先是率軍攻陷集慶(今南京),在江南站住腳跟;然后就是與西面的陳友諒和南面的張士誠較量,并最終將他們消滅;接著就是北伐,驅除元朝的勢力。如果要回憶這一段歷史,那將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然而,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甚至根本沒有功夫享受勝利的喜悅。馬上得天下不易,而馬下治天下更不易。勝利一經(jīng)實現(xiàn),他真正關心的,就是如何使他的大明江山長治久安。

斷腸人在余干

第一碼字太累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