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元末之爭霸天下

第99章:要建就建一套新制度(上)

元末之爭霸天下 斷訣 2148 2021-07-15 18:19:51

  第99章:要建就建一套新制度(上)

  從新房里出來,吃完早點,差不多都快中午了。

  去到將軍府東側(cè)的文官辦事處,坐在椅子上,表面上拿起一本書在看,實際上滿腦子昨晚干柴烈火般的場景。

  新婚夫婦食髓知味,總會貪念其中滋味,只是朱子明如此明目張膽的走神,還是惹來了白文先的不快,連連咳嗽了好幾聲,明知故問道:“賢侄昨晚沒休息好嗎?”

  “額~沒事,沒事!”

  朱子明瞬間回過神來,別人不敢惹他懟他,多少顧及到他的地位和面子,然而白文先現(xiàn)在是一點面子也不給,稍有不對之處便開懟。

  近段時間更是懟得朱子明透心涼、心飛揚,那叫一個酸爽,就差用痛不欲生來形容了。

  自從進入壽春城后,白文先就變了,變得格外的嚴苛,對朱子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這事也沒辦法,誰讓朱子明地位越來越高,麾下兵馬也越來越多,倘若自身不做嚴格要求,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大問題。

  對此,朱子明也懂,所以無論白文先怎么懟他,他都沒生氣,只是有點被懟怕了而已。

  為了防止再被懟,朱子明連忙岔開話題,詢問道:“對了,老爺子,劉先生,恢復(fù)春耕的事情忙得如何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完年就開春,開春過后將沒有任何一件事能比春耕更重要,朱子明想要站穩(wěn)腳跟,春耕和收獲便是重中之重。

  農(nóng)業(yè)社會,糧食安全始終是擺在明面上的頭等大事。

  沒有任何一件事能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更加重要,除非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戰(zhàn),不然一切都得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

  糧食怎么來的,當(dāng)然不可能憑空變出來,都是一茬一茬從地里種出來的。

  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朱子明所在的壽春一帶恰好處在淮河的南北分界線上,不南不北,既可種水稻,也可種小麥。

  靠近河流水源豐富的農(nóng)田自然是種產(chǎn)量更高的水稻,遠離河流的田地,水源不充足的就種小麥。

  水稻的稻種主要有占城稻和晚稻兩種,占城稻自宋朝時傳入中原,很快便在大宋政府的推廣下傳播開來,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種植占城稻的比比皆是。

  主要是占城稻具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耐旱、早熟、對土地的要求不高、不擇地而生。

  更重要的是產(chǎn)量不錯的情況下,生長周期還短,在南方福建、嶺南一帶,從栽種到收獲最短五十天足矣。

  五十天時間好短,兩個月都不到,在古代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時代,怎么可能不受人歡迎?

  至于口感如何?

  說句實在話,如果不是糧食大量富余,誰會在乎口感好壞?

  能活下去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再說吃米總比吃糠舒服吧?

  要知道災(zāi)荒年間活不下去的時候吃觀音土的都有,更別提吃白花花的大米飯,它不香嗎?

  雖說淮河流域沒法跟福建、嶺南一帶相提并論,畢竟越往北氣候會越寒冷,谷物的生長周期會適當(dāng)?shù)挠兴娱L,但延長的時間并不會太夸張,有兩個月怎么都是夠的。

  兩個月才多長時間,朱子明不相信他連兩個月都支撐不過去。

  只要把最艱難的兩個月支撐過去,那么接下來便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上升通道,而他也只會越打越強,不會像其它流寇武裝那般時強時弱,起起伏伏變化個不停。

  聽到朱子明詢問春耕事宜,白文先和劉元禮頓時打起了精神,畢竟此事事關(guān)生死存亡,由不得兩人不重視。

  只見劉元禮率先站出來,躬身一禮,回道:

  “啟稟上位,如今我軍已占據(jù)下蔡、穎上、壽春、安豐、長豐等地,治地幾近安豐路一半,治下民眾近五十余萬人,有田一百三十萬余畝,草場四十余萬畝!”

  “田地年均畝產(chǎn)兩石上下,按舊制十稅一征收,將軍府一歲可征二十六萬余石,草場則可征干草兩百余萬捆,可供養(yǎng)軍馬近萬匹!”

  “另有口賦、算賦,每人一歲一百四十錢,全年可得七萬貫,其余徭役雜役不計!”

  說完又將早已準(zhǔn)備好的小本子遞給朱子明,以便檢閱!

  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朱子明治下其實并不缺糧,缺糧的只是將軍府而已。

  簡單的做個計算題,如今在他治下共有田地萬畝,按照一畝全年平均產(chǎn)量兩石計算,一百三十萬畝田地的總產(chǎn)量就是二百六十萬石,即便受到天災(zāi)影響,糧食產(chǎn)量會有所減產(chǎn),但總量絕對是操過兩百萬石的。

  古代一人全年的糧食消耗量肯定沒有后世高,按照一人一年三石也就三百六十斤的消耗量計算,除去五十萬人口口消耗的一百五十萬石外,以及朝廷征收的二十幾萬石稅收,一般都還能剩下個大幾十萬石。

  記住這還是在沒把地主土豪隱匿的田地和人口算進去的情況下得出來的結(jié)論。

  如果征南將軍府進行嚴查,人口多出個十來萬不成問題,并且大部分還是青壯勞力,土地再多個三四十萬畝也不成問題,并且保證基本屬于上好的良田。

  換句話說朱子明治下,每年糧食余量可能超一百萬石,所以征南將軍府暫時穩(wěn)得住,實在不行敲大戶的竹竿也沒問題。

  為什么糧食明明富足,卻偏偏有大量的百姓餓死或者變成流民呢?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致使絕大多數(shù)土地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均現(xiàn)象。

  比例甚至遠超后世所謂的二八定律,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十的人掌握著百分九十的生產(chǎn)資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人再去分配百分之十的資源。

  如此一來,老百姓不貧窮才怪!

  也正因如此,詩圣杜甫才感慨萬千的道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無論興亡苦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朱子明心里不免有了其它計較,在他看來占據(jù)社會大量財富的人應(yīng)該承擔(dān)更多的社會責(zé)任,而不是把社會創(chuàng)造的財富全用到個人享樂上。

  這樣的話他推翻元廷建立一個新王朝不過是換了個姓坐天下,于全天下的百姓,于整個華夏的歷史并無太大的進步意義。

  ……(未完待續(x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