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道不遠,三五反復,人世紛爭,興衰交融,亂世出英雄,浮華藏驚濤。
神州大地之上,自北朝一代天驕天啟宗楊起過世后,太子楊毅繼位前夜,身死宮中,嚴查之下,后宮秘聞東窗事發(fā),天啟宗楊起不能育子的消息得以證實,各地親王舉兵進京勤王,清污掃膩。
諸王領(lǐng)兵匯集京都永安,為爭皇權(quán),相互構(gòu)陷,清剿黨羽,以其中五位親王最盛,引軍禍亂于京,致使朝野震蕩,人人自危。
眼見國將不國時,北朝隱衛(wèi)天機閣挺身而出,一夜之間,永安城中刮起血雨腥風,五位親王盡誅于九幽臺上。
在閣主鬼無歡的力舉下,一直未參與皇位之爭的湘王楊剛,登基為帝,年號定安。
自此平息了兩年之久的問鼎之亂,經(jīng)此動亂北朝元氣大傷,舉國上下人心四異,四海之內(nèi)波濤暗涌。
定安五年,遼東奏報,邊關(guān)突發(fā)戰(zhàn)事,詳查之后,得知乃漠北游牧之民,因冬逢雪災(zāi),人畜盡害,殘存之人無奈之下越界奪食求生,不足千人,其中近半皆是婦孺,根本算不得戰(zhàn)事。
奈何,就是這瘙癢之舉,卻像星火點燃山林,四海九州諸侯聽聞此事,紛紛以平亂為由招兵買馬,暗中割地自封,漸而相互討伐,頃刻之間北朝烽煙四起。
皇帝楊剛天性軟弱,面對舉國烽煙,不敢出兵討逆,命十萬將士陳兵函谷,只求關(guān)中無戰(zhàn),保其自身,任其諸侯相互割據(jù)討伐。
湘南守將李泰,在楊剛為湘王時,二人相識,見烽煙四起,主動請旨替君討賊,不想受奸人構(gòu)陷,請旨不成,反被以不臣之心問罪,為求自保,以匡扶天下之名,舉兵起義,因軍起湘南,故名南軍。
李泰鎮(zhèn)守湘南期間,賦有賢明,飽受割據(jù)戰(zhàn)亂的英才聞此義舉,紛紛前來相投。
天意使然下,李泰廣納英才,協(xié)長子李成,次子李陵,及義子李安,李天陽,義女李嫣等賢良之才,逐鹿九州。
幾年征戰(zhàn)間,先占荊襄,后平巴蜀,之后北上攻克中原,招降遼東、奇襲江北,于定安十二年,攻破關(guān)中,兵臨皇城永安。
兩軍于城下對峙半月,陸炎坤孤身前往隴右,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關(guān)隴三世,舉兵五萬配合李泰圍攻永安。
大兵圍城時,李嫣率暗影衛(wèi)潛入城中重創(chuàng)天機閣,北朝皇帝楊剛得知后,惶恐不可終日,準備開城請降,遭鬼無歡力阻,楊剛不敢一意孤行,按中寫下血書派使出城請降。
降書尚未送出,李泰收到的湘南故里發(fā)來的噩耗,家中遭受仇家報復,族人盡滅,只有幼子李易幸免。
李泰認為是天機閣所為,憤怒之下,下令發(fā)起總攻。
鬼無歡獨木難支,知大勢已去,率閣中精銳,保護皇室逃出永安。
李泰命義子李安率軍追剿,于甘涼大漠中,俘獲楊剛及出逃的皇室族人,鬼無歡無奈帶著閣中精銳,逃出玉門關(guān)外,蟄伏于西域。
皇帝楊剛及皇室族人,被帶回永安后,盡誅于九幽臺之上,自此北朝覆滅。
李泰以軍號為國名,建立南國,定都永安,年號定疆,帝號南武。
景王李成晉封為太子,義女李嫣晉封為長寧公主,冊封幼子李易為逐鹿王,永駐國都。
李易受封時不喜‘逐’字,求去‘逐’為鹿王,李泰憐愛,同其所請,舉一國之力獨寵,宮中寶物盡賜之,并賜其免死金令,于南城開設(shè)府邸,集文武高絕之士,教習守護。
李安因俘獲楊剛有功被封為定西侯,執(zhí)掌隴右兵馬。建國次月,命太子李成同李天陽率軍攻打江南。
定疆二年,平定江南,覆滅名滿天下的天劍山莊,收神兵七星劍七把獻與李泰,李天陽因平定江南有功,被晉封勇武侯,自此神州一統(tǒng)。
定疆五年,李泰命定西侯李安領(lǐng)兵西征,追討余孽光復西域,李安兵至敦煌一帶,李泰突然駕崩,尋獵西域之事就此擱置,領(lǐng)兵陳于玉門關(guān),與西域諸國言和,西域諸國愿以屬國自居歲歲朝貢,自此李安駐守邊關(guān),守護南國西北門戶。
李泰死后景王李成繼位登基,年號神武,譽稱南景帝,晉封李天陽為上將軍,統(tǒng)領(lǐng)九州軍馬。
當年攻打關(guān)中時,因陸炎坤以一己之力說服關(guān)隴三氏,合力攻破關(guān)中有功,被景帝封為丞相。
定西侯李安請求兵發(fā)西域,面對南國百廢待興,在陸炎坤的建議下,景帝下令止戈戍邊,生息養(yǎng)民,兵戎一事暫且擱置。
因湘南故里劫難,景帝的妻子盡去,迎娶李泰義女李嫣為后,收編暗影衛(wèi),成立天狼府,賜名天狼衛(wèi),代天子視察天下。
在李泰過世之前,多次有意傳位于幼子李易,卻因李易的母親曾淪落風塵,被視為出身不正,受到群臣反對,加之李易主動拒絕,此事方才作罷。
年歲相差三十的兄弟二人,也因此生出嫌隙,自景帝登基,鹿王李易漸失往日的恩寵,二人的關(guān)系變得極為特殊,彼此之間既不相親,也不相害。
故事就要從這長大成人的鹿王說起……
不盡江水
在此聲明一下,本章即是故事的引言,也是故事的大綱,故事的地基,借鑒了隋末唐初的歷史背景。 初于對歷史的尊重,不愿隨意竄寫歷史人物,影響讀者對歷史的感觀,同時也為了避免一些無聊的歷史人物記述。 本人再三思索后,采用了歷史架的空模式,簡單的贅述了架空的歷史背景,通讀此篇將會更容易了解后續(x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