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第九十五章 項羽十宗罪

  劉邦汜水擊敗楚軍,斬殺曹咎,攻破成皋。又舉重兵,圍困滎陽。再派出一支精銳,拿下敖倉。

  按照,酈食其獻出的策略,劉邦完成了一半。

  接下來,劉邦要攻克滎陽,就能回到彭城之戰(zhàn)慘敗后的態(tài)勢。

  按照,劉邦等人估計,用三天時間,能夠拿下滎陽,重塑敖倉-滎陽-成皋防線,將項羽阻擋在成皋以東。

  然,劉邦錯了,他高估自己的戰(zhàn)力,低估楚將守城的能力。

  守滎陽的楚將,正是項羽麾下,五大戰(zhàn)將之一:鐘離昧。

  來看一下,鐘離昧的個人信息。

  鐘離是個復(fù)姓,對于這個氏的起源,主要有兩個。

  1.源于嬴姓,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后人的封地,以國名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給宋桓公之曾孫公子州犁的封地,以封邑為氏。

  鐘離眜這支起源于誰,沒有明確記載。由于史料殘缺,對于鐘離眜出生,家庭環(huán)境等最基本信息也沒有記載。

  根據(jù)太史公等人留下的史料,再加上,個人腦補,還是能夠得到一些信息。

  他是朐縣伊蘆鄉(xiāng)人。

  有一個好朋友:韓信。

  他是如何參加反秦,又是如何加入項氏,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他有個稱謂,被譽為項羽麾下五大戰(zhàn)將之一。

  既然是戰(zhàn)將,就會有軍功。

  滎陽之戰(zhàn)時,劉邦主動求和,被項羽無情拒絕。陳平站出來,說過這樣一段話:項王身邊的能臣,有范增、鐘離眛、龍且、周殷幾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君臣關(guān)系,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鐘離眜加入項羽陣營相當(dāng)早,也是項羽反秦,治天下厲害人物之一。

  陳平用離間計,不僅導(dǎo)致西楚最厲害的謀臣范增死亡,還有鐘離眜等人不被信任。尤其是鐘離眜在巨野與酈商交戰(zhàn)落敗,又被灌嬰擊敗,被項羽懷疑他的忠心度。

  鐘離眜再次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就是彭越在梁地搗亂。項羽把成皋要塞,交給曹咎,把滎陽交給鐘離眜。

  汜水一戰(zhàn),曹咎兵敗身死。劉邦趁勢,攻打滎陽。然,令劉邦沒想到,鐘離眜這個人,不僅能打,也能守。無論怎么挑釁,都固守不出。

  項羽來了,劉邦又沒打下滎陽。為了減輕成敖軍事壓力,劉邦選擇往北逃,逃到廣武山,就不跑了。

  他要在這里和項羽一決雌雄。

  劉邦向北逃到廣武,不是他跑不動,也不是他無路可跑。而是,廣武山這里地形特征對劉邦相當(dāng)有利。

  據(jù)《滎澤縣志》記載,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亙不斷,峰巒尖秀,峭拔數(shù)十丈。

  它,北面是黃河,奔騰呼嘯而過;南面萬山叢錯,群峰崢嶸。不僅谷深坡陡,崖壁參差。西有成皋之險,東有天下糧倉基地敖倉。

  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被稱為廣武澗。

  劉邦屯兵廣武西側(cè),項羽屯兵廣武東側(cè)。

  項羽多次進攻,都沒能攻破劉邦陣地。劉邦和項羽,再一次陷入持久戰(zhàn)。

  劉邦駐軍地方被稱為漢王城,項羽駐軍地方被稱為霸王城。這里也成為很多文人墨客來此,借景抒情。

  其中有一個人,他就是三國時期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人物:阮籍。

  阮籍,從小天賦秉異,八歲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在他少年時期好學(xué)不倦,門蔭入仕,累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又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

  阮籍有濟世之志,卻生逢亂世。為了表達自己滿腔熱血,他來到廣武山,留下這樣一句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項羽和劉邦,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爭奪,相持數(shù)月,戰(zhàn)場形勢對項羽極為不利。

  東邊有彭越搗亂,楚國糧道不安全。韓信東攻齊,是個潛在威脅。項羽東來,意在速戰(zhàn)速決。劉邦就是看中項羽缺糧的劣勢。

  所以,他選擇不打,與之耗著。

  劉邦背后有敖倉,糧食多。項羽軍糧不繼,很難持久。尤其是運糧的人都是些老人。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都不安全。

  項羽想了一個辦法,逼劉邦出戰(zhàn)。于是,項羽充分利用了手中的牌:人質(zhì)。

  這個人質(zhì),不是別人,他是劉邦的老父親劉太公。

  項羽挑了一個好時候,為了讓漢軍看得清楚軍這邊發(fā)生什么事,在顯眼之處筑高臺,并將劉太公綁在木拄上。

  為了劇情生動,還在劉太公面前放下大鍋,用火燒著滾燙的水。

  準(zhǔn)備好之后,項羽讓楚軍高喊:讓劉邦出來。

  因此,留下一個成語:臨澗對話。

  項羽提出一個條件:劉邦若不降,就把劉太公煮了。

  項羽給劉邦出了一個世界級難題。

  不降,他老父親就會死??v使得了天下,也會留下一世罵名。

  若降,不僅保不住老父親,連自己也保不住。

  看著老父親在對岸受苦,劉邦心里不是滋味。但,他沒有表達出來。

  劉邦身邊的謀士,也知道項羽是想用劉太公,逼他投降。

  這一刻,考驗劉邦的時候到了。

  所有人,都等待著劉邦的選擇。

  然,五十多歲的劉邦,拿出他令另外一面。他了解項羽是不會做這種事。

  劉邦做了一個決定:選擇賭。

  賭注就是他老父親的性命。

  劉邦不愧是干大事的人,臨危不亂,拿出無賴精神,說了這樣一段話:你和我奉楚懷王亡秦之命,曾約為兄弟。吾翁即汝翁,你要殺吾翁,記得分我一杯羹。(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劉邦以不要臉的形式,將項羽拖下水。項羽這樣做了,不僅劉邦會被罵,項羽也會世人唾罵。

  項羽殺的不僅是劉邦的老父親,還是一個老人。且,劉邦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說他倆結(jié)為兄弟。

  項羽這么做,天下人會怎么看他。

  劉邦說完就走,沒有拖泥帶水。他扮演了一個角色:心狠手辣、冷面無情、不恥無賴。

  這就是武則天留下的一句話:欲成大事者,至親皆可殺。

  劉邦表面上瀟灑的走了,成功扭轉(zhuǎn)局面,變被動為主動。但,他躲在角落里,整個人變了。畢竟,那個人是他老父親。項羽真的殺了,他也沒臉見天下人。

  然,劉邦這一舉動,反而讓項羽很尷尬。他殺,就會玷污一世英名。畢竟,英明,是貴族最看重的東西。尤其是項羽,更加看重,他向來行事光明磊落。

  可,不殺,又難消心頭之恨。

  項羽搞出如此大陣仗,卻沒想到劉邦不按劇情出牌。項羽收不了場,場面十分尷尬。不僅楚軍將士看著,漢軍將士也看著。

  現(xiàn)在,項羽很生氣。畢竟,他才三十歲,一生氣,就會沖動。

  就在這時,一個人站出來,平息項羽的憤怒。這個人就是楚國左尹項伯。

  項伯這個人物,并不陌生。

  他是下相人,是項羽的叔父。

  他第一登場,就是在下邳殺了人,被張良搭救。

  他第二次登場,就是鴻門宴。

  第三次登場,是跟隨龍且攻打九江。

  這一次,是他第四次登場。

  項伯也知道,他這個侄兒愛意氣用事。也明白,這個侄兒不想殺劉太公。所以,他站出來,當(dāng)和和事佬,說了這樣一段話:天下事未可知,爭奪天下的人,也不會顧及家人性命。即使殺了劉太公,也沒有好處。反而還會落下不好的名聲。

  項伯雖沒有直接說不能殺,但,他話中的潛臺詞,是在保劉太公。

  項羽也不想干這種丟臉的事,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劉邦可以無情,但,他不能無義。

  項伯也因為這件事,再次被劉邦記住。他不僅救過劉邦的命,還救過劉太公的命。這也是劉邦誅殺項羽,卻放過項氏一族,且被劉邦封為射陽侯的原因。

  項羽以劉太公要挾劉邦,沒有成功。一計不成,又新生一計。

  這一次,項羽用了新的方式:嘴仗。

  楚、漢長久相持,勝負未決。楚軍中的年輕人厭倦長期軍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陸運輸而十分疲憊。

  項羽對劉邦說了這樣一句話:天下因為你我,苦不堪言。你我一決勝負,不要牽累百姓。

  項羽的意思很簡單:約架。

  劉邦是聰明人,他五十多歲,是個糟老頭。項羽三十歲,年富力強。論天下英雄,誰敢與項羽一決雌雄。

  恐怕沒人敢這樣做。

  劉邦不傻,他才不會與項羽決戰(zhàn)。

  但,劉邦心里是這樣想,嘴上不認輸。

  劉邦根據(jù)項羽的缺點,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寧愿斗智,不能斗力。

  這句話,劉邦既沒有承認自己打不贏,卻表達項羽是個莽夫,只會打。

  我打不贏你,是真,我不承認。

  你說不過我,是真,你拿我沒轍。

  劉邦這句話,氣得項羽,罵了一聲:懦夫。

  劉邦聽著這兩個字,微微一笑,回到大帳。

  項羽生氣,劉邦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項羽又想了一計,挑戰(zhàn)漢軍,逼劉邦出戰(zhàn)。

  項羽讓善騎射的部將,前去挑戰(zhàn)。正巧,劉邦軍中有一群善騎射的人。這群人有個名字,叫樓煩。

  戰(zhàn)國時期,樓煩以騎射聞名天下。

  它與東胡、林胡,盤踞在中原北方。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滅林胡,東胡遠遁,樓煩降服趙氏。(我在《趙武靈王英雄傳》介紹這支北胡。)

  劉邦得到這支善騎射的樓煩人,這些人歸丁復(fù)統(tǒng)領(lǐng)。

  樓煩人出戰(zhàn),將楚軍射落馬下。

  項羽聽聞這件事,覺得很丟臉。他干了一件大膽的事:親自出戰(zhàn)。

  樓煩看見一個身著不凡,衣服很華麗、很氣派,心想對方至少是個將軍。

  他搭箭正要射,項羽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聲,樓煩嚇得眼睛不敢正視,兩只手不敢放箭,轉(zhuǎn)身逃回營壘,不敢再出來。

  善騎射的樓煩,被項羽一聲怒吼,嚇跑了。

  劉邦出來看,這才發(fā)現(xiàn)是項羽本人。

  果然,項羽是這個時代的西楚霸王啊!

  劉邦和項羽隔著廣武澗對話。

  項羽單槍匹馬,要跟漢王單獨決一雌雄。

  劉邦不打,來了一劑猛藥,列舉了項羽十條罪狀:負約、矯殺卿子冠軍、擅劫諸侯兵入關(guān)、入秦暴掠、殺秦降王子嬰、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徙逐故主、逐義帝出彭城、陰弒義帝江南、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

  這就是被后世,稱為項羽十宗罪。

  從這十宗罪來看,第一條對劉邦最主要。

  項羽做這些事,沒人敢說。劉邦當(dāng)著數(shù)十萬將士,列舉這些事,徹底激怒了項羽。

  然后,項羽做了一個舉動:射了一箭。

  用現(xiàn)在的話說:讓你話多。

  劉邦列舉項羽十宗罪,項羽射劉邦一箭。眼見項羽,即將取得勝利。然,一個人,又打破了這種平衡。

  他就是韓信。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