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三國志呂布列傳

第六章第五節(jié)

三國志呂布列傳 倪若家 2746 2021-06-03 09:00:00

  由于丁原那方救駕有功,所以被提升為了執(zhí)金吾,于是丁原帶隊入京赴職。然后呂布也來到京城,并被董卓任為下屬司馬,然后由張汎暫為州府主簿一職。

  之后董卓便匯集了呂布、丁原及李儒等人,開始商討起了要如何復立劉協為帝的事情,而李儒便將之前把靈帝遺詔交托給貂蟬的事情告訴了眾人,但貂蟬眼下不知所蹤,所以這個事情暫時還有點麻煩。而丁原表示既然遺詔下落不明,那這個事情就先按當下這樣了,反正誰當皇帝對下面人來說都是一樣,只要不妨害他往上升官就可以了。

  丁原說完這話就自行離開了這里,也不管董卓那邊臉上有些難看的神情。而看得出丁原此時已經算是脫離了他們這方,畢竟已經升到了京都官員的位置,不是他們這種地方官員所全然可以相提并論的。所謂做官當做執(zhí)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這是光武帝劉秀說的,所以可想而知丁原現在的位置是個什么情形,這確然已不是尋常的官職所可以相較比喻的。

  而盡管他們沒有遺詔,甚至于連丁原都脫離他們而去,但呂布仍然覺得他們此番還是有達成目標的機會的,便是趁勢掌控京師所有軍隊的調度指揮。對于呂布的提議,李儒表示贊成,只要他們設法掌握了大將軍何進及車騎將軍何苗所遺留的部曲,則即便沒有遺詔,此番要成大事也未嘗沒有可能;畢竟靈帝想立劉協是眾人都知道的事情,只要以遵從靈帝的遺志為詔命,同樣也是可以對這個事情說得通的。董卓對這個計議表示了認同,隨即便派自己的親弟董旻去聯絡吳匡張璋等人前來。

  而就在他們這方正籌劃著這些事情的時候,先前被何進派出去募兵的鮑信這時帶兵回來了。于是鮑信在了解了整個事情前后的經過后,便立時向袁紹提出了建議,認為董卓現在帶兵入京,很可能將會做出兵變的舉動,應該趁其所部尚且疲敝,且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率眾對其發(fā)動突襲,當可以使其一舉成擒。

  對于鮑信的提議,一旁的袁術認為應該可行,反正董卓眼下不過只有幾千人馬,而他們這方卻有著兩三萬人馬,是他的十倍之多,要出其不意的消滅他應該是易如反掌。然而那袁紹對此卻并不以為然,他認為董卓固然并不足以為懼,主要他的手下現在有呂布,試問這在座的所有人中有誰能輕易地將呂布給拿下,而如果有這當然可以,但如果沒有,就算再來個兩三萬人馬,只怕也無濟于事。

  對于袁紹所言,在場的所有人都默不作聲,看起來都是無濟其事。而那鮑信隨之便表示這個事情是他沒有預先考量清楚,就當他此番什么都沒有說過。隨后鮑信便離開了這里,并帶著手下的兵馬準備離開京師,然后返回泰山老家。

  而就在董卓那方邀請吳匡張璋前來商討計議的時候,碰巧張遼也帶領招募的隊伍回到了京師。而當張遼得知董卓準備要收攏京師所有兵馬的時候,便立時帶隊加入到了董卓的帳下。之后,吳匡張璋聽說董卓想要招攏他們,便立時前去與董卓進行商討,并隨后表示愿意加入到董卓的帳下。

  隨后,董卓便又想要再與丁原商談一下,希望他可以改變主意選擇支持自己,并讓呂布去跟丁原聯絡商議。而后丁原仍然表示沒有靈帝的遺詔他無論如何都不會認同并參與這個事情,所以讓董卓在沒有找到遺詔之前不要跟他提這個事情,他不聽這一套。于是,董卓覺得這個丁原實在是不能開竅,又覺得既然其不能為自己所用,則之后必然會成為阻礙,不如提早下手以絕后患。隨即董卓便讓呂布再去勸告丁原,如果實在不能聽勸,就帶人直接把他的人頭給砍下拿來,就當是為先帝清理叛逆了。

  之后呂布便又去找到丁原,并如實告知于丁原這個中的成敗得失與利害攸關,且表示如果這一次再不能說服他的話,他就只能按董卓說的,為先帝清理叛逆了。對此,那丁原先是沉默了下,隨后便悄悄地將手放在了身側的劍柄之上,且聲言既然如此,那便先取你等性命吧。而由于丁原的這一舉動是時已被呂布察覺,所以隨后他在有預謀地對呂布發(fā)動突擊的時候,便很輕易的就被呂布給格擋了開來。

  之后,兩人的打斗驚動了外邊的守衛(wèi),但當丁原的守衛(wèi)及李肅等人相繼趕進來的時候,卻發(fā)現戰(zhàn)斗已經結束了。彼時,呂布提著丁原的頭顱,還有鮮血在往外噴流而出,而這一幕讓進來的人都看呆了,都不知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只聽呂布對進來的人表示,現在是奉靈帝遺詔討伐叛逆,如果來人之中有是同謀者的,他將會按著叛逆的罪名將之擊殺,而如果所來之人都是忠君之士,則只要隨他一同奉行靈帝遺詔,他即可以既往不論一概不咎。

  李肅等人一聽這話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便立時回過神來大聲呼喊著遵奉遺詔討伐叛逆這樣的口號,然后很快就帶動了丁原手下的人馬全數加入到了其中。之后,呂布便帶著從丁原這里所收編來的隊伍,一同回往向董卓復命去了。

  由于董卓連續(xù)收編了何進何苗兩人的舊部和丁原的部曲,導致自身的威勢大盛,隨即便準備要推行后續(xù)計劃。而要達成復立劉協的目的,就得先要廢黜劉辯,但這個事情只有達到三公以上的職位才可以,而尚且不是當前的董卓所具備的條件可以干的事情。而適逢天降大雨,導致水位暴漲,防洪堤壩因維護管理不善而引起塌方,這導致受災區(qū)域的老百姓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于是董卓就向朝廷彈劾時任司空的劉弘,隨后劉弘被罷免,董卓在李儒的策議下被任職于司空。

  而上任司空以后,董卓也沒有急著去推行廢立的打算,而是準備先干點好事,展現一下自己的奉公職事才行。于是董卓便讓呂布帶人去料理受災的百姓,以及去修筑那塌方的堤壩;而呂布對于這個事情也很得心應手,很快就帶人把災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并做好了相應的生活安置;并同時帶人去查看了堤壩塌方的位置,發(fā)現這是有人偷工減料所致,于是當初負責主管修筑堤壩的官員就被董卓奏報到廷尉那方,要求按律判處了死刑。隨后董卓又令人輸送材料,并讓呂布負責監(jiān)督工事,將這個堤壩給修筑到了非常堅固的程度,并順帶檢修補繕了其它尚未塌方的地方。

  而在做這些工作上的安排的時候,董卓又忽然想起了有大概十年多未見的士大夫蔡邕,如今好像還仍然流亡在外,便立時又派人到地方官府下令去尋找蔡邕,讓其回到京師來朝中做官。然而這個事情一開始蔡邕是不愿意的,因為他不想再摻和朝廷的那些權力紛爭了,也看透了世俗的功名利祿,所以初始的時候就表達了婉拒的態(tài)度。然而這個事情讓董卓感到有些不高興,認為當初是他在旁側周旋庇護,他們一家人才能夠一直活到今天,而如今他想請他來到手下做個差事都不愿意,如此忘恩負義,真是應該把其全家都殺光才讓人解氣。

  而由于董卓又一次派人去請蔡邕,并表示他是有能力讓忘恩負義之人全家被滅的,所以這個事情讓蔡邕自己好好考慮清楚。而剛好那蔡邕的女兒蔡琰彼時也已長成,正是年方二八可以許配人家的時候,而這時她就忽然想起了呂布,一聽說呂布此時也在京師當職,就立時勸她父親可以接受征召前往京師,她剛好可以去找呂布,順便看能否商談一下彼此婚配之事。

  而既然董卓那方極力要求,閨女這方又要去見心儀的人,蔡邕心想這也是兩成的事情,就立時同意了接受董卓的征召,前往京師去任職。隨后一家人收拾了家什,便舉家往京師遷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