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沂水河不停地流淌,成熟的莊稼驕傲的站在沂南平原大地里,大人們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
孩子們也迎來了期中考試,這是第一次考試,三妮寫的非常認(rèn)真,自己沒有像皮,只有一只筆和一個本子,從抄題到寫答案,三妮一氣呵成,第二天考試成績就出來了,語文,數(shù)學(xué)都是一百分,而且她是班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有的娃娃比她大六,七歲才上一年級,為此李得梅得到班級老師及全校的表揚,并光榮的得了一張紅通通的大獎狀,李得梅三個大字賀然在上,經(jīng)過全班選舉,李得梅當(dāng)上了班里的學(xué)習(xí)委員,這對一個孩子來講是最大的財富。奶奶親手用漿糊把獎狀貼到了墻上最顯眼的地方,說:"這屋不僅掛著***的像,還有三妮的大獎狀,瞧,這屋多亮堂"三妮也高興的不得了,整天在家唱著自己最喜歡的歌。
可是今天放學(xué)得梅卻哭著回了家,放學(xué)時,班級里的李得寶跟李得強說:"瞧李得梅這個臭丫頭片子,小個不大,能的上天,別的班都是男同學(xué)當(dāng)學(xué)習(xí)委員,只有咱們班讓一個女娃壓了一頭,咱男娃的臉都被她磨沒了"李得寶說:"收拾她一頓,反正她家女娃多,大人不會心疼,打了也白打"倆人一拍即合,這個推一把,那個搡一下,矮人一頭的三妮一會兒便倒在了地上,混身是土,倆臭小子還罵了兩句,揚長而去。
得梅哭著跑回了家,站在院子里就喊奶奶,奶奶一聽完孫女的哭訴,氣得拄著拐杖,拉著三妮向得寶家沖,平時奶奶走路很慢,裹著一輩子小腳再加上歲數(shù)大了,可今天腳下像安了風(fēng)火輪,三妮小步顛著才能跟上,奶奶到院子里就扯開嗓子開罵"哪個瞎眼睛看俺們家不疼孫女了,俺們家當(dāng)眼珠子疼著…你們這些不是人的東西,有本事沖我老婆子來呀?。?p> 得寶娘趕緊出屋,見狀忙賠不是,嬸子,別生氣,是俺家小兔崽子不懂事,回頭打折他腿給您老賠罪。
這時得寶被他爹揪著摁倒在地上,得寶嚇得直哆嗦,他爹讓跪下賠不是。
奶奶領(lǐng)著三妮兒又上得強家,再次上演了一場為孫女報仇的大戲。從那以后,就算三妮在外橫著膀子走,也沒人敢欺負她了。
這段時間,村里人正忙著秋收,期中考試結(jié)束后學(xué)校決定放一星期假,讓孩子們幫家里秋收,三妮回家的工作就是看四妮和五妮,外加喂豬,爹娘帶著大妮,二妮上地里收玉米和谷子去了,家里只有一個老的和三個小的。
奶奶坐在院子里的鏊子邊上攤煎餅,三妮幫奶奶燒火,一會兒三妮便哼唱起了沂蒙山小調(diào),奶奶聽著高興,說"三妮就是山里的百靈鳥,透著靈氣呢…"
四妮哄著五妮咿咿呀呀的學(xué)說話。和諧的畫面透著溫馨。
到了中午,三妮帶上煎餅、大蔥和水到地里送飯去了。莊稼地里到處都是人們揮舞鐮刀收割莊稼的情景,時不時還傳出人們爽朗的笑聲。
三妮到了地里大聲地向爹娘喊"爹娘吃飯了!只見低頭彎腰,埋頭苦干的一家人直起了身子看向三妮。
二妮趕緊說:"爹娘,看!三妮送飯了,別干了,咱們先吃飯吧。"
"你娘仨先吃吧,我把剩下的這一小片先干完"二妮早已迫不及待的放下鐮刀跑向三妮"你咋才來,我快餓死了,"說著拿起卷好大蔥的煎餅就吃了起來,這時三妮又從兜里拿出一個雞蛋遞給了二妮"這是奶奶沒舍得吃,偷偷留給我的,二姐,你干活辛苦,送給你吃吧,"二妮拿起雞蛋隔著蛋皮都聞著雞蛋香了,感覺一上午的疲勞少了一大半了,高興地對三妮說,好三妮,知道疼二姐了"三妮也嘻嘻樂了起來,二妮沒舍得把雞蛋全吃了,留了一小半卷在煎餅里遞給了大姐,這個雞蛋可能是她們一生吃的最香,最幸福的雞蛋。
剩下的幾天,地里的糧食收割的差不多了,爹就讓二妮拎著筐領(lǐng)著三妮,四妮在地里撿沒收割干凈落下的谷穗和玉米。
三個不大的孩子像尋寶似的滿地里搜尋著,低頭瞅時間長了,三妮經(jīng)常會岀現(xiàn)幻覺,看著一塊黃色大土塊感覺是玉米棒子,趕緊跑過去,一看是土塊,其實一天下來也撿不了多少,農(nóng)民誰舍得把長好的莊稼落地里呢,孩子們還是天天去撿,回到家,腳脖子讓收割后的秸稈茬扎的一道道的,血絲斑斑結(jié)了痂,但孩子們看著筐里撿的糧食,再加上一句大人們的夸贊,即便一身疲累也甘之如飴。
每年的秋收大會戰(zhàn)像一場圣大的典禮,人們收獲著喜悅,孩子們收獲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