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
德問這首散文作于癸巳蛇年六月,當(dāng)時生活挺迷茫的,于是就寫下了這個。也沒有正規(guī)的學(xué)習(xí)過,不知道寫的怎么樣,現(xiàn)在在這里請列為扶正指導(dǎo)了。
…………
“德”問
作者:陶知賢
觀吾幾年德,言,做,行,聽,為,不一如是。有甚虧,盈缺,人不滿而知長足也,特賦篇一文,自考之。
德,順也。何為順,與自然無爭,無為而唱德也!承道載物,無物無形,道之顯現(xiàn)是也。初會德時,如象形意會,雙眼而觀其心,而后古偉人曰:目下為心,君子進(jìn)修德!狂然曰呼:然則德我乎?德我之虧盈乎?
言,說,辭也。君子行以德,說一行,言之有虧則誤其人,言之有盈德則悟其人。前后須臾之差,缺謬之千里!君子若做德,必先言其德也!忽然問曰:言我有失否?言我可得德否?
做,近代做之用途已而廣亦,今曰:做人呼!
人生之初怒而啼之,謂之天地,告知父母,今天地觀其德,母觀其言,使之德無有虧,言無有妄!老而嘆曰:吾行堂堂正正,無有悔亦!
行,道也!吾有年長以作想而創(chuàng)業(yè),知其難而災(zāi)禍難料。若其為堂堂正正,德操全滿,天助之。若其言甚廣,親朋自助之。若做而公直,禍自避之。忽而觀之:德盈,言無失,做而正,行無有其難也!
聽,耳也。言多必失而閉其口,聽而入耳必阻其耳。聽而不厭,入而不出,則親朋不失,夫妻和睦也。
為,為德,做為,行為。有德不失其為,言語不失其德,覺密不出其口,夫之君子也。
嗚呼,逝者如斯,吾曾弄海水不覺其妙,觀星河不知其深遠(yuǎn),弄滄海而不覺其美。
唯而笑曰:其甚德耶哉?
……
……
解析:
這是一篇讓作者自己也懵逼的靈魂的拷問。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8-08-10/5b6d412a7cebe.jpeg)
依舟蓑笠翁
陶知賢為筆名,若要轉(zhuǎn)載,請尊重作者。 〖個人原創(chuàng)古詩詞詩歌散文語錄的整理收錄專輯,僅本網(wǎng)站為電子正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借鑒,盜版和抄襲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