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恍惚,總覺有縱橫,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會有一種感覺,好像自己經(jīng)歷過這個場景,又或者感覺熟悉。據(jù)說,當越多人感覺到這些,就說明我們的時空紊亂越嚴重。
為什么會以這個為題呢?
因為它概括了我所有的接下來要講的。
為什么會有第一段呢?
因為……剛好想到了……(狗頭保命)
我好像還沒有寫過“七”和“L”的那段故事,好像是直接略過了,現(xiàn)在想想,生活中每一個點都不是輕易可以略過的。
原先的自己手上的手稿大綱定的這個“七”和“L”的故事題其實是“友情里面原來也會有“小三“”,現(xiàn)在覺得這個題目實在是不合理,并且很對不住“L”,大綱剛出來的時候心思多偏向于“七”吧(我攤牌了,想寫好久了),然后現(xiàn)在沉淀下來終于意識到,偏幫,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七”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L”是上高中時候認識的對床朋友。
剛入學的時候,“七”和我還是很好的關系,睡一張床的那種。
因為不是一個班,然后又不住一個宿舍(雖然她確實開始和我一起睡),但是我們軍訓吃飯會一起去,每次下訓我們都會互相等。
之后上課,我和“L”熟悉了,然后就“七”來我們教室等我,我們三個一起去買飯然后回宿舍一起吃飯,當時是怎么鬧僵硬的來著?
“L”和“七”統(tǒng)一戰(zhàn)線來開我的玩笑,類似于開玩笑說“小豬”的那種。然后我和“七”又統(tǒng)一戰(zhàn)線跟“L”開玩笑。最后戰(zhàn)火又轉,我和“L”一起開“七”的玩笑,然后,“七”生氣走了。
當時就覺得,比較懵吧,只是大概知道是因為開玩笑的事情然后生氣了。
然后,我兩人就僵了,不再一起吃飯,早上不再一起上早自,晚上不再一起回宿舍,不再同睡一張床。小小的學校,卻很少見面。
之后的之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接到一個電話,是“七”爸爸的,他來詢問我“七”的近況。和她已經(jīng)許久沒見且不聯(lián)系的我答不上來,卻也不好明說,只說“最近沒見到人,不是很了解”。
掛了電話,有點后怕,總覺得她的近況有我的一份責任,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事情。
我給她發(fā)短信,我也不記得為什么是發(fā)短信而不是發(fā)微信或者QQ了,可能是因為聯(lián)系不上嗎?忘了。
沒有等太久,她以輕松的語氣回了我,像是根本就沒有生過氣一樣控訴我“為什么只幫著“L”懟她,明明我和她認識更久,“L”不過是一個沒認識多久的人罷了。”
事情已經(jīng)過去,我并不想反駁,因為潛意識里很可能迎來一陣新的爭吵,也許根本就不會爭吵吧,冷戰(zhàn),是我們以前甚至今后都更頻繁的解決方式。
看起來并沒有生氣,可是從那句“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她”可見端倪。
數(shù)學里總說,三腳架是最穩(wěn)固的,可是,但凡帶“情”,三角必然散架,也不知道前人有沒有想過這個情況。
還記得以前的文案,三角戀和三角友情,最后必然只有兩種結果,要么一個退出,要么,三人都散。
很顯然,我們屬于第一種,開始是“七”退出了,后來是“L”漸遠了。但是我和“L”并不是鬧矛盾,而是分班分宿舍的客觀因素導致不在一起,但是依舊聯(lián)系。
后來講過“七”、S和H,我和“七”認識的,我和S是很好的朋友,“七”和H原先認識,我和H關系緊密應該是我?guī)缙饘W習那一個學期吧,雖然之前關系也不錯。
少年的人總想著把自己身邊所有珍貴的東西都分享給覺得親近的人。
所以不管是客觀還是主觀的因素,我們四個挺好,哪怕畢業(yè)以后,我們也常常約著一起出去玩。
這一度讓我以為,四框,會是一個很穩(wěn)固的架子。
以前一直覺得“七”經(jīng)常無理取鬧,后來才漸漸明白,她心中把我放的很重(旁觀者有說可以看得出來我在“七”的心里占據(jù)很大的位置)。
可是我沒有給你想要的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