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在包頭定居已經(jīng)接近半個世紀。這里與神田地形不同,沒有山水相依,少見樹木,整體北高南低,安家時,按老輩的講究,蔡維藩把定居點選擇在地勢較高的西腦包地段,就此扎下根來。當初乘著牛車上包頭的老少幾十口,加上解放后陸續(xù)搬遷過來的,又經(jīng)過數(shù)十年開枝散葉,如今變成二百來口人,除非遇上婚喪嫁娶的大事,難得再把整族人聚齊,晚輩們之間互不認識也不稀奇。
近日,二舅蔡珖玉家將有喜事臨近,他準備把老親戚們都招呼起來。
這幾年,地方上紅白喜事的隨禮錢增長地可是快,人們習慣的五毛一塊,再送些臉盆、痰盂、暖壺、茶杯、彩繪玻璃鏡等,如今早已拿不出手。當下,不成文的規(guī)矩,年輕人的紅事至少給二百塊,老年人的白事至少給三百塊,對于大多家庭都是筆大開銷。二舅家的衛(wèi)國表哥要結(jié)婚,婚禮定在下周,他們安預(yù)在包頭大大操辦一回,這主要也是二妗的意思。遇上這大喜事,幾家底親們約好去荷荷家商量隨禮的錢數(shù),底親肯定不能跟旁人一樣多。
過來商量的有張平平的大舅、四舅、三舅和三妗,大表舅和表姨香香、荷荷姨和她的男人郭姨夫、加上張全勝兩口子。其實這幾年每家的錢都不特別富裕,可是誰也沒直接說出來。大舅是不會先表態(tài)的,他一輩子作不了大妗的主,其實他家情況不算差,倆人已經(jīng)退休,孩子們都成家立業(yè),再沒甚負擔。大家要求輪流表態(tài)時,大舅就扭過身子逗起三舅的大孫小子,那是保國的孩子。三舅和三妗特意趕回包頭,他們手頭稍微寬松一點,況且,三妗一直喜歡跟楊荷荷較勁,她覺得蔡家養(yǎng)大的這個女人本就是多余的,結(jié)果她還莫名其妙的比自己有地位。三妗臉上的表情就寫明她的態(tài)度:由你們說,多少錢我們都拿得起。一貫愛面子的荷荷姨也不情愿地說:“你們看哇,多少都行。我從小在蔡家長大,當然是按蔡家的底親算。”大表舅和表姨香香沒說話,他們兩家都有下崗的的人,明明日子過到艱難處,卻都崩著臉面不肯放松。兩分鐘后,光頭的張全勝忽然大手一揮,果斷又高調(diào)地打破僵局:“這是咱們個人兒家的大喜事兒,一家給一千哇!別人給多少就不管啦,他們愛給多少給多少,哈!”他的話把在坐的八個人噎得差得蹦起來,表姨香香狠狠地瞅他一眼:“七姐夫,你倒是爽快啊!”四舅也沖張全勝說:“唉呀,我的親妹夫,你可真大方了!”四舅心疼他妹妹,一千塊錢是蔡玉梅連著往北梁上爬兩個月才能掙到的錢,確實出手大方。“這個月把錢都隨了禮,吃甚?你倒是嘴上痛快啦,好人凈讓你做啦!”蔡玉梅當時沒跟他鬧,一直憋到回家才把火放出來。
“載不是你們家的大事兒么?”
“我們家大事兒,你甚時候把我們家的事兒當回事兒了!你是裝甚了裝,就你有錢?你沒看見我三嫂臉都耷拉下來了!”
“湊一湊,不行再借上點,下個月還?!?p> “咋還了,還不是我還?你還呀?我真是唉,真是,我不知道咋說了!”不擅爭辯的蔡玉梅氣得把臉扭到旁邊,再說不出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