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一頭白發(fā)、滿臉皺紋的胡毋生,穿著一襲儒服,披著一條較為厚實的樸素被褥,端正的跪坐在床上。
他左手抓著載有《大學(xué)之道》的竹簡,右手提著毛筆,試圖在品誦之際,進行修改。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p> 胡毋生輕聲誦讀。
握在右手的狼毫毛筆,停留在空中,久久無法落下。
就連上面的墨汁,都已經(jīng)凝固了。
他逐字逐句,品讀了不下十遍,依然無從下筆!
作為公羊尚存的兩位宗師之一,竟然無法增刪半字。
胡毋生神色錯愕,平靜的內(nèi)心起了些許漣漪。
雖然他以《春秋》聞名于世,但凡是成為儒家頂尖宗師的人,哪個不是精通五經(jīng)?
這篇《大學(xué)之道》:非詩、非書、非易、非樂;似禮非禮、似春秋又非春秋。
通篇無一儒,卻又蘊含儒家大道之言,仿佛是孔、孟之遺言。
他抬頭,看著身旁的褚大,詢問,“大,撰此文章者,究竟何許人也?其才能,不亞于戰(zhàn)國諸子了!”
褚大侍奉在胡毋生身旁,色恭,禮至。
再次介紹,“恩師,此人名司匡,乃膠西國高密縣人。其稱自己為鄉(xiāng)野村夫!”
“鄉(xiāng)野村夫?”
胡毋生瞇著眼睛,懷疑自己聽錯了。
對儒家理解得這么透徹,竟然只是一介農(nóng)民?
真的假的?
自古以來,戰(zhàn)國諸子幾乎都是貴族之后。
出身鄉(xiāng)野,譽滿天下的人,寥寥無幾。
此人竟然是那鳳毛麟角中的一個?
他眨眨眼,看著老友親傳弟子那堅定的面龐,似乎不像在說玩笑之語。
只好低著頭,嘀咕幾句,“出身鄉(xiāng)野,卻有堪比諸子之能,難道是楊朱再世?”
回想著褚大剛才匯報的內(nèi)容。
胡毋生沉默了一會兒,又道:“聽聞,今日,這位不屬于諸子百家的人,破小說家、御農(nóng)家、壓儒家,從而震懾諸子百家?”
“正是!”褚大點點頭。
“如此人才,當(dāng)為我儒家所用!”胡毋生敲著案幾,鄭重地說道,“當(dāng)為我公羊?qū)W派之用!”
接著,放下手中的竹簡,但毛筆依舊持在右手。
盯著竹簡上直至儒家核心的那幾個詞語。
忽然心血來潮。
大筆一揮,用盡氣力,在案幾上撰寫,并且一字一頓,高聲誦讀!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他越寫越激動,竟然突然高高跪坐,把披在身后的被子掀開,丟到一旁。
胡毋生晃動著渾身的肌肉,調(diào)動身上每一個細胞,令這具蒼老年邁的身軀,重新煥發(fā)活力。
遒勁有力的字體,從毛筆下流淌出來。
墨汁滲入案幾,入木三分!
他拿著毛筆,輕輕蘸了幾下墨汁。
開始寫最后幾個字。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在寫完最后三個字,放下毛筆的那一刻。
他突然身體一軟,癱了下來。
“胡師!”褚大驚慌呼喚,正欲上前。
“無事!”胡毋生揮揮手,阻止了。
他躺在被褥上,大口喘著粗氣。
眼眶微微紅潤,咧開嘴,興奮地笑了。
自八歲加入儒家,胡毋生成為儒生已六十多年了。
這六十年多來,除了恩師逝去的那一段時間,他的心境一直平淡,從未出現(xiàn)過太大的波動起伏。
先師公羊壽死后,為了支撐公羊?qū)W派、保傳承不斷,他一直克制內(nèi)心,誦讀儒家典籍,用浩然正氣滋養(yǎng)身心。
原本,他以為這一生就在平淡心境下,悠然度過了。
沒曾想,今日,竟然會打破多年修身養(yǎng)性的成果。
這件事如果傳到老友董仲舒耳里,恐怕會笑得合不攏嘴吧?
胡毋生用右手作為支撐,勉強地坐了起來。
捋直儒服,重新看著褚大。
“大,此人如今何在?”
“撰寫完之后,便已趕回高密縣?!?p> 褚大說完之后,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急忙補充,“弟子已托衡胡師弟駕車護送?!?p> “唉?!焙闵涞膰@了一口氣,重新拿起那份竹簡,哀鳴,“如此天資聰穎之人,竟然無緣相見?!?p> “胡師,司匡賢弟曾托弟子向您賠罪,他也是迫不得已?!?p> “嚯,迫不得已……”胡毋生臉色變得陰沉,詰問。“聽聞,有數(shù)名惡徒在他所居之地鬧事?”
“嗯。”
“惡徒從何而來?”
褚大回憶著和司匡交談時候聽到的內(nèi)容,解釋:“蓋黃河下游商賈,意圖勾結(jié)官府,在低收高賣中,發(fā)一筆橫財。”
“商賈!”胡毋生冷哼一聲,咬牙切齒,握緊雙拳,“士農(nóng)工商,商君誠不欺我!”
“胡師,司匡提出興太學(xué),養(yǎng)天下之士,對我儒家有恩,我等,是否予以援助?”
“自然!”胡毋生點點頭,微微一笑,看著褚大,諄諄教導(dǎo),“切記!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大受教!”褚大作揖而拜。
“驅(qū)逐惡徒這件事,就讓孔安國去辦吧。山東是尚書學(xué)派的地盤,我公羊插手,不太好?!?p> “諾!”
“還有就是……”胡毋生忽然不說話了,而是面色凝重,與褚大對視,“汝所言:‘有人貪墨戍邊士卒軍功’。這件事,可為真?”
“不敢有半分虛言!”
“汝從何而知?”
褚大眼睛一眨不眨,斬釘截鐵地說道:“司匡!”
“呼!”胡毋生長呼一口氣,臉上的凝結(jié)成塊的陰沉之色逐漸化開,欣慰地笑了,“他應(yīng)該是受害之人吧?”
這位儒家宗師頓了頓,點評道:“此子……真是不攪動天下風(fēng)云誓不罷休呀?!?p> “胡師,這件事要如何解決?”
“此事甚大,老朽需要書信一封,與仲舒交流之后,方可決定?!?p> “弟子這就準(zhǔn)備筆墨、布帛?!?p> “布帛準(zhǔn)備兩塊吧,這件事,我順便跟雁門那位老友說上一說。他插手,勝算便有了四成。”
這是他思索軍方各派系勢力之后,做出的決定。
沒有軍方插手,這件事,成不了。
褚大低著頭,退到一旁,從書架上,取出兩塊布帛。
燈火搖曳,燭光照耀。
這兩塊干凈的布帛,不久之后將會被墨汁打濕,承載著足以攪動天下的消息。
……
臨淄城內(nèi)客舍
白天那名戴著斗笠,穿著黑衣的游俠在此地下榻。
然而,時至深夜,他坐在床上,依舊未睡。
床上的那張黃棕色的小案幾上,也擺放著一塊布帛。
“子河,今天吩咐你的事情,辦得怎么樣了?”
在門口黑影處,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回王公,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憑公之名。已有二十七名好手愿意相助,他們隨時可以出發(fā)!”
王孟淡淡地看了一眼膠西的方向,手提毛筆,不滿意地搖搖頭,沉聲說道:“不夠!人數(shù)遠遠不夠!”
“王公放心,這些人都是當(dāng)?shù)赜忻挠蝹b,武藝高超,個個都有以一敵三的能力!”
“以一敵三也不行!司公之危,多半來自膠西官場。吾等此行,必須做好與膠西士卒交手的準(zhǔn)備!”
陸子河輕咬下唇,辯解,“可時間倉促,一天之內(nèi)召集二十七名游俠已經(jīng)是極限了?!?p> “呼?!?p> 王孟長吐一口氣,沒有怪罪。
他也知道,自己的影響力,集中在大江中下游,吳楚之地。
若不是為了拜訪故友,也不會經(jīng)過臨淄。
他抬著頭,長嘆,“若在大江之地,吾定要召集兩百多名身手矯健之士!”
嘆完。
他低著頭,思索了一會兒。
扭頭,看著位于暗處的陸子河,道:“這樣吧,我書信一封,你找一個馬術(shù)好的兄弟,讓他立刻送出去。”
“王公這是打算求助何人?”
“如今,這附近,能夠在兩天之內(nèi),調(diào)動五十多名游俠者,只有一人!”
“誰?”
“梁國——韓毋辟!”
陸子河驚呼,“竟是韓公!”
王孟嘆了一口氣,抬頭悲嘆,“可惜瞷氏、周庸二人了,若是若是二人尚在,我等何需舍近求遠?”
一想到二人早些年被劉啟所殺,他就悲痛欲絕。
這可都是曾經(jīng)和劇孟一較高低的俠義之士??!
他實在想不通,為何大漢皇帝喜歡鎮(zhèn)壓游俠?
當(dāng)年周亞夫得劇孟時候的喜悅之色,皇帝難道都忘了嗎?
無奈,
他提起筆,在這塊薄薄的布帛上,書寫。
“沙沙沙”的聲音隨即彌漫。
陸子河看著正在書寫求援信的老大,問道:“王公何不求助墨家?”
“稷下附近,齊墨,武力不高,楚墨,人數(shù)太少,秦墨,更是寥寥無幾,怕是派不上用場?!?p> “原來如此?!?p> 王孟將毛筆放在筆托上
舉著剛剛寫好的帛書,猛吹幾口氣。
待上面的墨跡干得差不多了,
才起身,下床。
將撰寫的帛書放到陸子河手中,
帛書上內(nèi)容簡介,除去落款,只有三行。
“韓兄!”
“膠西一俠義之人有難,吾欲救之!”
“請立刻挑選五十名身手矯健兄弟援助。”
“——符離·王孟?!?p> 塞了帛書,王孟又從懷中暗口袋內(nèi)容,掏出一塊木質(zhì)的傳信。
叮囑:“拿著此物,韓毋辟問的時候,就亮出來?!?p> “諾!”
“去安排吧!記得讓他快去快回!”
“小弟告退!”
陸子河拱手,行了一禮。
快速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