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三十年的班主任生涯

第三卷 第十章 備課

三十年的班主任生涯 淺夏清弦 2373 2021-03-11 15:00:38

  在學校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備課,只有在回家以后,吃完飯,開始備課;周末從未休息,備課;帶孩子上公園,她玩兒,我備課;生病到醫(yī)院去左手掛水,右手備課。無論走到哪里,備課筆記本都不會因為任何原因,離開我。

  晚上一旦坐下來,三四個小時,不會動彈一下,不喝水,不上廁所,冷得直抖,也不會去加一件衣服。

  那是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我“打坐”三個多小時了。風,把沒關好的窗戶吹得“咣當,咣當”作響,我知道雨早已灑在屋里的地板上了。我冷得縮成一團,突然窗外電閃雷鳴,可我仍是雷打不動。寫完最后一行,頸椎酸痛,頭有些不做主。筆記都是寫在活頁紙上,壓在一個儲蓄瓷娃娃下面,我一抽,娃娃掉在地上碎成幾片,里面的零錢撒落一地。

  我已無暇顧及,疲憊地倒在床上,任憑那疊活頁紙像排隊一般,有序地散落開去。在地板上,被風吹開,隨意掀動著。

  隱隱約約,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飄蕩著劇情起伏的對話和音樂聲,近處是日日響著的麻將洗牌聲,歌舞廳傳來的有節(jié)奏的《難忘今宵》的三步曲調(diào),這樣的夜晚不屬于我。

  窗外的玫瑰花,靜靜地開著,飄來幽幽的花香。

  一燈如豆。

  多少個這樣的夜晚,孤燈相伴。然而我心并不孤獨,相反,它時常是興奮的。我經(jīng)常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之中。因為我真正讀懂了我愛上的文章,知道我為什么會愛它,然后再想:怎么才能讓學生也愛上它,讓學生知道愛它的什么,并且懂得怎么愛它。這就是一個愛上它,為什么愛,怎么愛,直至如何運用它的一個過程。

  遇到特別喜歡的文章,我會異常興奮,因為我原本就最愛文學,文學是我的最愛。

  我的學生升入初三了,在備課《藤野先生》時,想起了您——敬愛的滕碧城老師。

  上師范的時候我根本不想當老師。但是同窗好友都覺得我很努力,是因為不想辜負滕老師您的希望。每次單獨相處,您都苦口婆心、諄諄教誨:重視基礎,踏踏實實,我內(nèi)心愧疚著,嘴上應付著,思想開始矛盾著。

  從拿起備課筆記本,看到許多生僻字上的拼音,心中就會浮現(xiàn)出滕老師可親可敬的笑容:親愛的滕老師帶著我們從拼音入手,腳踏實地的從最基礎的內(nèi)容開始。

  同學們都知道您最喜歡我,上課經(jīng)常用我做例子。

  您還經(jīng)常邀請我到家里做客。

  記得周末我應邀去您家,我一進門,您拉著我的手,呵呵笑著說:“小蝴蝶,快飛進來!”我心想,滕老師挺有小資情調(diào)啊,

  您親自下廚做飯招待我。邊吃邊聊,厚厚的鏡片遮擋不住您深情的目光,您對我說:“你要像蜜蜂采蜜那樣博采眾攬之精華,豐富自己的知識。認真的一絲不茍的備課。將來你拿到一篇課文,一份完整的教案就在你心中形成了。”有一次,我倆聊得太投入,后來聞到肉燒焦的味道,您跑向廚房的那一會兒,我突然很想立下這樣的誓言,成為您說的那樣。

  當年面對來自下放農(nóng)村的知青,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雖然我們的實際水平連初中都沒有畢業(yè),但您沒有歧視,沒有憐憫,只有理解。是您給了我們尊嚴,讓我們重拾自尊、重樹自信。您無聲的教誨,使我們懂得怎么做人,做學問,您是我終生的老師,是您把花蜜中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了我。

  還有市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美麗的吳老師,在帶領我們備課的漫長歲月里,您說的每一句話,就像鋼琴上的金手指,撥動著我的心弦。您每周帶領我們進行集中聽課進修。但我們都是一線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多數(shù)還兼任班主任,學校的事情太多,真是忙不過來。特別想提高教學水平的我,有時認為公開課的質(zhì)量不太高,聽完后有些失落。但是我仍然每次都抱著希望堅持參加市教研活動,只是有時悄悄地做小動作——改作文。

  全市教研活動時,您表揚了我。說我一次不落地去認真地聽巿、區(qū)的公開課,雖然我覺得這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但我非常感動,受到了鼓舞。

  您還在大會上說過一句話——使我終身受益的一句話:“聽完一節(jié)課,你只要有一點收獲就成功了,每一節(jié)課的一點收獲,匯集起來,那不就是從量變到質(zhì)變了嗎?”后來我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遇到一位老師,備課很充分,開課時,由于慌張講得亂七八糟。那我的受益是什么呢,那就是任何時候,不能緊張。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哪怕你有再好的功底,哪怕你準備的再充分,哪怕你滿腹經(jīng)綸,才華蓋世,臺下用十年功,到臺上只有一分鐘的表演,因為緊張而前功盡棄!

  我看著家里的櫥柜,那是一個四腳櫥柜,穩(wěn)穩(wěn)地站在那兒,它最有底氣,因為里面擺滿了書,所以它滿腹經(jīng)綸。然而如果沒有人去看,看的人沒有把它運用到實際中,那這個人就如同四腳櫥柜,只不過就是一個擺設。

  區(qū)教研員何老師退休后,接任她的周老師年富力強,活力四射。第一次去參加教研活動時,她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懷抱欣賞的心態(tài),去研究每一節(jié)公開課。她充滿激情地說:“看山要情滿于山,觀海要意滿于海?!睆拇?,我無論是手捧一本書,還是面對一個學生,我的心中就激蕩著這兩句話。

  周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偶然會穿插一些高中的內(nèi)容。她也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如果能讓初中的老師,教一輪高中就好了。她的目的是提示我們初中教學和高中要接軌。雖然次數(shù)不多,但每次都讓我警醒:初中的孩子最終是要參加高考的。周老師所授知識點,我在輔導高中生的時候就用上了,真是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上中學的女兒,從房間里出來問我,“你今天備課嗎?”我一聽就知道,她今天要和我一起,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打坐”了。我把如豆的臺燈推向她。

  我終身都堅信著,只有忍受寂寞的煎熬,方能成就終極的美好。因為隨著時間的積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悠久過程,煉獄般的脫胎換骨的訓練,才有浴火涅槃的鳳凰重生。

  我也從不懈怠地告訴每一屆的莘莘學子們,只有安坐在如豆的燈下,旁若無物,旁若無聲做懸梁刺股的努力,方能收起浮躁、不安、自卑。

  也許有一個階段,那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就像流浪漢在空蕩蕩的街頭,吹著悠長的葫蘆笙;就像大漠“北風卷地白草折”時,剩下的最后那一棵搖晃著的小草;更像一只在寂寥曠遠的空中的雛鷹,經(jīng)歷著一次次的風雨搏擊,雖然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

  想成就你的人生,起始于如豆一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