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清瀾鎮(zhèn)
第二個輪到清瀾鎮(zhèn)發(fā)言,幾人相互推拒了一下,最后選了宋小濤作為代表發(fā)言。
十幾歲的男孩子,放在現(xiàn)在也就是高中生,可是已經(jīng)到了該娶妻生子的年紀,卻因為自幼喪母,宋大濤是個窮書生,識文通墨,有有這一顆熱心腸,誰家需要個寫信寫對聯(lián),他都熱心幫助,偶爾能收到個潤筆費,父子二人過得清貧,多年沒有續(xù)弦不說,兒子的親事也遲遲沒有著落。
宋小濤原本是個靦腆的男孩,這段時間因為爹病了,不得已東奔西跑,肉眼可見的不一樣了。
少年人身姿挺拔,目光清澈,先是對在座的各位施禮致敬,才朗朗道:
“諸位好,我叫宋小濤,是清瀾鎮(zhèn)的村民,家父宋大濤,略通文采,自小也教我四書五經(jīng),牢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初陳家老爺找到家父,說是要幫忙集結(jié)村民,收些山貨。
家父只當是幫忙,就答應下來了,也是家父這些年交際甚廣,對各家情況十分清楚,故而輕松的就能找到誰家可以干這差事。
后來家父臨時病倒,又怕耽誤了陳老爺所托,才讓我出來找人,一來二去,這事兒反而落到我身上,我也只當是助人為樂,并未抗拒。
可沒想到,這事兒竟然幫了這么多鄉(xiāng)親,家父說,他讀書是為了治國,為了治民,可讀書沒讓他治國治民,反而是這買賣的事兒讓他得償所愿。
家父說,民間疾苦,原本以為只有圣賢可以解這苦,可現(xiàn)在才知道,百姓的苦十份里有九份是因為窮,只要解決了這窮,世間就多了幾分甜,少了幾分苦?!?p> 說到這里,少年雙手抱起,后退一步,對著曉卿深深一拜,久久不曾起身。
曉卿覺得自己大概是生病的關系,眼窩子特別淺,少年的一席話,又讓她眼眶酸澀。
輕扶了宋小濤手臂一下,讓他起身,欣慰道:
“自救者,人恒救之。我只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但是每一件山貨,都是山民自己辛苦上山采摘,悉心挑選晾曬,又勞心費力的運來給我,我做的只是付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價格,讓大家的勞動換到合適的價值?!?p> “呵呵,陳姑娘,你這是做慈善啊,不知道有多少家底兒夠你揮霍的???”
最初那位身材雄壯的虎爺不屑的開口,
“這些嘰嘰歪歪的話聽的我腦袋疼,做買賣,那就又買才有賣,你這高價收山貨的事兒我聽明白了,可你這轉(zhuǎn)手就是幾倍的價,問過買家的意見沒有?要是我的供貨商敢這么干,我直接燒了貨也不會給他們銀子?!?p> “怎么會沒人買,上次我們的皮子,比人家貴了三倍,還是被買走了!”
王大義見到有人說東家,頓時跑出來護著。
“這位大老爺,我跟您說,這初一十五的集市,不是人人都趕得的,好貨孬貨都有,你來進貨的,初一沒碰到合適的,難不成再等十五日?那要是十五還沒進得合適的呢?浪費一個月的功夫,吃飯住店要不要錢?有那錢,不如多花點,在俺們店里進些好貨,要多少有多少,省下功夫,還能多跑幾趟,那錢不就賺回來了?”